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布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城。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晢,五官端正,风韵犹存。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侯,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放在床边。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带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却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而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

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的,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却“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986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一波三折的结构和最后突转手法强化艺术效果。明线是小院里人们关注的郑若奎和潘雪娥二人爱情发展的感情变化过程,暗线是二人情感的发展过程。
B.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布局多年未变”,暗示这里人们的生活、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固守一种保守陈旧的定势;“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
C.郑若奎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回来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作者在这里埋下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那里买花实际是为了向她表达爱意。
D.本篇小说中男女两位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极其含蓄,“节制胜于放纵”,作者躲在幕后,我们只能通过人物语言和情节安排感受其中的情感。
【小题2】文中多次写到郑若奎插花的那只透明的蓝色花瓶,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1)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2)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小题4】请探究小说以“永远的门”为题的深刻意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5 06:4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罗斯:天才魔鬼混合体
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从此结束近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
在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之后,索罗斯似乎是亲自为他创造的这个时代画上了句点。而作为一个天才与魔鬼的混合体,他的名字,仍将永载金融史册。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占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马哈蒂尔则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事实上,索罗斯从不隐瞒他作为投资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信奉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失。
比如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Svyazinvest就被索罗斯认为是其投资生涯中最大的败笔。“我自己满怀希望,结果被它骗了。”
发现自己犯了错怎么办?“抛售、退出。”索罗斯的答案简洁有力,“最简单的是,了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近年来,索罗斯的直觉却似乎总是出错。调查公司报告显示,其量子基金尽管保持着20%的年均回报率,但过去18个月表现极差,去年仅获利2.5%,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此外,索罗斯旗下1/3与能源业有关的股票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人认为,业绩不佳,或许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在另一些分析者看来,事情却未必那么简单。
同时,还有消息称,量子基金目前持现比例高达75%。这更让一些分析人士笃信,此时宣布退休的索罗斯,很可能只是暂时封刀,一旦时机到来,又将大干一番。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声明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因为索罗斯在过去18个月中表现极差,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愧对投资者。
B.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家庭,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后成长为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的风云人物。
C.索罗斯与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的“双鹰基金”,后更名为“量子基金”,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净回报最高的对冲基金。
D.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索罗斯将触角伸向了中国的香港,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挺立的中央政府击退,放弃了对港币的进攻。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一心想成为“哲学家索罗斯”,但家庭的境况使他的哲学家的梦想破灭。
B.作为投资家的索罗斯一直以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无负罪感,因为双方都可能遭受损失。
C.索罗斯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也遭遇了投资失败,他在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被其认为是一大败笔。
D.业绩不佳,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一些分折人士深信索罗斯只是暂时封刀,一旦时机到来,他将大干一番。
E. 本文回顾了索罗斯的人生经历,详述了索罗斯在金融领域的一些所作所为,传达出作者对索罗斯的敬仰、羡慕之情。
【小题3】文章为什么称索罗斯是天才魔鬼混合体?请结合文本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礼 物
孔 申
(1)今天是教师节,妻子破天荒收到了一份礼物。
  (2)在乡下,我也是头一回看见这么精美漂亮的礼物。
  (3)送礼的还是一名中学生。礼物装在一如辞海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里,被一层淡红间白的华丽彩色包装纸裹住。正中间有一朵大紫红色的手工礼品花,两股纸带绑在中间俨然花的藤条,飘飞的红色纸带头弯曲自然,则又像刚长出的丝蔓。
  (4)妻端详着礼品盒久久不肯松手,良久才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礼品盒。”我说,是啊,真稀奇。妻静静地凝视良久,才轻声说:“打开看瞧吧。”我说:“要我帮忙吗?”“不用,我自己来。”
