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词又称“ 甲 ”或“ 乙 ”,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 丙 ”的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城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②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填词须有词牌,据清人所編《词谱》统计,传世词牌有826调,算上变体就有2306种之多。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③两宋城市中可容纳百戏伎艺的众多“瓦子”的出现,使士林文化与市井文化有了碰撞交融的机会。北宋柳永长期混迹于歌楼妓馆之中,与下层市井细民接触频繁,他的词不同于与他大约同时的晏殊与欧阳修等人的作品,就因为柳词明显带有两种文化互融的痕迹。柳永作品中的一些较为俚俗的词作,市井味道就相当浓厚。因而也得到当时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从而有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的普及。作为词的变革者,柳永扩充了词的体制,创作出大量慢词,并广泛汲取民间艺术精髓,从而起到奠基宋词发展的巨大作用。柳永因擅长市井风情的描摹,曾受到上层正统文人的排斥,其《定风波》一词因有“针线闲拈伴伊坐”一句而遭晏殊的白眼(见宋张舜民《画墁录》)。然而这并不能阻碍住词的发展道路,正是因为有市井文化的依托,宋词才有了堂而皇之地走进祖国神圣艺术殿堂的可能。
④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有如下一段趣谈:
⑤东坡在玉堂,有一幕士善识,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⑥如果将这一段妙语仅视为对词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风格的概括,未免偏狭;其实幕士之语在辨识二人作品风格的同时,也暗示出具有市井文化蕴涵的词更适于演唱接受的特点。
⑦由于宋词的创作有相当一部分不局限于案头欣赏,而是要在瓦子勾栏演唱中博得各色人众的喝彩,这就要求词写作须即事言情、直抒胸臆,避免过多的跌宕起伏与别有寄托。只有通俗流畅的词句,才能令演唱者得心应口,并能令以市民为主的广大听众舒心适意。然而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填词并不顾及市民的审美情趣,而仅是将词作为自娱的手段,这就使词向另一个方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过垂虹》),将词演唱的受众仅局限于自我或狭窄的文人圈内,加强了词的文学效果,也体现出士林与市井两种文化在审美价值取向上的不同。南宋是宋词艺术完全成熟的时代,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蒋捷、张炎等人,对词的艺术表现皆作过不懈的追求,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众多作品。他们的词是属于士林文化品格的,而艺术的成熟也限制了词这一文体向前进一步发展,恰如七十年前胡适所总结出的“文学史上有一个逃不了的公式”,即文学的新方式皆出自民间,文人学到手之后,使之艺术性加强,却又剥丧了其间的生气,于是这种文学方式的命运便告完结(见《词选自序》)。
⑧宋词具有文化品格的双重性,它既属于士林文化,又属于市井文化。而后一种文化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杠杆的,充满了活力,宋词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放射出空前绝后的耀眼光芒。当词在宋以后的继承中完全走向案头,而其市井文化品格为元之曲、明之《打枣竿》、《挂枝儿》所取代时,它就丧失了其两栖的文学艺术特点,而成为纯文学的作品。就大多数作品而言,文化品格的单调是元明清词难以与宋词媲美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探讨宋词的文化品格,是我们理解宋词的一把钥匙。
(选自启功《宋词的文化品格》)
【小题1】在第①段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词”的别称,分别是:
A曲子词 B乐府 C诗余 D琴趣 E长短句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小题2】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填入词的两种风格流派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说词的音乐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小题4】从文中看,诗与词有哪些不同之处?
(1)
(2)
(3)
【小题5】第⑧段画线句中“就大多数作品而言”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而“文化品格的单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