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有很多好故事,需要作家去挖掘和表现,作家的写作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我们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了。与之带来的效应就是,中国作家在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也能积极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这能激发、激活作家们更多的创造性,作家们也写出了更多的好作品。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在以往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的尝试了。从2001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都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组成评委会,来评选新世纪最佳外国小说,给出了中国人评判当代世界文学的标准。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评审机制,连续十多年,评选颁发“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这个奖所颁发的世界各国作家中,有的如勒·克莱其奥,后来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有眼光,很专业,受到了一些外国重要诗人和作家的关注和赞许。事实证明,没有文化自信所带来的文学眼光,这种奖项的设立是不会成功的。

这些年,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国际作家写作营、国际作家写作计划等活动,深度开展国际作家交流。在广泛的、与世界各个语种的作家诗人的交流中,中国作家以自身的魅力成了世界了解中国人心灵和文化的重要桥梁。中国当代作家在交流中,也激发出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雨果文学奖、入围国际布克奖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建立了对话,继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这也使得中国作家进一步有了信心。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这样的成就,跟我们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作家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老树上生出的新枝,他们既受到了中国本土的文学、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他们跟世界文学也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各个国家、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之间,都会互相的激荡和影响。

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中国深度参与和引领新全球化的时代。作家既要放眼全球,又要身入、心入、情入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人民认可的好作品。可以说,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相辅相成,对作家来说,以这两点为双翼,就可以更好地在文学的天空中飞翔。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化时代,作家只需不断地挖掘,就能扩展写作资源。
B. 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激发、激活了中国作家更多的创造性。
C. 中国当代作家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展示自身魅力,激发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D. 文学评价体系历来以西方为主,人们一直以西方的眼光评价世界文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论证了世界文学给中国文学提供了养料。
B. 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受到关注和赞许,是源于文学眼光和文化自信。
C. 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和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养和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D. 在中国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化时代,中国人已经完全以自己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才能有更多的文化自信。
B. 因为各种优秀文化之间相互激荡和影响,所以中国文学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
C. 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促使中国当代文学不断取得成就。
D. 以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为双翼,作家就可以在文学的天空中飞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2 03:0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有很少谈及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得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正是从对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长周期,对水流冲击、侵蚀岩石过程的观察中,老子意识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和“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进而总结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固然,“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既
