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也谈文学与书法的关系
石戜
在书法传统中,书法与诗文本来就是一家,汉代扬雄的《法言》就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即把“言”与“书”并提。
书法与诗文的创作过程往往是同时的。我们习惯了说“写”书法,也说“写”诗文,书写工具都是毛笔,记录诗文的过程就是书法的书写过程,这体现为书法和诗文的顺序性。书法的笔顺、字序不能颠倒,时间的前进与书写的过程相一致。对于书法来说,笔画书写的先后顺序就是笔顺。先落笔画为“因”,后落笔画为“果”,因果相连形成“势”。汉字笔画前后有序衔接,使孤立、静止的笔画,连缀成气脉贯通、生气勃勃的运动结构序列,在强弱快慢中构成情感的旋律,达到笔断势连的视觉效果,产生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审美感受。书法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表现为书法作品的一次性挥写,不能描补,并能通过保存下来的墨迹追溯创作过程。
书法与诗文运用统一的思维和情感。很多书法名篇都是书写的草稿,心中吞吐珠玉,笔下挥墨成文。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国恨家仇郁结于胸,一注笔端,写至最后已无意点画,满腔愤懑倾泻而下。文辞沉郁痛切,书法润后复枯,这正是作者的情感达于文辞同时形成于笔墨的结果。
书法创作论对于“无意而为”的书写方式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反对理性化的刻意安排。唐张怀瓘的“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北宋米芾的“随意落笔,皆得自然”,都是注重书法的自然之趣,意会神通。而颠张狂素迷狂般的创作方式更受到人们的推崇,这种推崇固然有对张扬个性的追求,其实更有对任笔挥洒和“无意于佳乃佳”的书写方式的肯定。书法时间性、过程性的书写决定了书法作品的空间形式,而非事先设计出空间模式再随着时间的流动去完成它、修改它。因此,“不可复得”的书法乃是佳作,这种审美价值论正是从这个层面上提出的。
书法与诗文的欣赏过程也是同时的。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远观其势,近读其文,再细赏其笔墨。未有将粗陋、不当之语悬挂厅堂之人。美文佳字,相得益彰,含英咀华之间,妙会笔墨之趣,向来是欣赏书法作品之习惯。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其文辞之美与书法之美使读者在文字之形与文字之音义方面,全方位地受到了感染。
书法与诗文的批评方式也是相通的。如“风骨”,是一种俊朗超拔的生命气象,最早用于品评人物。南朝齐梁间,“风骨”从对人的品格评价转向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判断。几乎在同时,“风骨”也运用于书法批评之中。“风骨”成为书法批评与文学批评共通的一种批评范畴,而且在评价时可以互相借用。
把书法与诗文结合起来观照,才更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惯。正如欧阳中石先生所说:“行文是为载道,书法能使‘文以载道’的‘文’焕发出孤光彩,书法还应追随时代,为时代服务,做到‘切时如需’。”
(选自《光明日报》2016.10)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孤立、静止的笔画连缀成所及贯通的结构序列,达到汉字笔画前后有序衔接,在强弱快慢中构成情感的旋律的效果。
B.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时,情感达于文辞同时形成于笔墨,使文辞沉郁痛切,书法润后复枯。
C.推崇张旭、怀素的书法创作方式,表现了人们对任意挥洒书写方式的肯定,更是对张扬个性的追求。
D.“风骨”本来是品评人物用语,后来也用于评价艺术和书法作品,成为三者共通的一种批评范畴。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汉代扬雄的话引出书法和诗文本来就是一家的论点。
B.文章从创作过程、思维情感、欣赏过程和批评方式等方面论述了书法和诗文的关系。
C.文章第四段引述张怀瓘和米芾的论断,佐证了书法创作追求自然之趣的观点。
D.全文论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尾段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与诗文运用统一的思维和情感,同一种思维或情感支配下可形成文辞、书写统一的作品。
B.书法创作论反对理性化的刻意安排,表明书法作品不讲究篇章布局和间架结构。
C.“不可复得”的书法乃是佳作,告诉我们好的书法作品不能事先设计然后再去完成、修改。
D.书法与诗文的欣赏过程也是同时的,表明读者可以同时获得文辞之美和书法之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1 10: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乔布斯在他的巅峰时刻离去,让人叹惋生命之无常。56岁在今天这个普遍寿命延长的年代,实在不能算是高寿,但这个人的生命却改变了我们周边许多人的兴趣和感受,他的执着和创造力更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许多看法和想象。

