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由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智库、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太和智库联合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10日在京发布。
该调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与保护现状的蓝皮书,也是一部经过多年积累、以占有大量第一手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与印证的调研报告集。它以中国村落文化智库的多次田野考察,尤其是2016年7月至8月,该中心派出两百多人、八个考察组,对“(长)江(黄)河流域”传统村落进行考察所获得的一手资料为基础,经过精心撰写,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全书涌盖内容广、涉及地域多,以交叉学科的视角,对我国近年来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及其成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专家们普遍认为,该蓝皮书的出版,对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首部传统村落保护蓝皮书在京发布》,2017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已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日前,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已进入攻坚克难、复苏传统村落阶段。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来说,适当的开发是有必要的,也是为了给这些村落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道。但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若是开发过度,则不是一种保护,而是二次破坏,这必须引起重视。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资金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对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唯此,传统衬落保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龙敏飞《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2017年8月9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
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築渠有抢救者感慨:“我们走进许多美丽的村子,有老树、山庙、石板房,但是没有人。”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2017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小题1】【小题2】下列对《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与保护现状的蓝皮书,涵盖面广、涉及地域多,由三家机构联合编写。 |
B.它是一部在占有大量第一手田野考察资料基础上精心撰写的调研报告集,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互相结合与印证。 |
C.它运用交叉学科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与分析我国近年来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及其成效并建言献策。 |
D.它的出版意义重大,大大推动了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以及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村落文化智库曾派员进行实地考察,对出版《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贡献最大。 |
B.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意味着不能开发传统村落;相反,适度的开发会有利于给这些村落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道。 |
C.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对于中华文明意义极其重要。这从《汉书》、《金翼》的相关论述中可见一斑。 |
D.保护村落、振兴乡村是关乎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也是今天我们通往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E. 保护古村落就是重构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只要我们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就一定能够守护好乡愁,也能留得住根。
【小题5】【小题6】怎样才能保护好传统村落?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