  (5)妻找来剪刀,在粉红色的纸彩带上比划了几下,还是舍不得下手。想了想,她用右手蘸着口水轻轻地抠起来,原来紫花和纸彩带是被胶水粘住了。妻耐心地将紫花和彩带摘了下来。可盒子还是打不开。原来盆子外面还包了一层透明的玻璃纸,粘得很结实。看着妻耐心的样子,我说:“这么精美的礼品盒,肯定是从商店里买的现成货。”妻摇摇头,肯定地说:“不是。”我问:“那么,这么美的花他做得出来吗?”妻笑道:“你不要小看了他。这个学生手巧得很,就学习上舍不得下工夫,有时耍点小聪明。我布置的作业呢,他有时就少写一点。这孩子,贪玩呢。”
  (6)这时,妻已经小心地剥下了外面的玻璃纸,取下包盒子的彩纸,妻将纸认真地叠好,放在茶几上说:“这纸真漂亮,以后也许用得着。”我说:“有些东西啊,丢了可惜,留着其实又多余。”妻没理我,用手抠了一下,盒子还是打不开,儿子跑过来说:“老妈,你眼花了,还有一层玻璃纸呢!”妻说:“我说呢,这小鬼还真有心计。”
  (7)妻和儿子很小心地拆盒子,妻边拆边自言自语地说:“会是什么呢?包得这样好!”儿子说:“可能是糖果吧。”我说,要是块手表,多好!妻抬起头看看我,轻声说,山里的孩子,别说戴表,见都没见过手表是什么样的呢!
  (8)我无语,心里,一丝自责掠过。唉,山里的孩子,什么都难!
  (9)正想着,儿子大叫:“开了,打开了。”我凑过去一看,打开的盒子里放着一个小小的布袋,蓝底上绣满了细碎雪白小花的袋子。而礼物,还在布袋子里!
  (10)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儿子呢,拍打着布袋说:“到底是什么宝贝?包得这样紧。”妻赶紧抢在手里说:“别动,过一会儿,是什么自然会知道的。”妻将布袋小心地托在手上,摸摸,嗅嗅,摇摇,自语道:“究竟是什么呢?这么香。”
(11)手机铃响,朋友找我有急事,我赶紧出门了。我边走边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呢?
【小题1】文章第(3)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礼物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2】文章第(8)写道“我无语,心里,一丝自责掠过。”你怎么理解“我”的“无语”和“自责”?
【小题3】文章以打开礼物盒为中心事件,写了妻子打开礼物盒的哪几个重要步骤?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繁杂?
【小题4】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礼物”为题,以“礼物”为线索,刻画了一位和蔼可亲,热爱教育事业,深得学生喜爱的山村女教师形象。
B.小说除了刻画女教师之外,另外还刻画了女教师的丈夫“我”和儿子,“我”和儿子在小说中起到了衬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C.妻子说,山里的孩子,别说戴表,见都没见过手表是什么样的呢!这说明妻子不大了解当今农村的物质生活,其实妻子只是以她所处的时代来看当今的农村生活。
D.这篇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山村学生对默默奉献的山村教师的敬重和热爱,表达浓浓的山村师生情。但也从侧面说明城市学生不如山村学生对老师纯朴的爱。
E.小说的最后还是没有写这个礼物究竟是什么,其实读者已经没有必要知道这个结果了。只要心中有爱,结果还那么重要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鸽子笼
袁省梅
阳光悄悄地爬上了床。鸽子咕咕地叫着,很小的声音。树枝擦着玻璃,轻轻地摆。很安静。田伟上班了。高秀华坐起来,愣愣地。以前,她总是早早起床,推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让花香草木香进来,让鸽子声进来。她站在阳台上,梳一下头发,看一眼外面晨练的人们;吃一口早饭,也要看一眼外面的花草。楼下是一个小公园。有呼哧呼哧锻炼的人,有青枝碧叶的草坪,高秀华看着就开心了。房子是小了点,三十多平米,可是比起之前那间逼仄的单间宿舍,这个家很好了。高秀华看着小小的阳台小小的厨房和卫生间,她的心像到了解放区一样又明朗,又欢喜。田伟说什么?他说这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可眼下,高秀华一听到鸽子叫,就会想起楼下的那个鸽子笼。狭小的笼子里养了十几只鸽子,你挤我我挨你,转个身子都艰难。高秀华觉得自己的家就是个窝,房子就是那笼子,自己就是笼子里的鸟。于是她听见鸽子叫就想杀了它。
女儿倒是在规划中来了。有了女儿的家,好像多了一个排一个连,奶瓶、尿布、玩具、零食,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日子也凑热闹地裹挟来好些东西。往往是,旧东西还没丢,新的又加了进来。房子,紧张了。
高秀华说房子一天天在变小。
田伟说房子又不是橡皮筋。
高秀华说你把房子变大。
田伟说遵旨。
田伟在门厅上增加了个吊柜,没有几天,满了。他把阳台上的十几盆花草请出去,摆上柜子,同样的,没有多长时间,也满了。同时满了的还有卧室的地面,还有小门厅。田伟在小门厅里放了张小床。是给女儿的。女儿上小学了。
田伟说,咋样?
高秀华不屑,这里大了,那里又小了啊。她的意思是让田伟买大房子。
田伟就答应先看个四十平方米的。
高秀华叫田伟按着她的规划来,说没钱可以贷款可以借啊,四十平方米的,比鸟笼子大不了多少,长远规划,还是八十平方米的最为经济最宜人居。
田伟这次没说遵旨。这个旨意他拿什么遵?田伟愁了。
高秀华却在马不停蹄地看房子,终于看中一套八十平方米的两居室。高秀华说她最喜欢这个客厅,拉着田伟要规划一下,说在这里放沙发在那里放鱼缸。
高秀华的规划蓝图还在空中云来云去,手机响了,她母亲病了。弟弟告诉她已经送到市医院了,让她赶紧过来。过来能不带钱吗?高秀华的母亲刚出院,田伟的父亲又病了。这些,都不在高秀华的规划条目中。高秀华有什么办法啊,加上吧加上吧。一加上,高秀华发现手上的积蓄花去大半,她的心一下就慌了。规划中的第一条还没落实,这哪行?偏偏的,女儿的老师打电话给她建议,说她女儿单靠文化课肯定考不上好学校,学了特长就不一样了,就是两条腿走路就是双保险了。
田伟说,国家大计都教育为本呢,这条,该在你的规划里吧。
高秀华说,房子呢?
田伟劝她别急,说女儿考上了大学,小床收起来,房子就大了。
高秀华说再整也是个鸟笼子。咱还得规划一下,你现在的工作清闲得要死,为啥不再找一份工作?
田伟说遵旨。田伟真的再找了一份工作,兼一家民企的电工。下班了,顾不上休息,就去了。节假日也没有时间休息。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介绍一套二手房,房价能低点。高秀华想也没想,就签了合同。高秀华坐在大房子里,翻着本子上的欠条,说,我的规划终于落实到位了。可是,悠闲的工作却要从此跟她决绝。高秀华找了家工资高的单位调了过去。田伟不同意,说你身体不好,累病了得不偿失。高秀华说,有这么宽敞的房子我就开心了。从此,高秀华跟田伟一样,早上天还蒙蒙黑就去上班,很晚了才回来,回来了连句话也懒得说,胡乱洗洗倒头就睡了。
有一天晚上,高秀华下班回来,敲敲门,没人应,只好自己摸出钥匙开了门。
高秀华靠在门上,站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开灯。她想起来好几天没见到田伟了。电话打了过去。田伟急匆匆地说工地上还有事。高秀华看着黑魆魆的房子,突然觉得很陌生,眼前心里都是巨大的空落,一抓,一把的空。是空寂了。心里却堵得密不透风。
突然,鸽子咕咕的声音在高秀华耳边响起,而且,越来越响亮。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高秀华本来是喜欢鸽子的,但是她对居住条件的联想及由此产生的烦恼,使她逐渐对鸽子产生了憎恶之感。
B.田伟为了安慰妻子,不断变着法改善居住环境,但是这并没有让妻子满足,反而吊高了妻子的胃口。
C.高秀华的人生规划时刻受到现实的挑战,比如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教育,而这些都没有动摇她实现规划的决心。
D.田伟拼命工作,一心赚钱,不再关心高秀华。高秀华看着黑魆魆的房子,内心非常失落,一点也不畅快了。
E. 本文通过田伟夫妇为人生规划拼搏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的描述,启发读者慎待欲望,正如俗话所说的“欲壑难填”。
【小题2】小说中的田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第一段写高秀华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的标题为“鸽子笼”,若改为“人生的规划”,是否合适?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合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31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然而,从人均海洋面积来看,就显得十分可怜了,按《公约》规定,中国的人均海域不到世界人均的1/10,人均占有面积排在世界第122位,海洋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30,人均大陆架盆地的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40,大陆架油气资源人均不足世界的1/2。