雕既琢,复归于朴”,便能巧夺天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小题1】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影响深远。
B.“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其客观形态。
D.“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中国古典艺术重神贵虚的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但其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B.关于“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今人容易将其误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或是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C.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老子获得了有关“道”的认识。他认为,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但都以自然为依归。
D.《庄子》一书善于借助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因而,与老子哲学思想相比,庄子的哲学思想更加具体生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还可以表述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是做到了“无为”,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同为说明“道法自然”的道理,但“东施效颦”强调自然为美,而“鲁侯养鸟”则强调不能人为改变事物的自然本性。
C.庄子虽然提倡“道法自然”,但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
D.西方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故重在逼真;中国古人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故重在有理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反正老天爷不会一边倒。这世道就像一杆秤,不会总摆不平;无论身内身外的事,都好比撂在这秤上。一头压下去,另一头就该翘起来。月光照完东窗,渐渐去照西窗;日头太毒,便逼来浓云疾雨;雨下得过狂,又招来一阵大风,直把云彩吹得一丝不见。
就说眼下玻璃花把会硬截在估衣街口,人们干瞪眼、愣没辙的当口,忽然,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走进人圈,朝玻璃花作了长揖,说道:“这位大爷,你老开心顺气。抬抬胳膊放他们几位过去就算了。”
敢出头管事,胆子就算好家伙,但他的话茬并不硬,不像个打算使横的人。玻璃花打量这汉子:中等个子,方面大耳,秤锤鼻子,眯缝着小眼,脸颊上粗粗拉拉净是疙瘩,还带点傻气。再瞧他身上那件崭新的蓝布大褂,甭猜,一准是个缺心眼的穷汉子,换上新衣专意来看会,碰到这场面,不知轻重地想当个和事佬。因此玻璃花更上了劲,撇嘴一笑,站起身,晃晃悠悠走到这人跟前:“嘿,傻巴,哪位没提裤子,把你露出来了?你也不找块不渗水的地,撒泡尿照照自己。这是什么地界,你敢扎一头!”
傻巴瞅玻璃花这架势,非但没有赶紧缩回去,偏偏腆着脸笑嘻嘻地说:“今儿,大伙都图个吉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老也少生气。”
“看来,你小子倒挺孝顺。告诉你,三爷向来肚子里没气,专会气人!咱爷俩头次见面,你拿什么孝敬我?哎,要说你这辫子真不赖,就揪下它来送你三爷吧!”
傻巴头上盘着一条少见的粗黑油亮的大辫子,好像码头绞盘上的大缆绳,若非精足血壮,一定没有这样好的头发。不等他说话,玻璃花上手抓住,打着哈哈说:“给你三爷还舍不得?”
说话间一扯,竟没扯动。这傻巴就像一根铁柱子,辫子就像拴在铁柱上的粗绳子一般。玻璃花本想吓唬他一下,叫他疼得嚷两声,开开心,只用了四成力,可这一下没扯动,立即把他的肝火逗起来。他大叫一嗓子:“我揪下你这狗尾巴!”这回使足了十成力,猛一扯。只听“啪”一响,四周的人不禁抬手捂脸,不忍看这把辫子生扯下来的惨状。谁知道,这一下根本没扯动,由于用劲过大,反倒把玻璃花带过来了,踉踉跄跄几乎和这傻巴撞个满怀,傻巴忙用双手搀住他说:“你老站好了!”那样子,就像晚辈给老辈叩头行礼那样。
人们止不住“哄”地一声笑了。玻璃花大怒,待他把傻巴的辫子挽上一道,要加劲狠扯时,忽觉得攥在手心的辫子哧溜一下没了,跟着眼前黑影一闪,“哧--啪!”好像一条皮鞭抽在自己脸上。由左眼角到右嘴角,斜着一道,火辣辣地疼,他瞪眼一瞧,那傻巴倒背手站在他对面。大黑辫子已经松松绕肩一圈,辫梢搭在胸前。玻璃花蒙了,不知这一下怎么挨的。
“好,今天三爷算碰上对手啦!来,三爷非把你卸了不可!”玻璃花一边脱去袍褂,一边吼,“三爷叫你爹从今天就绝后!”面对傻巴拉开动武的架势。
傻巴双手直摇,不愿意动打。玻璃花见傻巴站在那里不肯出招,先下手为强,上去劈胸就是一拳。这拳将要碰到傻巴,忽然一条黑蛇似的东西已到眼前。他脑子一闪,又是那条辫子!他赶忙收拳闪躲,辫梢闪电般在他眼珠上一扫,眼睛顿时睁不开了;紧接着“哧--啪!”前身重重挨了一下,好像钢条抽的,劲力奇猛,他胸口发闷,眼前一黑,脚底朝天摔在地上。四下登时一片喊叫,有的惊叫,有的呼好。
玻璃花的脑袋像拨浪鼓那样摇了两下,稍稍清醒就赶紧一个滚儿跳起来,却见傻巴照旧那样背手站着,长辫子仍然搭在胸前,好像根本没动劲,但一双小眼放出烁烁的光彩。
玻璃花狂叫一声:“三爷活腻啦!”回身揪住那傻巴拼命,但傻巴早已不见了。
【注①】会:民间表演的艺人班子。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玻璃花硬拦住民间艺人班子不让他们通行的情节,刻画了一个蛮横无理的流氓形象。
B.小说中傻巴在与玻璃花对话时,多次称玻璃花为“你老”,说明傻巴原本不想得罪玻璃花,不想惹事。
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如对傻巴和玻璃花的描写,都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
D.小说人物语言富有特色,是典型的北方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口语化的语言使小说内容更显真实。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傻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诗史”传统

