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人类最早用眼睛观察宇宙,后来出现了光学望远镜,增加了观测的距离,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等望远镜的出现,扩展了观测宇宙的视野、然而,所有这些观测手段的基础,都是接受来自天体的电磁辐射,对于某些缺乏电磁辐射的“暗”天体,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引力波探测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由于天体都具有质量,因而只要探测器足够灵敏。它们的运动都可由于辐射引力波而被检测。预期中的黑洞就是一个例子。黑洞不辐射电磁波,而它们的产生和碰撞都将辐射出强烈的引力波。历史上每一新的探测工具的使用,都伴随着重大的天文学发现,如射电望远镜“看”到了中子星,宇宙微波背景观测发现3K宇宙背景辐射。可以预测,由于引力波携带着天体运动的大量原始信息,引力波探测也将在宇宙观测上有新的发观,引力波探测器将成为研究天然物理学的有力工具。这一前景激发了天体引力波源的研究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进展。1992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是美国的J. Taylor和R. Hulse,得奖原因是他们对脉冲双星PSRl913+16的发现和研究。这是一个罕见的双脉冲系统,距离地球1. 5万光年,轨道偏心率大(~0. 6),由于不对称性和高速的轨道运动而有强烈的引力辐射,辐射的能量损失使轨道周期变短. 从1974年开始,经过十多年观测,得出轨道周期率为(-2. 452±10)-1288-1。相当于每年变化0.7秒。这与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辐射理论的预期十分准确地符合。这一观测,成为存在引力辐射的第一间接观测证据。
人们对引力波探测的兴趣,还在于这一探测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从物理学角度看,既然各种引力理论都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并赋予它们以不同的特征(如传播速度,偏震,能量辐射方式等)。引力波探测的结果将有助于区分理论的正确与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进展,对引力波性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引力场量子化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大统一理论做出贡献。
由于引力波探测需要大量高精仪器和技术,探测的要求将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和大功率钇铝石榴激光器(Nd:YAG)就是例子。
……
经过20世纪前40年的努力,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学术先驱建立了引力波的理论体系;以韦伯为代表的科技界从60年代开始了引力波的实验探测,达到理论上检验灵敏度要求的引力波探测器可望在20世纪末建成。将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反映了人们追求真知的热忱。人们期望20世纪末建成的激光引力波探测器,在21世纪的头十年取得突破,在地球上首次测到引力波讯号。
更多的引力波讯号的获得将极大地开阔人类的宇宙视野,对获得的引力波讯号特性的分析将促进人类对引力本质的认识。有人认为,人类一旦掌握了引力波,所导致的社会效应将可与人类掌握电磁波相类比。由于引力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作为宇宙间的通讯工具将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也许最新的探测器仍未能发现引力波的“芳踪”。那么,这将是对现有引力理论,特别是广义相对论的极大挑战,新的理论必将出现。作为近代科技前沿研究的引力波探测热潮,在世纪之交的时刻,由于面临突破而更加“热”了。近百年的努力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已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新的突破,将是共同努力的结晶,这也是引力波探测的一个特点。
(节选自胡斯科《引力波探测》)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引力波探测器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历史上每一新的探测工具的使用,都伴随着重大的天文学发现。可以预测,由于引力波携带着天体运动的大量原始信息,引力波探测也将在宇宙观测上有新的发现,引力波探测器将成为研究天体物理学的有力工具。
B.达到理论上检验灵敏度要求的引力波探测器已经在20世纪末建成。
C.人们期望20世纪末建成的激光引力波探测器在21世纪的头十年取得突破,使在地球上首次测到引力波的讯号成为可能。
D.有可能最新的探测器即引力波探测器仍未能发现引力波的“芳踪”。
【小题2】根据文意,关于引力波探测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引力波探测的兴趣,关键在于这一探测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B.引力波探测的实施将有助于区分理论的正确与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进展。
C.对引力波性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引力场量子化学的实验研究,从而为大统一理论做出贡献。
D.引力波探测可以弥补我们对于某些缺乏电磁辐射的“暗”天体视而不见这一缺陷。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引力波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在经过20世纪前40年的努力,由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学术先驱完成的。
B.在地球上首次测到引力波的讯号的时间在21世纪的头十年。
C.宇宙间的通讯工具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的就是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的引力波探测器。
D.作为近代科技前沿研究的引力波探测热潮,在世纪之交的时刻,由于更加“热”了而面临突破。
【小题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与增加了观测距离的光学望远镜,扩展了观测宇宙的视野的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等望远镜相比,引力波探测器将成为观测宇宙的新工具,并将为人们提供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B.美国的J. Taylor和R. Hulse发现并研究了脉冲双星PSRl913+16这个罕见的双脉冲系统,经过十多年观测,得出轨道周期率为(-2. 452±10)-1288-1,相当于每年变化0. 7秒,这一观测,成为存在引力辐射的第一间接观测证据。这也表明,目前还没有证明引力辐射的直接观测证据。
C.从物理学角度看,既然各种引力理论都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并赋予它们以不同的特征(如传播速度,偏震,能量辐射方式等),引力波探测的结果将有助于区分理论的正确与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进展,对引力波性质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引力场量子化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各种假想理论的统一做出贡献。
D.如果最新的探测器仍未能发现引力波的“芳踪”,那么,这将是对现有引力理论,特别中广义相对论的极大挑战;如果这个挑战成功,新的理论必将出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6 04:0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杀 羊

