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题。
①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②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③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④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⑤“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小题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小题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09-11-13 03:0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它包含着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是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齐鲁两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作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类型。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斑斓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支,孕育出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体系的创始人以及其他先秦诸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齐鲁地区成为“文化圣地”,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儒家思想体系是在齐鲁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而且中国文化史上其他几种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也大都是由齐鲁文化孕育、影响或催生而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并称“显学”。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都是正宗的鲁国人,儒学大师荀子虽为赵人,但年十五即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并曾三次为祭酒。墨家创始人墨翟,也是鲁国人。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觉儒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遂自立门户,创建了墨家学派。

先秦兵学多出于齐文化,孙武、孙膑及司马穰苴均为齐国人。在中国古代兵学文化中,齐鲁兵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代表着先秦兵学的主体构成与最高成就。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虽非齐鲁之人,但中国古代道家形成和发展也与齐鲁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汉书·艺文志》将商代伊尹与姜太公列为道家之首,并将《管子》列入道家著作。在老庄之前,道家思想已萌芽于齐鲁文化之中。

秦始皇攻灭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齐鲁文化一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汉王朝建立后,采用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后又于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论是黄老之学,还是儒术,都是齐鲁文化的结晶。齐鲁文化在汉代逐步上升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承认的主流文化。儒学取得国家法典性的地位后,逐步在国家的支持下成为“经学”。汉代的经学大师大多出于齐鲁之地。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传授儒家五经的八位大师中有七人是齐鲁学者。此后,汉魏时期许多著名的经学大师大多为齐鲁学者,经学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基本上为齐鲁学者所垄断。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齐鲁文化,成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华夏文明的代表和象征,自汉朝以来,儒家学说的许多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共同民族意识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范式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齐鲁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域界限,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

【小题1】关于“齐鲁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
B.齐鲁文化和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C.齐鲁文化孕育了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体系的创始人,也孕育了其他先秦诸子。
D.齐鲁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齐鲁地区至今依然是“文化圣地”。
【小题2】关于“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贡献”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鲁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的儒家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先秦时期,齐鲁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催生了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兵家、道家等流派。
C.秦汉时期,齐鲁文化上升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承认的主流文化,儒学成为国家支持的“经学”。
D.汉魏时期,儒学上升到国家法典性质的地位,齐鲁学者几乎垄断了经学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墨子曾师从孔子,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其创建的墨家学派与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B.道家代表人物老庄虽不是齐鲁人,但是中国古代道家的形成和发展与齐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作为汉初治国指导思想的黄老之学和汉武帝尊崇的儒学,都是齐鲁文化的结晶。
D.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它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时空界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寻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青花瓷展开的契机和过程,与16世纪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时空巨变有着紧密联系。
16世纪,明代一边是白银货币化,货币经济需求日益增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另一边是市场经济加速萌发,使得瓷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青花瓷由此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嘉靖朝以后,伴随晚明社会变迁急剧发展,人们的主流审美取向发生了由单色釉向彩色釉主体转化的趋向。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流行,逐步取代了单色釉瓷市场的份额,占据了瓷器的主流地位。而至万历时大批量生产,由海外市场所激发,东南沿海新的青花瓷窑址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青花瓷遍及全国的实态。青花瓷的空间发展轨迹说明,在文明成长过程中,青花瓷完成了从地方向大一统国家的扩展,其成长不仅是自身的纵向繁衍,还在对域外的横向传播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得到了域外的认识和交融发展。在内外市场环境的互动作用下,青花瓷的展开,见证了世界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从传播范围来说吧,青花瓷达于亚、非、欧、美各地;就从事贸易的商船而言,包括中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船只。
若从时间上看,16世纪是中西开始直接交往的世纪。随中西直接交往发生的是西传欧洲的享誉世界的瓷器交流。迄今为止,学者普遍熟知青花瓷在日本、安南的大量仿制活动,也了解青花瓷传入欧洲后,促使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区大量仿造青花陶器的历程,更清楚的知道欧洲直至1710年德国迈森成功研制出瓷器。但是,对于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的葡萄牙于17世纪初已产生了青花彩陶规模生产的事实,却鲜为了解——青花瓷出现在欧洲和美洲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家庭与餐桌上,替代了以往的银器、陶器和木器,这种事实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文明交流的革命。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与融通汇聚于其中。
梳理青花瓷的时空巨变轨迹,无疑可清晰的看出,青花瓷在当时代表了一种全球化语境下的文明流播,不仅向全球展现了中国辉煌的制瓷技术,还展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独步世界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文明是怎样成长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具有血与火的洗礼和文明的冲突,也有着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长,从而构成了一部新的全球史。
(万明《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青花瓷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的两条原因:白银货币化和市场经济加速萌发。
B.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主流审美取向的改变,直接促使青花瓷占据主流。
C.17世纪,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的葡萄牙已形成青花彩陶规模的生产。
D.青花瓷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西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为文明流播的方式。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通过阐述青花瓷的发展历程,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窑址兴起、商业化和域外传播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文明交流的媒介。
C.文章论述青花瓷时空巨变的轨迹,为中华文明在域外的交融、发展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观点后,接着分析青花瓷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了它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把目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可能发现不了青花瓷的巨大作用。
B.青花瓷远销海外,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可见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
C.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
D.独步世界的青花瓷带来的启示是,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是血与火的洗礼和冲突。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垃圾政治