①中国是一个深具历史感的国度。以至于凡是在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作品几乎都被视为是伟大的,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因而其价值不证自明。而我们在阅读诗歌时,也早已习惯从诗歌中寻找各种历史信息,诸如作者的生平、家世、交游等,以为谈史的资助;而罔顾诗人殚精竭虑地在格律和形式之间铺排、展开其诗艺、美学、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倾向不仅在普通读者中常见,即使对于具有良好文史修养的专业批评家而言也是如此。但与普通读者喜欢在作品中搜索年、月、日、地理、人物等直接的历史信息不同,目光如炬的批评家往往更喜欢从诗歌的比兴、美刺、讽喻等修辞中去窥测诗人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从而将多义的诗歌指向具体而又特定的历史语境。

②久而久之,我们已习惯在诗歌阅读中另辟通往历史的蹊径,并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诗史互证”——来配合这一阅读目的。清初以来,著名学者钱谦益、朱鹤龄、仇兆鳌、浦起龙等人注释杜诗,姚文燮、王琦等人注释李贺诗,朱鹤龄、姚培谦、冯浩、张尔田等人注释李商隐诗,都试图将孟子“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理论与“诗史”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对诗中的比兴等修辞手法及典故、词义的训释来阅读诗人如何在诗中传达对重大现实事件的看法,从而形成一套娴熟运用于诗歌阅读并服务于历史学的“诗史互证”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经过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邓之诚、陈寅恪等人的发挥,至今仍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学术界。

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对于“以诗为史”的阅读传统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在现实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大量生硬的拼凑,或以纪史功能作为诗歌的主要价值,或将诗歌中的比兴、美刺牵强附会于上层社会中重大、秘密的政治事件,更有甚者,将“诗史”作为一种阅读标准,强加于古人甚至于今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之上,只要诗中出现与时事交涉者,即可誉其为“诗史”。这一阅读方法的滥用非但不能为现有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反而遮蔽了诗歌阐释的丰富的可能性。

④实际上,“诗史”一词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是不可随意运用的。历史上仅有宋末、明末清初两个时代的诗歌作品被当时或后世较多地尊称为“诗史”,这两个时代都存在史官缺席、史料贫乏的问题,而诗歌因为篇幅短小,诗人可随时随地利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记载所思所感,所以,诗歌可用来补充历史叙述的不足。然而,对宋元以来的绝大多数时代而言,公私的历史记载均十分丰富。相对于整体的历史记载(上至帝王的起居录、实录,下至民间的野史、笔记)而言,片段的、经验性的诗歌中的历史记载实在渺小到可以忽视。或许个别杰出的诗人的触角涉及到历史记载所忽略的地方,但这也是因为创作观念的转变,使得诗人乐意记载和描述某些重大或特殊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同治、光绪以来,诗歌的纪事功能更是在不断地被边缘化。

⑤这么说,自然不是一笔抹杀诗歌的记录功能。诗歌本是诗人面对世界的重要思考结晶,但凡人生所要面对的事情,诗歌自然均有所涉及。记载历史,本是诗歌众多功能中的一项。诗歌当然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历史的阅读。今日来看,“以诗为史”的阅读,可以让诗歌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物质史、情感史、性别史、医疗史等众多不同的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上述的阅读必须建立在如下认识之上:   最后方可曲径通幽,由诗歌的微妙门径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真实、丰富的历史阐释空间。

(选自张晖《中国的“诗史”传统》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中“几乎”一词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小题2】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3】第④段写宋末、明末清初的诗歌作品的作用是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充分了解诗歌的体制和美学,掌握语言文字的细微之处
②而非用来简单证明历史的文献材料
③才不至于对诗歌的意义及某些历史信息误判
④充分明白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献
⑤熟悉同一时代诗歌文本的趋同与差异
A.①⑤③④②B.④②①⑤③
C.④③①②⑤D.①③④②⑤
【小题5】下列对“诗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史”是指在诗歌史上具有最高价值的作品。
B.“诗史”一词的适用范围只受历史时代的限制。
C.“诗史”是部分具有记载历史功能的诗歌作品。
D.“诗史”是古典诗歌“以史为诗”的创作传统。
【小题6】作者对“诗史互证”这一阅读方法持什么态度?简要阐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是纸质或数字图书,而是活生生的人。通俗来说,真人图书馆以“有故事”的真人为馆藏资源,通过隈制时间和“借阅”人数,借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达到“真人资源”与“读者”互动的目的。