雁戈

村主任家的院子里围了一圈人。

他们当中,有腰里系着围裙、手上拿着锅铲的;有一手戴着手套,一手提着烘笼的;有头上顶着帽子,鞋里光着脚的……看上去,他们来得都很匆忙。

都腊八节了,又有谁不忙呢?

村主任也很忙。一大早起来,他便去麦老汉的羊圈里挑了两头在肥羊。一头纯白,另一头也是纯白。趁还没立春,得把羊送出去,一头给书记,一头给乡长。毛色一样,轻重也得一样。都是做得了主的人,让谁吃亏都不好。村主任把整个羊圈几乎翻了个遍才挑出这两头羊来。

麦老汉打包票说两头羊的重量相差不会超过半斤。结果他却看走了眼,一头羊比另一头羊重了一斤八两。麦老汉半天都没把秤放下,冲村主任直眨眼。意思非常明了,就是问村主任该如何是好。村主任不眨眼,只皱了一下眉,笑呵呵地说:“把一斤八两抹了,两头羊给一样多的钱,不就平了?”

确实平了!麦老汉左手摊着书记那头羊的钱,右手摊着乡长那头羊的钱,像被点了穴道,嘴巴半天都没合拢。麦老汉的老伴儿也不说话,只顾拿拌食的木棒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给羊喂食的木桶。羊被套上了草绳,却不肯跟村主任走,蹬直了腿往木桶那边挪,直把草绳拉成了一根笔直的棍子。麦老汉蹲下身子,把老伴儿的手和木棒一起摁住,两头羊才跌跌撞撞地跟在村主任身后上了路。

村主任一走,麦老汉的老伴儿甩开麦老汉的手,“价钱这样便宜,还要短斤少两,本都够不了!”抱怨过后,老伴儿的眼里便有些潮湿。

麦老汉叹口气,安慰老伴儿说:“你也别恼。村主任刚才在羊圈里说了,上回开的证明乡里已经盖了章,等他把羊杀了,就让我去拿。”

 “你不会是哄我吧?”老伴儿半信半疑地斜了麦老汉一眼,提着木桶怏怏地进了羊圈。麦老汉没有哄老伴儿,村主任也没有哄麦老汉,村主任院子里的那一圈人围住的正是麦老汉的两头羊,杀羊的胡屠夫和指挥杀羊的村主任也被围在中间。

两头羊都是公羊,脾气暴,性子烈,见不得胡屠夫眼里的那股子气焰,挣断草绳把胡屠夫撞了个四仰八叉。那些拿着锅铲的、提着烘笼的、戴着帽子的……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羊站住了,腿直愣愣地撑在地上,耳朵直愣愣地竖在空中。村主任朝其中一头羊努努嘴说,“这头是书记的!”又冲另一头羊努努嘴说,“这头是乡长的!千万别让它们跑了。”于是,拿锅铲的扬起了锅铲,提烘笼的举起了烘笼,戴帽子的摘下了帽子……可是谁都不敢近前。人和羊就这样对峙着,连时间都像凝固了一般。

是麦老汉的到来打破了院子里的僵局。两头羊先是机警地竖起耳朵,紧接着就撒起欢来,用羊角在麦老汉的腿上蹭来蹭去。麦老汉顾不上跟羊亲热,给村主任敬了根烟,接着又给胡屠夫散了一根,本想依次散下去,却发觉烟盒里的烟不够。他只好把烟盒攥进手心,冲大伙儿抱歉地笑笑,回头对村主任说:“我想把我的证明拿回去。”

村主任愣了愣神,从裤兜里扯出一张纸,展开打量了一眼。麦老汉忙伸手去拿,村主任却捏在手里,往后扬了扬,说:“等把羊杀了,就给你。”

麦老汉瞅瞅胡屠夫,又看看村主任,叹息一声,从地上捡起挣断的草绳,一手搂着一头羊的脖子,在它们耳边说了几句什么,两头羊便乖乖地躺下,任由麦老汉绑了它们的腿,再也动弹不得。

 “谁叫你们要变羊呢?”麦老汉摸摸一头羊的角,又摸摸另一头羊的角,缓缓站起身背过脸去。那场面,他不敢看!

