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说“鉴”
何西来
鉴,就是镜子。它有光滑平整的面,靠了光的反射作用,能够再现物体的形相,不溢美,也不藏丑。越是好的镜子,越能毫发毕现。镜之对人有用,原因盖出于此。
中国最早的鉴,大约是用青铜铸造、磨制而成,所以“鉴”字和“镜”字都从“金”。改用玻璃,则是很晚的事。但无论是青铜鉴,还是玻璃镜,那用途却是一样,无非是照物,照人。人之发明镜,恐怕主要是为了从中照见自己的尊容,以图有所改进,增其美而减其丑。
把历史当作镜子,这是古已有之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了以史为鉴。
魏征是一代名臣,太宗是开国英主。每当太宗稍稍懈怠,政治举措失当,魏征就以隋的覆亡为前鉴,高喊“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要他“居安思危”。魏征去世,太宗临朝叹道:“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这就是“人鉴”的由来。“人鉴”的职责是“谏”,就是提意见,提批评。但“人鉴”之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临鉴者有无自知之明,有无李世民式的胸怀与器度。历朝谏官就是专职的人鉴,谏官品级不高,但是危险极大。至德二年,杜甫为疏救打了败仗的宰相房琯,险些作了刀下之鬼。如果说杜甫为之辩护确有徇私情的嫌疑的话,那么韩愈的谏阻迎佛骨,总是光明磊落的了。然而,结果也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凄凄惶惶离了长安。可见,除非是作魏征那样的“人鉴”,碰到李世民那样的临鉴者,否则,“人鉴”本身并不会有坦途,更不要说安全。
铜可以为鉴,史可以为鉴,人可以为鉴,那么,文可不可以为鉴呢?当然可以。事实上,人们历来就把文艺作为镜子看的。
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真实,这一点像铜鉴,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司汤达说小说是“路边的镜子”,都以文艺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为前提。文艺作品再现社会生活的历史图景,揭示历史运动的规律,提供壮丽的历史画卷,这一点又很像史鉴。杜诗被誉为“诗史”,清初的仇兆鳌说,读少陵集“可以见天宝开元盛而忽衰之故,可以见乾元大历乱而复治之机。”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要把他的《人间喜剧》写成一部别人没有写过的法国社会的历史。可见,文史就其本质来说,是相通的。文艺作品能够提出社会生活当中的尖锐问题,施以褒贬,给以回答,从而劝善戒恶,这一点又很像人鉴。中国古代设官“采诗”,要从中窥见政教王化的得失,就是着眼于诗的这种“人鉴”的作用的。鉴之所以为鉴,离不开客观地反映事象这个基点。离开这一点,就是哈哈镜了,入了魔道。
然而,要成为真正的鉴,并不容易,而以文鉴为最难。文艺是一面镜子,它既照见人间的欢乐和幸福,也照见人间的灾难和不幸,只要真,不失实,就都是正常的。这正是文艺的职责。近二十余年,中国的历史走了一条过于曲折的路,艺术家只要不闭目塞耳,昧了良心,就无法回避。好在,这几年,我们的文艺渐渐地敢于面对人生、有点真正的文鉴的意思了。然而又因为照见了某些人的尊容,或触犯了某些达官显宦的禁忌,而风波迭起,虽无鉴碎人亡之虞,却也始终让人捏着一把冷汗。
鉴,固然要有光滑平整的面,方能毫发毕现;然而,总得临鉴者不以自己为完人,才有希望。
(选自《文化名家·论修身》,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思路。
【小题2】请具体分析文章第六段中例证的作用。
【小题3】文章结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26 07:4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儒家的诗化人生
刘少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说明了文学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指引我们如何修养,以达到情理兼融、主客合一的理想境界。
“诗”之为教,在儒家来说,除了美的层次,显然更有伦理的意义。卡西勒在其《艺术的教育价值》中说:“美的形式是一种自由主动性的产物……”正是审美经验的这一特性才使艺术在人类文化中占有了特殊的位置,并使艺术成为构成文科教育体系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艺术是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是人类心智解放的过程;而人类的心智解放则是一切教育的真正的终极目标。