我们通常也就是把垃圾打成一包,出门走上几步,将这些生活的“废物”扔进垃圾桶。当清洁工们拉着清运车把它们弄走,我们似乎觉得,它们就此消失了。

垃圾并没有消失,它成了搅动社会的一大难题。在上海江桥、在江苏吴江、在广州番禺,在许多别的地方,由政府主导上马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然相继遭到民众的抵制,并引发纷争、冲突甚至群体性事件。

根据有关数据,这种因垃圾而生的纷争和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极可能扩大化、普遍化,因为仅2010年国内拟建设的垃圾电站项目即达41个,项目遍布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

一个不争的背景事实是,垃圾正在包围城市,我们产生垃圾的能力远远强于我们处理垃圾的能力。然而在解决垃圾围城的危机之前,政府首先遭遇了信任危机,传统的执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垃圾处理,从政府角度是行政职责所在,从专家和研究者角度是技术和科学问题,从垃圾处理企业角度是利润问题,从民众角度则事关个人权益。当这种种利害纠集到一起,便远远超越了一个环保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

  现代政治的应有之义便是各方利益平等有序博弈最终达成共识。但在“专家论证、政府拍板”的传统决策模式下,民众的意见长期被忽略甚至曲解。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日渐觉醒,以及一群富有公民意识、理性成熟的民众群体的崛起,新的博弈格局势将形成,从而对政府的执政智慧和能力带来全面的考验。

最新的案例发生在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反对派民众在历经与政府的冲突之后,拿出了己方有关北京垃圾处理的可行性报告,以“垃圾参政者”的姿态,试图参与决策。而政府方面也表现出了善意,在2月下旬派往日本考察垃圾焚烧的7人考察团中,给予反对派意见领袖一席之地,从而于垃圾困局之中开启了从冲突走向对话的“破局之旅”。