全场先是一片肃然,接着很快便沸腾起来,掌声、跺脚声、锅铲击打衣服的节拍声……此起彼伏。麦老汉背心一凉,忽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痛。

谁叫你们要变羊呢?” 麦老汉揉揉发涩的眼睛,跌跌撞撞地挤出了人群。

刚要走,一阵北风刮过,村主任手里的那张纸忽然传来奇异的颤声,麦老汉把团在嘴里的一口痰硬咽了回去,转过身重新挤进了那个圈子。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抹去斤两时,麦老汉嘴巴半天没合拢,老伴儿用木棒敲打木桶,表现出他们难以置信、无奈难言等复杂心理。
B.小说写村主任为在年底给领导送礼,以一纸证明胁迫麦老汉卖羊,并不顾主人意愿擅自抹去零头,刻画出了村主任欺上瞒下的丑恶嘴脸。
C.小说先写村主任买羊、杀羊,后写麦老汉为拿证明而妥协,两者联系紧密,一明一暗,互为补充,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使作品内涵更厚重丰实。
D.小说多处描写形形色色的“一圈人”,他们对村主任的所作所为和麦老汉的遭遇显得漠然,是一群在忙也不错过凑热闹的旁观者。
【小题2】“谁叫你们要变羊呢?”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此话话中有话,蕴含着此时老汉多种心情和态度。请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最后一段写麦老汉“转过身重新挤进了那个圈子”,有人说删除表达效果更好,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卖馄饨的夫妻

张子影

三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我上小学,我们家附近的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一根滚动的大个棒骨和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就开始配料: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儿切得整齐的姜丝,一片西红柿,撒上一小撮儿细盐、味精,淋上几滴芝麻香油,撮上十几粒小葱碎,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立刻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满满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

女人就会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

女人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一个碗里有九只馄饨,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上下起伏。

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儿驼,是出生时就有的;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的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操作,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市场采购,女人则留在家里和面,发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一条街以及附近隔着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都愿意弯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再上班或者上学去。

在寒假或者暑假期间,每天都会有一些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大人们都上班去了,孩子们没有人带。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玩。半上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上下起伏。女人会吹了又吹,待凉到不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

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上午大约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就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座城市。大学第一年暑假我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卖馄饨,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新鲜的棒骨,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结婚的第一个春节,我回家,父亲母亲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吃那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出了什么事?

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

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时,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

随后,男人出了院,虽然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但还是伤了一条腿。

伤得厉害吗?我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过马路也只能慢慢地走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情挺沉重。

但是那天在路口,意外地,我又看见了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碗热乎乎的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儿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色的头发在冷风中飘着。

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儿都没有变。

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了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个大广告牌,临街的路口,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吃不到他们的馄饨了。

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

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都是那个样子。

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关了门,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男人跛着腿,背好像更弯了,女人用胳膊挽着他。他们的头发也全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哎,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

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
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馄饨的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
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昭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 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米“挽住男人的路膊”往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
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关。
C.夫妻卖馄饨的小食铺早上开,文中却说“我”带孩子去时,只见他们“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意让叙述不严密, 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
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连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普通人的生活和尊严的思考。
【小题3】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描写主人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吴组缃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问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乎翰藻”。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而外国的小说起源只有一个,即神话传说。
B.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问的界限有明确的划分。
C.最初的小说,它们是历史而不是创作。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
D.我国真正的小说是进入唐代之后才有的事。
【小题2】以下关于小说发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志”是记录的意思,是一种创作。
B.唐代小说被后人称为唐传奇,是小说成熟的标志,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和讲求文采上。
C.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后来的历史小说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D.明清时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再发展而达到高峰,代表作《金瓶梅》写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代萧统在《文选》中给文学的定义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事出于沉思”即富于想象、虚构,“义归乎翰藻”即讲求文采。
B.唐代应运而生的传奇小说,已脱离了历史领域,其代表作是陈鸿写的《长恨歌传》和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
C.话本小说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的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的专供人阅读的小说。
D.萧统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小说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小题1】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不受破坏。
【小题2】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素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不一样的,他们依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作物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抗生素的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