礼,是规约人的行为的各种制度、规范及习俗,使人伦世界时刻处于稳定而有秩序的状态,人们的生活能够和谐运作。礼的内在精神就是一种理性,而人在其中的主体意义是不能忽视的。因此,礼不是僵化的形式,它可因人因时而变,以合宜为准则。人若能经常保持活泼的动力,热爱生活,而感情与理性又得到调和,依礼行事,无过无不及,这样的“礼”便不是外加的礼仪规范,而是主体确立的行为准则,自然合于法度,显现了人的自由意志,有着存在的意义。
由“诗”而“礼”的历程,就是让流荡的情绪,经理性的疏导,与客观存在重新界定意义,调和为安稳的状态、合宜的关系,以安顿生命。《礼记•经解》指出“温柔敦厚,诗教也。”意即文学教育能塑造高尚的品格。而且,文学艺术更须落实于人伦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这是儒家的理想。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论语•阳货》于叙述《诗》可“兴观群怨”之后会有“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说法了。
“诗”与“礼”本不是完全不相关的概念。诗,情中有理;礼,理中有情;两者都有固定的体制,也有自由的空间。因此,诗的学习,让人有机会体验自由在限制中的意义,如能将这种“创造的勇气”扩而充之,实践于礼,便能为它赋于新的精神与形式,让人随时都能合宜得体,生活更和谐快乐,达到更理想的人伦境界。而这种精神充分发挥,无形地运作,完全融入生活之中,便能创造一种“成于乐”的悠游自得的意境。孔子鉴于一般贵族过度着重礼的文饰,徒有形式而乏内容,遂把“乐”安放在“礼”之上,认定“乐”才是人格完成的境界。
孔子的诗教,最终也是一种乐教。孔子为何特别重视乐?徐复观说:“因为乐是通过感官而来的快感。通过感官以道为乐,则感官的生理作用,不仅不会与心志所追求的道,发生摩擦;并且感官的生理作用,它已完全与道相融,转而成为支持道的具体力量。此时的人格世界,是安和而充实发扬的世界。”孔子对音乐的要求,兼融了艺术和道德的范畴,是形式与精神合一,美与善(仁的精神)相通所达到的“和”的境界。
儒家这种将生命的学问融入生活实践中所体验的美感,是诗乐合一的美善之境。一切的修为,是以得到心灵的快乐自在为宗旨,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便意谓我们的行为都切情合理,适性顺心,突破了现实环境的限制,也超越了气质生命的局限,精神自由无拘束,落实为一种从容自得的生活态度,那就是真正的人间乐事。
(选择2016年4月20日《新世纪图书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艺术与人生关系密切,儒家指导我们将生命的学问融入生活实践,达到情理兼容主客合一的理想境界。
B.审美体验的伦理特性使艺术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特殊位置,并使其成为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C.文学教育能塑造高尚的品格。文学艺术须落实于人伦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这是儒家的思想。
D.充分发挥自由的精神无形的运作,完全融入生活之中,便能创造一种“成于乐”的悠游自得的意境。
【小题2】(小题2)下列有关作者对“诗”与“礼”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文世界处于稳定而有秩序的状态,人们的生活能够和谐运作,其精神核心就是一种理性。
B.师德学习,让人有机会体验自由的意义,在礼中实践赋予它新的精神与形式,达到更理想的人伦境界。
C.由“诗”而“礼”,是让流荡的情绪,经理性的疏导,达到调和安稳的状态和宜的关系的目的。
D.礼可因人因时而变,以合宜为准则,礼不是僵化的形式,因为人在其中的主体意识不能忽视的。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与“礼”是完全相关的概念,二者统一于情于理中,都有固定的体制和自由的空间。
B.孔子对音乐的要求,兼顾了艺术和道德的范畴,是形式与精神的合一,是善与美的相通。
C.人们应该经常保持活泼的动力,热爱生活是感情与理性得到调和,做到既不越礼又不失礼。
D.我们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精神无拘束,拥有从容自得的生活态度,是真正的人间乐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到黑森林去吧!