②人是需要有些运气的。虽然乔布斯英年早逝,但他毕竟等到了自己的时刻,他和苹果已经达到了追求的最高点,到处都是的Ipad和Iphone无不证明着这个人的成功。正如北大教授张颐武所说:“如果乔布斯在他被合作伙伴赶出去,面临困境的时候故去,那也就是让人惋惜的走错了路的创业者的失败故事的又一章而已。他会被评说成为自己的顽固和执拗葬送的牺牲品;被看成是一个走偏了路,浪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坏孩子。他的竞争对手们也仍然会一家独大,把他的创造力理解为一种非主流的、小众的偏执。然而今天的乔布斯却是在无限的荣耀之中故去,他的顽固和执拗统统成了这种荣耀的不可或缺的点缀。”

③人们总是“后知后觉”的。你承诺但做不出来的,人们不会相信;你真的成功了,人们会说你从来就是天才。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他成功之前,所承受的“骗子”的骂名和非议,堪称业界所有人加起来的总和。如果不是因为成功,无论他怎样的努力和诚意,都改变不了人们顽固的成见。走向成功的路上不会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怀疑,你的信念因为打击而承受磨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直到九十年代的那些岁月里,许多评论者都会说乔布斯无论如何是打不过微软系统的,但今天,过去的一切被视为缺陷的都会被看成伟大的一部分。他的箴言被传颂,他的行动被模仿。人们都在说,乔布斯的出生注定改变世界。然而当年大家不会这样,虽然今天都会说早就明白。创业路上,没有一个成功者能够外在于这样的人群与环境。

④乔布斯的去世当然让人遗憾和痛心,但他毕竟主宰了今天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可以说终于等到了他的时代的来临。这其实也还是一种幸运。

⑤乔布斯早年的苹果电脑,是在一个以“实用”为主流的个人电脑领域里和IBM与微软抗争。这种抗争的困难在于电脑在兴起之初主要是一种工作用品,它的实用性几乎是它的核心。苹果的时尚和独特的风格并不讨好当时需要重实用的大众。虽然苹果在制图等方面有长处,但难以让更多的人使用;虽然始终有小众的拥趸,但不会大众化。于是在那个时代,苹果被微软打得抬不起头。被乔布斯视为优势的创造力确实是以封闭和固执为前提的,这就使得他难以在那个以方便和快捷为主要需求的电脑时代取胜。

⑥但九十年代以来,电子产品的消费化时代到来,苹果的领域是在时尚消费。实用电脑领域注重的是办公,采取的都是迎合讨好大众的方式。而乔布斯的“神秘主义”却在时尚消费中大显身手。从Ipod开始,苹果才真正取得了别人比不了的成功。正是因为转向了消费的时尚品,乔布斯不再和微软较劲,反而得到了最大的成功;正是打开了消费时尚的领域,乔布斯才找到了他的顽固和执着的最好的空间。

⑦普通人以为讨好大众就行,但其实今天的大众并不满足被讨好的姿态。“消费”是一个使用价值并不关键,而心理和时尚的感受更为重要的领域。人们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功能的用品,更应是一张时尚的、让人羡慕的“名片”。乔布斯独特的个人姿态显示出另类的吸引力。比如各种传奇故事、吸引人的传记、各种演讲格言以及和大众保持距离,不迎合大众的姿态。他该怎么出席活动,该怎么接受采访,心里都有数,他不会因为你是他的受众而改变自己。我不讨好你,你反而会来崇拜我。他采取的是一种既拒斥又迎合的方式。乔布斯精确地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时尚潮流。他的IPod和IPad突显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作为时尚产品的存在价值。他为消费者提供了极佳的用户体验效果。容易上手的感觉更为强大地让消费者彰显了自我的时尚个性。尤其是在中国,这些产品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身份的象征。一件不太兼容,没有USB接口,不能看Flash的产品却受到大家如此的追捧,本身就说明乔布斯比我们自己更懂得我们。

⑧乔布斯也许不一定是一个技术发明的伟人,但他肯定是洞悉人性复杂性的伟人。他懂得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既需要被人宠,也需要被人轻视。这种心理的复杂性是乔布斯拿捏得最为精准的东西。

⑨乔布斯的成功需要幸运;然而他的幸运又是他性格的必然。在乔布斯的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想象力往往比规律重要,人性往往比技术重要,人文的敏感不可缺少。

