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盛唐之音
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盛唐之音”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盛唐时传入我国的异国音乐与传统的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音乐歌舞。
B.集中体现盛唐精神的、以绝句为代表的诗歌和以草书为代表的书法等艺术形式。
C.成为盛唐艺术美的灵魂的、渗透在各艺术部类中的具有鲜明音乐性的表现力量。
D.盛唐时在各个领域所表现出的具有音乐性和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风貌。
【小题2】下列有关唐代书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书法与诗歌同为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同时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它们具有同样的审美气质,共同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的风貌。
B.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比如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便摆脱了齐梁等前朝的束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姿态。
C.初唐书法的气质与当时的诗歌恰好一致,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到了盛唐,书法风貌便如同李白的诗,痛快淋漓,一派飞动。
D.盛唐草书达到了当时书法中浪漫主义的高峰,它的笔墨线条、结构布局和情态气势正是盛唐舞蹈的精髓在纸上的形象表现。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在初唐风行一时,深受人们喜爱,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也可以说它是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B.孙过庭强调抒情达意是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之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这一认识预示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C.盛唐诗歌和书法已经不再是对物质存在的客观“再现”“模拟”,而是更在乎内心世界的主观“表现”“抒情”,乃至创造。
D.盛唐是一个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尤其是绝句、草书和音乐、舞蹈,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合成了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7 04:2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影视教育的人本价值
今天,当我们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来规划和实施人才战略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反思影视这一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从而从根本上确立影视教育的价值。
影视教育人本功能与价值是多方面的,对影视教育的定位,我们虽一贯偏重于审美教育,但更多的是关注其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而对其谐和知识、完善人格的意义却认识不够。
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达到尽可能的和谐,人的完整与否取决于这种和谐能力。所有的艺术,都必须诉诸接受者的审美情感。影视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更为强烈和直接的特点,它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强烈的视听综合感官冲击力,深入人的心灵。因此,影视艺术情感教育通过对影像的感知,让人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身心情操得到滋润和感化的同时,实现知识结构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融合统一,从而成就全面发展的人。
不同的技术方式和不同的媒介手段所产生的文化形式,必定促使其接受者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自人类文化产生以来,其媒体形式的变化使人类的思维中介系统发生了从行为思维到语言符号思维进而到数字化思维的变革。早期的人类文化是以图像文化形式而存在的,语言文字的产生则使思维变成了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和逻辑的,这一变化使印刷媒介将具体情景置换成非情景、非具象、非对话语境的文字符号。读者在沿着语义的逻辑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总处于线性的逻辑思维中。而照相艺术、电影和影视的发明使得图像文化再度兴起,它以声形并至、时空兼备的视听语言体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影视作品中不仅声响、构图、摄编等多套语言系统使观众在变幻莫测的声电光影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欣赏中处于非线性的思维状态,而且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类不仅占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而且拥有了虚拟的世界。影像生产的复杂因素,决定了影像文化语义演义的多义性、网络性和立体性,这一媒介文化势必在强化受众的非线性思维时对人类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根本的影响。
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感官的偏见,导致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非线性思维的培养。在对思维方式的认识上,孟子将心灵视为“大体”,即重要的;而将耳目感官视为“小体”,也即“次要”的。显然,在古代哲学家眼中,耳朵与眼睛这类感官不会思考,只能用“心”去思考。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学的分裂,造成了现代人的“大脑右半球功能缺乏症”,改变这一状况,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今天,休闲已成为一种体现生命价值、实现创造性生活的行为。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休闲与教育的关系,因为休闲方式与休闲内容的选择是对休闲主体素质的检验,为自我完善创造条件。
在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休闲文化中,影视已经成为当代人首选的审美休闲文化形式。然而,今天的影视更多的是因休闲而存在,而其作为审美性休闲文化的价值,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审美休闲文化的影视,不仅有欣赏和解读的价值,也是休闲文化中审美创造最好的现代方式,需要我们在休闲教育中提高受众的视觉素养。