黄雪媛

“我不想打扰您休息。我只是有点儿怀念家乡,吹一个歌曲消遣消遣。你不是本地人吧,小姑娘?”
“我是从黑森林来的。”
“哦,从黑森林来的!我也是黑森林人,那么我们是同乡了。”
①——这是黑塞小说《克诺尔普》的一段对话。年轻的游吟诗人克诺尔普出身于黑森林的穷苦人家,却满脑子诗歌和哲学,不甘心在家乡做一名安分守己的手艺人。在某地投宿时,他邂逅了在有钱人家帮佣的同乡少女芭贝蕾。于是,夜空下的一对年轻人隔着窗户轻轻交谈,广袤的黑森林在远处凝结着乡愁的泪珠,那里也是黑塞的故乡。
②《克诺尔普》的黑森林已经是十九世纪末的情形。它不只盛产钟表匠、首饰匠和游吟诗人,而成了孕育现代工业和哲学思想的摇篮,森林里的树种也和十八世纪伐木工业兴起前的大不相同了。高大粗壮的欧洲云杉、冷杉和山毛榉,勾勒出黑森林的近现代面容。在此之前的漫长历史里,黑森林对于德意志人而言,就是一片幽暗晦冥的原始森林,充满危险和神秘之物。人们对它心怀恐惧,不敢轻易踏入,甚至以为森林里潮湿的空气是有毒的。种种恐惧和想象使黑森林成为了德意志童话与民间故事的发源地。
③而对于我,多年来黑森林仅止于一个文化地理概念。这片绵延于博登湖和莱茵河谷之间,面积达六千平方公里的“黑暗森林”始终被包裹在一层德式浪漫主义的壳中,我不愿轻易触碰它。直至今夏和家人一起开启黑森林之旅,我终于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深入它的腹地,了解它的各个时辰的姿态和表情。
④有一晚我们留宿于黑森林的“温泉之都”巴登巴登的乡村旅馆。欧洲的夏天日照时间很长,夜里十点,最后一抹晚霞悄然沉落,星星升起。趁家人已酣睡,我轻轻打开落地窗,坐到露台上乘凉。露台外边是一道草坡,草坡顶上有一棵梨树和一棵米拉贝尔李树,白天见到它们硕果累累,此刻它们沉重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我的目光继续往上,草坡上方,天幕灿烂深沉,群星闪烁,黑黝黝的森林和山脉,在远处静默如剪影。忽听到咕咚一声,草丛中随即一阵窸窸窣窣,一个成熟的梨顺着草坡滚落,碰到我脚边。我捡起它,闻闻它的清香,把它握在手中,继续这难得的夏夜静坐。
⑤又有一日傍晚,我们投宿于黑森林小镇特里贝格的一家旅馆。晚上八点多钟依旧阳光明媚,天空明净。我沿着森林散步道慢慢走去。阳光穿过密密匝匝的树叶,林中空地如片片碎金闪烁。抬头看那金绿色的巨大树冠在微风中轻摇,四下悄然,没有伐木工,没有慢跑的人,也没有野鹿或者狐狸闯入视野,甚至没看到一只松鼠。在这张巨大的森林网络中,植物们却时时刻刻在用它们特殊的语言交换营养和信息。鸟类和无数看不见的昆虫和微生物在劳作着,寻觅着,一丝不苟地推动着森林生态的秘密循环。它们想必也听见了我在林间小道上沙沙的脚步声。
⑥吸入肺里的空气是湿润阴凉的,甜丝丝里夹杂着一股松针香,僵硬的双肩像卸下了负担似的陡然放松,心里生出一种类似“古老的亲密感”的情绪。这大概是蕴藏在身体深处的人类记忆的一种吧。我不由自主张开双臂想去拥抱面前的一棵云杉,这种冲动随即被一种异乡人的理性克制住:瞧,这个带着草帽,口袋里晃动着手机的现代都市来客,做一个安静的散步者即可。也许,在理性的距离中更能把握美吧!
⑦小镇主街上有一家黑森林博物馆。它是老房子改建的二层楼博物馆,门面小小的,进去才感受到什么叫别有洞天。博物馆的宣传手册上写着:“就从这里开始黑森林时间之旅吧!”从黑森林少女的红绒球帽,到新娘子类似苗族女子的沉重头饰,从农庄家居布置到手工作坊的各式各样的工具,从乡村化妆舞会的面具到制作精美的管风琴,音乐盒,从民间传说里的妖魔鬼怪木偶到本地山脉开采的矿石宝石……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一个地区几百年来的生活轨迹和精神面貌就浓缩在这几间屋子里了
⑧若提到机械原理和乡土手工艺结合的完美典范,便是博物馆墙壁上挂的满眼皆是的布谷鸟钟了。钟的外壳是黑森林传统小木屋。门廊下和窗前的木雕展现人们生活劳作和庆祝的场景。每到半点和整点,一只小巧的布谷鸟就从阁楼小窗户里跳出来鸣叫:咕咕,咕咕。就这样,两百多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黑森林人仍然守在作坊里一点一滴地琢磨着“时间”。黑森林人对时间如此执着,而时间也在印证着黑森林人的勤勉质朴,心思巧妙。也许,这就是森林民族的品质。是森林赐予德意志人无穷的资源和灵感,以及类似“终极家园感”的安宁惬意。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黑塞小说的对话,有何作用?
【小题2】从构思上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小题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含义。
【小题4】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摹景物,请结合④⑤两段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麦粒