(摘自《渤海早报》2011.10,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加点词“巅峰时刻”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______论证的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简析第③段两处划线句作用的异同。
【小题4】结合文意,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们总是“后知后觉”的。
B.是在一个以“实用”为主流的个人电脑领域里和IBM与微软抗争。
C.而乔布斯的“神秘主义”却在时尚消费中大显身手。
D.人们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功能的用品,更应是一张时尚的、让人羡慕的“名片”。
【小题5】第⑧段中划线句在文中具体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联系全文,概述作者认为乔布斯成功的原因。
【小题7】结合文意,请你为乔布斯写一段人物小传。(100字左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诗的“变”与“常”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只要重新认识这些“常”就能让新诗振衰起弊。
C.中国诗歌的“常”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D.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小题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过程。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我们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此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拖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倒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亓发机构的H -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选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材料四

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周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
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官一号”的技术研发,足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足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献卅宝贵的生命。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发射失利。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介于日本H-Ⅱ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
D.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生物技术推动“绿色革命”

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转基因工程是这次国际农业科技部长级会议的热门话题。

东道主美国不仅是转基因良种和食品的发源地,也是当今世界上转基因良种、食品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在美国的主导下,会议对转基因良种和食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多数与会者认为,转基因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会上也有一些代表对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可能带来的灾难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提出疑议。有人以转基因棉花为例提出,转基因的抗棉铃虫棉花可能会导致某种更加厉害、对作物危害更大的害虫出现,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科技界权威人士反驳说,转基因抗虫害棉花已经问世十多年,到目前为止地球上还没发现有新的“更厉害”的病虫出现。即便这种假设的棉虫出现,我们也可以再改变棉花或作物基因,使它增加新的抗御能力。也有人提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机,会导致癌症、肝病等各种难以想象的疾病。另有专家反驳指出,转基因作物问世、发展已20年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给人类健康带来问题。美国孟山都公司副总裁罗伯特•弗雷利博士说,事实上,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应该更有利于人类健康并继续向这个方向探索和发展。他举例说,在日本由于人们常吃鱼,可以预防心脏病,因为鱼身上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那么现在有专家已找到一种和鱼身上同样存在这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然后把这种植物的基因放到其他可食用的作物中,此作物的食品同样可以起到预防心脏病的效果。

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富含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抗癌等作用的转基因作物相继问世。美国科技界官员补充说,转基因作物由于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有利人体健康。他举例说,在种植土豆、瓜果时,将这些作物中的成熟基因进行改变,使它们在收获后就不再继续成熟,使它的保鲜时间自然延长,可避免像现在许多商贩使用化学药剂保鲜。另外,转基因作物还可以避免虫类给人类带来病毒。比如转基因玉米,不仅能排斥害虫,而且可以防止昆虫给植物带来的一种毒素———镰刀霉。牲畜吃了受这种毒素感染的玉米会染上致命疾病,是人类患食道癌的罪魁祸首。

多数与会者认为,在一种新的技术出现之前,我们不能以种种坏的想象和假设来把自己束缚起来。转基因技术为农民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它并没有强迫所有人接受。但鉴于世界人口、土地和水等资源的现实和未来状况,这一技术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不言而喻,发展趋势将无法阻挡。