(选自何传添《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今年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专家认为,自海洋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之后,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将通过这3个试验区连成一片,形成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沿海大城市群。

据国家海洋局3月公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3843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海洋资源潜力巨大。

厦门大学海洋政策与法律中心副主任朱晓勤表示,海洋中的丰富资源可为人类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在开发时所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也可带动区城经济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保障我国海洋主权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完中心主任每鸿胜表示,中国要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利益,应该将木国可以利用的海域成先利用起来,然后以中国内部的发展实力为基础,争取海洋话语权,并最终保证中国的海洋国家利益。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年8月)

材料三:

 (选自《自然资源部发布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材料四:  

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当前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债权国。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4.4万亿人民币(约合11.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两大经济体之一。中国也建立起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科技体系、工业体系以及比较系就的国防科研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船舶、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电子等军工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

与此同时,军队转型建设不斷深入,尤其是海军建设逐步向远洋海军转变。一大批新型装备陆续服役部队,海军战斗力建设得到了实质性增长,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的特征逐步显现:海军主战武器装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中国首艘航母16舰正处于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之中,首艘自主研制生产的航母、万吨级驱逢舰也先后下水,新型核潜艇、052D型驱逐舰以及轻型护卫舰、大型护卫舰、大型船塢登陆舰、新型综合补给舰等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相结列装服役,海军作战平台向大型化、远程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抢抓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机遇,实现了水面规艇编队、海军航空兵、核潜艇和常规潜艇走出去常态化,在出布提成立了首个海外保障基地;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完威了环球航行访问,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撒侨、叙利亚化武护航、马航客机搜寻、马尔代夫紧急供水,也门战火中侨等重大远海任务,彰显了大国担当,赢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利高度赞誉

(摘编自《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人民网,2017年09月2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范围辽固,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说明我国是海洋大国,这是有法理依据的。
B.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规划方案,这说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开始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地位。
C.近几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D.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有所突破,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人均海洋面积面言,中国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且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极其不足,就此而言,中国尚属于海洋小国之列。
B.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合理开发,既能为人类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也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C.中国军工企业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也取得突破,这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近几年,中国海军建设逐步向远洋海军转变,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系列的远海任务,彰显了大国担当,维护了地区和平。
【小题3】要维护中国的海洋国家利益,需要从哪几方面加以努力?请结合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