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有很多好故事,需要作家去挖掘和表现,作家的写作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我们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了。与之带来的效应就是,中国作家在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也能积极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这能激发、激活作家们更多的创造性,作家们也写出了更多的好作品。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在以往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的尝试了。从2001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都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组成评委会,来评选新世纪最佳外国小说,给出了中国人评判当代世界文学的标准。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评审机制,连续十多年,评选颁发“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这个奖所颁发的世界各国作家中,有的如勒·克莱其奥,后来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有眼光,很专业,受到了一些外国重要诗人和作家的关注和赞许。事实证明,没有文化自信所带来的文学眼光,这种奖项的设立是不会成功的。
这些年,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国际作家写作营、国际作家写作计划等活动,深度开展国际作家交流。在广泛的、与世界各个语种的作家诗人的交流中,中国作家以自身的魅力成了世界了解中国人心灵和文化的重要桥梁。中国当代作家在交流中,也激发出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雨果文学奖、入围国际布克奖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建立了对话,继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这也使得中国作家进一步有了信心。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这样的成就,跟我们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作家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老树上生出的新枝,他们既受到了中国本土的文学、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他们跟世界文学也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各个国家、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之间,都会互相的激荡和影响。
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中国深度参与和引领新全球化的时代。作家既要放眼全球,又要身入、心入、情入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人民认可的好作品。可以说,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相辅相成,对作家来说,以这两点为双翼,就可以更好地在文学的天空中飞翔。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