在西方国家,真人图书馆通过邀请有特殊经历的人或社会边缘人士来与“读者”交流,希望能借此分享故事,建立对话或消除社会偏见。中国的真人图书馆则带有颇县本土特色的功能——传播知识,共享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无论真人图书馆承担的是哪种功能,它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真人图书”使知识和个体经验的传播有了更加鲜活的方式。同时,由于“真人图书”“读”形式的互动性,它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闺读者”思维的培养。

随着真人图书馆优势的逐渐显现,2012年,真人图书馆的建设在中国达到了高潮。然而,在“火了一把”之后,真人图书馆的发展却遭遇了困境:由于“真人资源”的稀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形式逐渐向“一对众”的讲座形式转变:同时,过强的功利性目的,使一些真人图书馆变成了单一的考试经验或“成功学”的交流空间。真人图书馆互动和分享个人体验的特色丧夫,“真人图书馆走入了死胡同”。更致命的是,由于资金问题,民间真人图书馆难以为继,很多已经关门停业。

然而,怎样使它们不“过把瘾就衰”,却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为真人图书馆营造可以长期生存的环境。由于真人图书馆的创办者普遍坚持的是“非营利性”的定位,对他们的外部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具备空间、“真人”资源、影响力等各方面的优势,理应成为真人图书馆的积极尝试者和发展的探索者。而氏间真人图书馆因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也应受到重视,在资金方面应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扶持,在“真人”和场地等资源供应方面则应得到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帮助。真人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应加强对国书馆运营方式的探索。

真人图书馆的理念是,人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人人都可以通过交流去体验并理解别人的生活。怎样发现有故事且愿意把它分享出来的人,是影响真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真人图书馆的创办者都曾表示,由于中国人内敛、不善表达的特,点,“真人资源”非常难得,这一点也是真人图书馆走入死胡同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注意到,针对这一点,徐汇区真人图书馆做出了枳极的探索,他们正在尝试构建真人图书馆数据库,未来将开放投槁,鼓励大家把白己的故事榆入数据库中,读者可以在页面上点击“想读”,等“想读”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提供故事者就可能成为馆藏资源。

真人图书馆这种新生事物从产生、发展到日趋成熟也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我们相信从业者能够为它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让它走出自己的道路。