【小题1】下列不属于使影视教育具备自身特有的价值的条件和原因的一项是( )
A.影视的技术方式和媒介手段所产生的图像文化形式促使接受者处于非线性的思维状态。
B.影视的技术方式和媒介手段使人的思维中介系统发生从行为思维到语言符号思维进而到数字化思维的变革。
C.影视的图像文化形式以声形并至、时空兼备的视听语言体系使人的思维处于非线性状态。
D.影视的图像文化语言的多义性、网络性和立体性在强化受众的非线性思维时影响着人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
【小题2】下列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划和实施人才的战略需要重新认识和反思影视文化现象的教育价值。
B.影视以声响、构图、摄编等多套语言系统的特有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和强烈的视听感官冲击而深入人的心灵。
C.影视使观众在声电光影和情节欣赏中处于非线性的思维状态,而数字化更使人在占有现实世界的同时还拥有虚拟的世界。
D.孟子在思维方面的“大体”“小体”说体现了中国古代重感性、轻理性,艺术与科学分裂、人文与科学不统一的传统文化。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接受者通过对影像的感知在影视艺术的审美境界中身心情操得到滋润和感化,那么影视艺术就能获得情感教育的目的。
B.影视的技术方式和媒介手段所产生的图像文化形式使它必然与早期的人类文化的图像文化形式所产生的接受者的思维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
C.因为休闲方式与休闲内容的选择是对休闲主体素质的检验,所以提高休闲主体对休闲文化的审美素养是实现审美休闲文化教育的关键。
D.作为审美休闲文化的影视,如果能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它不仅能使人通过自由和谐的休闲过程改善生活质量,还会成为创造自我完善的条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文化遗产,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参照物确定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指工业文明前的文明创造物,它正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消亡。由此论之,工业文明历史浅近的国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交合部更为广阔,中国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随着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加剧、商业市场与消费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急速转型,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属于非物质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非物质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文化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悖论。好在现代人类从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尊重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先于我国开始工业化的一些东方国家也先于我国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韩国也较早开始了对无形文化的保护行动。1949年以来,中国人有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观念并付诸行动,然而我们以往的理解和措施远不够全面和完善,加上“左”的干扰和扭曲,使得这项工作长期以来步履艰难。
今天我们面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描述的典型化困难局面:“随着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形式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并受到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和消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作为传统戏曲大国,我国的剧种近30年来急剧萎缩,种类数量锐减,一半剧种专业剧团消失而只剩下业余演出,许多剧种唯余一脉香火,只剩下一个剧团,成为所谓的“天下唯一团”。中国宫廷乐庞大而完备的体系不复得见,反倒是周边国家保有其吉光片羽的折光:世界第三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韩国宫廷宗庙祭祀乐,本是以中国宫廷仪式记载为基础而形成的完整演奏程序;越南宫廷雅乐也受到中国的明显影响。许多民间传统被冲击得残缺不全,无法聚合成为完整的文化空间,例如北京老天桥市场,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空间,首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摩洛哥加玛广场,就与之十分相像。加玛广场是当地人聚集游艺的场所,就有说书、杂技、戏剧、舞蹈、耍蛇、吞火、算命、草药、纹身、布道、出售食品等——这与我们所了解的老天桥市场如出一辙,但天桥却消亡了。韩国申报成功的江陵端午祭对中华端午节日仪式保存完好而又有许多衍生发展,使之文化空间的味道更加浓郁,而我国遍布全国各地仍然呈活体状态的端午节习俗,除了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已经比较缺乏内涵。汉民族春节习俗从保存完整程度说,甚至可能出现大陆不如台湾、海内不如海外、中国本土不如外土中国城的情况。今天我国保存较完整的文化空间一般只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例如一些歌吁节之类,它们受到的时代冲击相对较小。
传统文化加速消亡的结果,是它所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从而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民族特征的弱化和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为世界各民族所特有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如果被一致的现代工业文化符号所取代,七彩的世界就会统一为灰色,人类文明就会陷落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渊薮的中国,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小题1】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遗产,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参照物确定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工业文明前的文明创造物,它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
B.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它正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消亡,为了延续民族血脉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