【小题1】转基因工程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从文意看,不能体现“绿色”二字的含义的一项是( )
A.现在有专家已找到一种和鱼身上同样存在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然后把这种植物的基因放到其他可食用的作物中,此作物的食品同样可以起到预防心脏病的效果。
B.目前问世的转基因作物不少富含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抗癌等作用。
C.转基因技术为农民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鉴于世界人口、土地和水等资源的现实和未来状况,这一技术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不言而喻,发展趋势将无法阻挡。
D.在种植土豆、瓜果时,将这些作物中的成熟基因进行改变,使它们在收获后就不再继续成熟,使它的保鲜时间自然延长,可避免像现在许多商贩使用化学药剂保鲜。
【小题2】对转基因作物和食物有人持反对态度,不属于他们反对理由的一项是( )
A.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转基因食品不安全。
B.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某种更加厉害、对作物危害更大的害虫出现,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
C.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癌症、肝病等各种难以想象的疾病,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机。
D.转基因玉米中的镰刀霉牲畜吃了会染上致命疾病,它也是人类患食道癌的罪魁祸首。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转基因植物会导致某种更加厉害、对作物危害更大的害虫出现,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
B.也有人认为转基因抗虫害棉花已经问世十多年,到目前为止地球上还没发现有新的“更厉害”的病虫出现,这说明,一些人的担心是多余的。
C.在日本,有专家已找到一种和鱼身上同样存在某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然后把这种植物的基因放到其他可食用的作物中,此作物的食品同样可以起到预防心脏病的效果。
D.在转基因技术这样一种新的技术出现之时,我们以种种坏的想象和假设来把自己束缚起来是不对的;勇于面对,正确选择,才是正确态度。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在其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写下了众多具有开创性和影响力的著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元任在学术上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与他的天资聪颖、工作勤奋固然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极为深厚的知识背景。
赵元任从幼年起就诵习四书五经,对许多中国古代典籍都烂熟于心,对中国的文化很深的了解,这一点看他在著作里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足以证明了。赵元任的六世祖赵翼是清代著名的朴学大师,这位大师对赵元任有很大影响。清代朴学家们提倡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学风,轻主观而重客观,轻演绎而重归纳。赵先生的名言“没有准备好‘例如’,别先发议论”,可以说就于注重事实,重视归纳的经学传统。另外,他的一些学术成就也直接得益于中国传统语文学的研究成果。如赵元任制定的《方音调查表格》,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知识。
赵元任是融会中西文化的典范。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用来弥补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足。赵先生与罗常培、李方桂两位先生历时四五年把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翻译过来,这对濒临危机的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再例如汉语语法学方面,中国传统语文学一直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语法学体系,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虽然奠定和创立了中国汉语语法学,但这两部著作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赵元任第一个使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虽然借鉴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但并没有拘泥于这一派的做法,他以汉语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重视汉语的语言事实,发现了不少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现象。所以赵元任在讨论汉语语法问题时,不仅从形式入手,还结合语义进行分析,这就弥补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多重视形式而轻意义的不足。
在赵元任身上,还体现出横跨文理、精通音乐的特色,这使他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赵元任在上大学时专修数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攻读的是哲学,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教过物理,对声学方面特别感兴趣。良好的数理修养着实为赵先生从事语音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利器,他在语言学的研究上,利用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如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语音的物理基础,用生物学的知识解释语音的生理机制,用渐变音高管、浪纹计等仪器来分析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的性质。这些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语音研究趋于科学化、精确化,避免了清代朴学家们在语音分析上带有很大主观性的弊端。
更为重要的是,文理兼通的知识结构,使赵先生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自然科学的理论营养,形成新型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一些语言问题或现象有深入的剖析。如他在《说清浊》中阐述清浊这对概念时,就吸收了丹麦原子物理学家玻尔的对补原则。
赵元任是个多才多能的学者,他在音乐方面的精湛造诣为他精确的听音、辨音和声调、语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帮助。关于赵元任的听音记音的本领,胡适和罗常培都曾有过赞叹。这种高超的辨音能力和他熟通音理是分不开的。另外,赵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一些成就也直接得益于他音乐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如他创制的“五度标音法”,为记录和描写各种声调提供了实用简便的方法,已经被中外许多语言学家广泛使用。而这套五度标音法的得来,就是动用了赵先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赵先生曾经用七弦琴作实验,得出九种汉语方言的声调曲线。作出声调曲线后,再用画格子临贴的方法,照样改画在一般的五线谱上,这就是五度标音法的雏形。
赵元任以卓越的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而他这样的成就正是于他渊厚广博的知识背景,他尽量地多去吸取周围各科各派的学术精华,从而使他的许多成就都居于学术界的前沿。这应当是我们后学者所最要学习的地方。
(摘编自张璐《浅谈赵元任的学术思想背景》)
相关连接:
①赵元任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反响热烈,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赵元任在翻译中无不渗透着他对音乐的态度和看法,他甚至还运用如“依声调作曲”等音乐技巧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不可译”问题。     
(节选自胡泽红《音乐与翻译的愉快联姻》)
②他的《国语入门》和在此基础上扩充并出版的《中国话的文法》“在理论、方法和体系方面都奠定了国内结构主义汉语语法的基础”,其后丁声树、吕叔湘等编写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曾被赞为国内“最好的一本语法书”,在整个体系上都受到了《国语入门》的影响。    
(节选自胡明扬《赵元任小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赵元任积极引进西方有关汉学的研究成果,与罗常培、李方桂两位先生共同翻译了《中国音韵学研究》,促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
B.赵元任在《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创立了结构主义的汉语语法体系。C赵元任能及时汲取自然科学的理论营养,对语言学进行研究。为了弄清语音的清浊,就利用原子物理学家玻尔的对补原则进行试验。
C.《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曾被赞为国内“最好的一本语法书”,这部语法书在理论、方法和体系方面都受到了《国语入门》的影响。D.赵元任在学术研究上既博又专,广博的知识为他学术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贡献成就了他“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的美誉。
【小题2】(小题2)中国传统文化对赵元任的语言学研究有怎样的影响?
【小题3】(小题3)赵元任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对他语言学研究方面有怎样的帮助?
【小题4】(小题4)赵元任的求学、工作经历,体现出横跨文理的特点,这使他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