(摘编自《真人图书馆不能“过把瘾就衰”》,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人图书馆中“真人图书”与“借阅者”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达到互动的目的。
B.“真人资源”的稀缺,会使“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形式被迫向“一对众”的讲座形式转变。
C.民间真人图书馆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也应受到重视,在某些方面它应该得到多方的帮助。
D.真人图书馆要走出遭遇的困境,政府和包括高校图书馆等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是重要因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分析了真人图书馆表现出的种种优势,这是提出自己看法的基础。
B.文章分析真人图书馆发展遭遇的困境,强化了立论的针对性,这是分析问题。
C.文章从政府、社会力量等方面,论证了外部环境对真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D.文章既分析了事物的优势,也分析了其相应的困境,而重点在于阐述优势。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图书馆与真人图书馆的最明显区别在于馆藏资源的不同。
B.传统图书馆与真人图书馆相比,它并不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C.西方真人图书馆与中国真人图书馆的最大区别是“人源”不同。
D.真人图书馆无法克服过强的功利性目的与非营利性定位之间的矛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理论物理界的“美丽仙女”
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新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理论物理中心主任。在维吾尔语里,她的名字是“美丽的仙女”的意思。
1995年秋天,在导师查朝征教授的推荐下,沙依甫加马力来到德国波恩大学物理研究所,是要在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奈姆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
二战后,人类对基本粒子的认识最终归结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弦状的结构。这就是超弦理论,它的数学物理理论基础就是共形场论。共形场论有一个难题,多年来困扰着国际理论物理学界,那就是“二维结晶图式轨流形上中心荷为2的幺正共形场的分类”。这个题目听起来就十分艰涩。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Verlinde兄弟和Dijkgraaf曾试图解决,但是由于这个问题实在很难,最后他们只给出一个猜想。
沙依甫加马力的博士论文就选了这个题目。听说她选择了这个题目,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老师们摇了头,他们对她能够完成这一课题抱怀疑态度。沙依甫加马力却不信这个邪,她一头埋进工作室,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每天早晨,她总是第一个走进工作室;到了晚上,她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波恩是个什么样子,两年来她竟然从没留意过。她每天早出晚归,天天在工作室里工作,根本不知道波恩的天气。
在论文写作后期,查朝征教授也来到波恩大学,奈姆教授希望他能帮沙依甫加马力做些工作。两年时间,沙依甫加马力终于证明,Verlinde兄弟和Dijkgraaf当初提出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给出了正确的解,还严格证明了这个正确解。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奈姆评价说:“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前进了重要的一步,解决了多个研究组长期以来所关注的一个著名问题。”德国弗鲁姆教授评论沙依甫加马力的论文“将成为一篇标准的参考文献”。
带着成功的喜悦,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来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后来听从查教授的建议,她对电动力学展开研究。电动力学有两大块:局域电动力学和整体电动力学。人类前两个世纪就是用的局域电动力学。整体电动力学到二十世纪才开始建立,出现了一些整体电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然而,一些物理学家对这些实验结果不认可,他们认为局域电动力学就可以说明这些现象。1995年,在美国物理学家Lipkin和Peshkin持这种观点的论文发表以后,整体电动力学就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发展停顿了下来。沙依甫加马力要做的工作,就是用统一的思想来描述整体电动力学,结束理论混乱的局面。
经过不懈的努力,沙依甫加马力和她的学生马凯终于在2012年否定了这些物理学家的错误论述。当她将写好的论文投到世界顶级物理学报《物理评论快报》时,编辑部认为这早有定论,退回了她的稿件。沙依甫加马力将计算结果原原本本寄往编辑部,据理力争,说明权威们的结果是非相对论的,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她用相对论电动力学严格论证了这些实验结果确实属于整体电动力学。
沙依甫加马力严谨的计算、正确的研究,最终打动了《物理评论快报》的编辑们。他们决定把论文刊登在《物理评论快报》这一世界顶级物理学报的重要论文栏内,并建议把这作为科学新闻在媒体上报道。这使沙依甫加马力再次绽放光芒。
2012年10月以来,沙依甫加马力参与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小组的工作,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数据。欧洲建设核子大对撞机,是想通过粒子间的碰撞来了解基本粒子的构造和动力学。所以描述分子分布函数,就成为粒子物理学理论和实验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家研究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小组。由于沙依甫加马力在理论物理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她加入到这个小组,并成为这个小组多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2016年1月,他们撰写的关于分子分布函数的论文在美国《物理评论D》杂志发表后,学刊编委来函说:“你的论文很重要,很有意义,我们将把它列为推荐论文,在网上予以介绍,向你表示祝贺!”看到这句话,沙依甫加马力开心地笑了。
如今,沙依甫加马力早已回到新疆大学工作,她教的学生也已在物理学界纷纷崭露头角。我们相信,在理论物理界的不懈追求,会使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越来越“美丽”!
(《光明日报》,有刪改)
相关链接:
①我的导师查朝征教授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培养我,他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教我做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教我扎根边疆,为祖国、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我。
(摘自光明网《沙依甫加马力·达吾来提教授访谈实录》)
②作为参考文献,沙依甫加马力的博士论文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其中的一些原理和结论,已多次被西方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论文中应用。
(摘自陈学迅《成功之路:记维吾尔女博士沙依甫加马力》)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及特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德国波恩学习研究期间,面对中外专家的怀疑,沙依甫加马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两年来,波恩是个什么样子,她竟未留意过。
B.沙依甫加马力迎难而上,终于在研究后期成功给出正确解并加以证明,得到了德国学者的高度赞誉,后来她的博士论文成为一篇重要的参考文献。
C.沙依甫加马力和她的学生马凯用相对论电动力学严格论证,否定了一些物理学家的错误论述,她也因此成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
D.本文语言朴实,叙事清晰。引用国外专家的相关言论,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沙依甫加马力的学术成就和精祌品格更加突出。
【小题2】为什么沙依甫加马力的论文最终能刊登在世界顶级物理学报《物理评论快报》上?请简要概括。
【小题3】沙依甫加马力被誉为理论物理界的“美丽仙女”,她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