C.对文化遗产理解的片面、保护措施的不完善以及“左”的干扰和扭曲,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长期以来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
D.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加速了文化遗产的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使人类文明万劫不复。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文化遗产面临的“典型化困难局面”表现的一项是
A.作为传统戏曲大国,我国的剧种近30年来急剧萎缩,种类数量锐减,一半剧种专业剧团消失而只剩下业余演出,许多剧种唯余一脉香火。
B.相较于韩国申报成功的江陵端午祭,我国遍布全国各地仍然呈活体状态的端午节习俗,除了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缺乏其他文化内涵。
C.一些周边国家保有我国文化古代文化吉光片羽的折光,例如韩国宫廷宗庙祭祀乐,本是以中国宫廷仪式记载为基础而形成的完整演奏程序。
D.许多民间传统被冲击得残缺不全,无法聚合成为完整的文化空间;因受时代冲击较小,较完整的文化空间一般只保存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工业文明历史浅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交合部更为广阔,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B.从汉民族春节习俗保存的完整程度来看,大陆不如台湾、海内不如海外、本土不如外土中国城,这些现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C.先于我国开始工业化的一些东方国家也先于我国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一定必然带来文化遗产的沦落。
D.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影响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增加了它消失的危险。

同类题4

(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卢新宁
①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②跟你们一样,我曾在中文系就读,青涩的背影也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④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⑤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⑥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⑧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在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⑨这让我想起陈平原先生在中文系百年时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⑩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注)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小题1】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弟学妹,作者表现出诸多忧虑。下列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3分) (  )
A.现实生活会消磨人的激情与浪漫,使人怀疑一切。
B.年轻一代人,虽有着远比自己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但未必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C.面对凸显的社会问题,年轻一代能否接受前辈未曾经历的挑战。
D.在利益成为唯一价值追求时,致使人们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随波逐流,成为“精致利己主义”。
【小题2】根据文意,对加点的“粉碎机”一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粉碎机”是指具有强大破坏作用的社会力量。
B.“粉碎机”是指具有否定、解构能力的怀疑心态。
C.“粉碎机”是指缺乏信仰而心灰意冷、随波逐流的现象。
D.“粉碎机”是指缺乏精英培养而塑造“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社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学理论以及古典文献学习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代社会价值需求。
B.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
C.文化修养无法抗拒阻止因追逐利益而导致的道德、信仰的缺失。
D.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拥有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不曾经历的价值挑战。

同类题5

材料概括分析题(
网络文学刚出现时,很多人宣称这是全新的文学,是横空出世的“将来的文学”。现在,有了足够的作品放在那里,网络文学作家和相关从业人员也有了冷静的自觉,对网络文学的前世今生大致有了共识——它就是通俗文学,其基本形态就是类型小说。而网络文学的诞生与1949年以后以至1980年代以来“纯文学”占主流、通俗文学边缘化地位相关。互联网的出现为压抑已久的通俗文学提供了释放平台。这就是为什么欧美没有网络文学,因为网下已有充分发育的通俗文学生态,不需要在网上释放。
要放下两种傲慢与偏见,传统文学依靠思想与艺术品质对网络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网络文学背靠市场对传统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实际上,它们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它们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重要的支持和营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健全的文学生态。同时,对网络文学必须加强引导。通俗文学本来就有市场驱动的属性,网络文学现在的主要媒介平台就是商业性网站,资本的力量起很大作用,如果没有自律,没有必要的管理,那么,低级庸俗就会大行其道。通俗文学对应着人的某些基本欲求,但它也追求、想象、探索和表现这些欲求的转化和升华,从而体现某些社会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给读者以意义感。而是否转化、能否升华,则是合格的通俗文学和不合格的通俗文学的基本分界。所以,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文学的自觉,更需要文化的自觉。
【小题1】从材料来看,催生中国网络文学诞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小题2】材料涉及以下一些概念:网络文学,通俗文学,纯文学,传统文学。简要说明这些概念之间的大致关系。
【小题3】“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文学的自觉,更需要文化的自觉。”结合材料,解释这句话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