以怎样的方式消化掉我们产生的垃圾,这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显然已超越专家们的技术学说和政府的一己主导,而需要一场更为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参与。在这样一场社会参与中,厘清各种利益纠葛,界定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推动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也促进公民自我教育和成长。所有这些,也许可以使“垃圾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为中国重新建构政治社会体系磨合出新的可能。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0第11期
【小题1】下面不能证明垃圾是“一个政治问题”的一项是:
A.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各种利害纠集到一起,便远远超越了一个环保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
B.垃圾正在包围城市,然而在解决垃圾围城的危机之前,政府首先遭遇了信任危机,传统的执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C.在2月下旬派往日本考察垃圾焚烧的7人考察团中,给予反对派意见领袖一席之地,从而开启了从冲突走向对话的“破局之旅”。
D.在许多别的地方,由政府主导上马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然相继遭到民众的抵制,并引发纷争、冲突甚至群体性事件。
【小题2】下列选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处理垃圾过程中,厘清各种利益纠葛,界定权力与权利的边界,也促进公民自我教育和成长。
B.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日渐觉醒,新的博弈格局势必将形成,从而对政府的执政智慧和能力带来全面的考验。
C.在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事件中,反对派民众在历经与政府的冲突之后,得到政府方面善意的回应。
D.根据有关数据,这种因垃圾而生的纷争和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一定会扩大化、普遍化。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怎样的方式消化掉我们产生的垃圾,需要一场更为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参与。这样能够推动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也促进公民自我教育和成长。
B.我们产生垃圾的能力远远强于我们处理垃圾的能力,因此政府首先遭遇了信任危机,传统的执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C.在“专家论证、政府拍板”的传统决策模式下,民众的意见长期被忽略甚至曲解;但是各方利益平等有序博弈最终达成的共识则是听取、吸收了民众的意见。
D.在许多别的地方,由政府主导上马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然相继遭到民众的抵制,说明焚烧垃圾已经危及民众的切身利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网络與论常常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力量。说办事群众“不是人民”的社区党总支书记,被网民怼得不再是书记了;堵住高铁门不让开车的彪悍女教师,也在网民的指责下黯然收敛了气焰。但对于两年前曾经在医患冲突中殴打医护人员的女老师参评正高职称,是否“宜将剩勇追穷寇”?对于疑因不堪压力而结束生命的寒门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是否一定要撤职砸饭碗?
离开了社会和集体,人很难再为人。因此,人类对道德规范有着内在的需要和呼唤。尤其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对高洁道德君子的呼唤,对失德败德行为的抨击,几千年来始终是维持社会纲纪和人们心灵秩序的重要维度。因此,我们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实守信、急公好义、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大力提倡和褒奖;另一方面,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之中。以法治安定天下,以道德温润人心。
一般而言,法律是针对大众所作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失德败德行为,没有受到法律的处置;也可能会有一些在道德上值得推崇的行为,没有得到法律的特别优待。这是因为那些达不到违法犯罪程度的失德败德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侵犯一般并不严重,所损害的往往是难以客观量化的社会道德感,法律很难对这些行为作出硬性的处罚规定。而某些道德上值得推崇的行为是否应予特别支持,法律也经常顾及不到。
但我们也必须同时认识到,法律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无奈,也有其道理。因为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处理,本来就是法律上极富争议的地方,对语意模糊的“社会公众”及其难以客观量化的社会道德感的侵犯就更难讲清楚了。法律对这种情况的“宽容”,体现了一种极其重要的严肃和审慎,是一种惩罚与行为相适应的重要理念。刑法上讲惩罚与犯罪相适应原则,行政法上讲处罚与违法相适应的比例原则,民法上也讲救济应该与侵权相当。对于违法犯罪,畸轻畸重的处罚都不是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惩罚的及时性和必然性。法律当然要惩恶扬善,但它决不是情感宣泄的工具。只有惩罚规定清楚、程序正当,才能确保法律是我们的守护者,而不会沦为操之于情绪的喜怒无常的暴君。
法律与道德的完全匹配,始终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但很难臻至的理想。我们在疾恶如仇的同时,不应失去宽和敦厚的品格。在法律作出惩罚之后,道德虽然可以继续谴责,但“治病救人”或许更加重要。明乎此,也许我们在审视文章开头那一连串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出更为理性的答案。
(支振锋《法律与道德,应有各自的坚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难以对侵犯社会道德感的行为进行处罚,是法律的无奈,也是法律的“宽容”。
B.网络舆论作为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力量,能够呼唤有德君子、抨击败德行为。
C.法律惩恶扬善,道德温润人心,两者的完全匹配很难,但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
D.对违法行为的判决,最重要的是惩罚的及时性、必然性,其次是判决的准确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两个事例论述网络舆论的作用,两个问句则引发读者对网络舆论导向的思考。
B.文章主体部分先分析了法律对某些败德和有德行为的鞭长莫及,然后指出了原因。
C.文章强调刑法的惩罚与犯罪相适应原则,旨在强调法律不能成为情绪宣泄的工具。
D.文章首尾呼应,结尾处“得出更为理性的答案”一句实际已经回答了开头的问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维持社会纲纪和人们心灵秩序而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同样重要。
B.只要“治病救人”的理念得到认可,对失德败德行为的过度抨击就可能相对减少。
C.法律如果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会导致惩罚规定不清楚,达不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D.作者的主张是,我们既要疾恶如仇,又要宽和敦厚,法律与道德应有各自的坚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月5日14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
C919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它本次首飞之所激动人心,不仅因为这是中国民航最大、最显著的里程碑,它也意味着中国将跻身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能够自主制造大型客机的行列中!
C919,全称是“COMAC919”。“C”是COMAC(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英文名称的简写)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第一个字母。第一个数字“9”,则寓意天长地久、经久不衰,而“19”代表最大载客量是190座。
有消息说,C919的发动机不是国产的,真的是这样么?
没错,发动机的确不是国产的。不过,世界知名的波音、空客也不生产发动机!其实,在全球民机行业里,发动机供应商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
但是,不要因为发动机不是国产的而沮丧,因为,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正在研制中,相信有一天C919会装上咱们自己研发的“大心脏”。
对于中国来说,C919不仅仅一款干线客机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中国民航将不再依赖国外进口,中国的飞机制造真正走出一条自主研制的大发展之路。
招商证券等券商研报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C919所属的160座级单通道喷气客机的需求量约为14500架,而我国预计需求量约为2650架。按照中国商飞的预测,C919预计至少可销售2000架以上,按照每架5000万美元测算,C919的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美元(约合6900亿元)。
这不但能够为我国航空产业带来巨大收益,还会促进我国航空产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C919大型客机拥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23家国内外用户,订单总数570架,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租赁(GECAS)等国际客户。
国外的媒体如何评价“大飞机”?
路透社:未来几十年中国商飞可能成为打破波音与空中客车双雄局面的最大威胁,不论是在中国自身的庞大航空市场,或是更长期的海外市场。而C919将是迈向这个目标的第一步。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据预测,中国将在202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首架量产的C919在2019年顺利下线,该飞机将在国内拥有庞大客户基础。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C919所带来的影响最不确定的一项是
A.将使我国成为飞机制造大国B.促进我国飞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
C.促进我国航空业整体发展D.未来十年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垄断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词语不能替换为括号中词语的一项是
A.里程碑(划时代)B.天长地久(山高水长)
C.屈指可数(凤毛麟角)D.沮丧(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