许心龙

那年夏天的一天,偏西的太阳热劲儿刚弱下来,父亲将饭碗一推,抹把汗,就喊娘和我到场里收麦子。凌乱的麦秸屑亲切地附在父亲泛黄的短发里。一晃,父亲在打麦场上忙乎了半月多,该颗粒归仓了。

父亲摊开的一大场麦子很快变成一堆小麦山。麦山按捺不住地弥漫着麦香的热气。父亲伸出左手弯腰抓起一把温热的麦子,用力握了一下,伸开手掌盯了一会儿,又用右手食指来回划拉几下。

“干透了吧?”我娘问道。

父亲没有搭腔,而是拈起几粒麦子准确无误地投入口中。随着颚骨的上下移动,父亲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嘎嘣嘠嘣①的脆响。

“我要的就是麦粒嚼在嘴里的嘎嘣嘎嘣②脆响!”父亲不容置疑地说。

“装麦!”父亲将军般地命令。面对饱满的麦子,父亲的精气神儿也是永远饱满的。

“麦子晒干了,不会生虫。”父亲边扎袋口边说,“交公粮时心里也踏实。”

“我说多少遍了,从今年起,不再交公粮啦。”我强调说。

“你以为你是皇上,说免皇粮就免了?”父亲头也不抬,接话道。我娘不置可否地笑笑,那意思是责怪我想得倒美。

我望望仅会歪歪扭扭写出自己名字的二老,无语了。无知者无过,只是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想借这年的饱满麦子,好好出口上年在乡粮站交公粮时受的恶气。上年排队交公粮时,有人趁父亲去厕所,把一袋掺有土坷垃的秕子麦调换给了父亲。面對土坷垃秕子麦,父亲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他因此受到了大喇叭的广播批评。受了奇耻大辱的父亲回来就找村长伸冤。村长笑笑,拍拍父亲的瘦肩膀,说:“公粮交掉不就好了,再争论还有意思吗?”父亲叹一声,气得夜饭也没吃就蒙头睡了。睡梦中,父亲还呓语连连:“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十多袋麦子规矩地躺在了架子车上。父亲还跟往年一样,要提前一晚上去乡粮站排队。

这时,我看到村长朝我们的麦场走来。

“老陆,今年麦子咋样?”村长走近了,瞅着父亲问道。

“亩产一千一二百斤吧。”父亲笑答。父亲说着就解开一袋麦子,抓出一把,说,“来,村长你看看。”

“嘎嘣嘎嘣③响呢!”父亲说着就拈起几粒麦子投入口中。很快,嘎嘣嘎嘣④的响声就从父亲嘴里传出。我看到父亲咀嚼得很耐心很卖力很幸福。父亲的那嘴钢牙好像就是为了麦粒生长的。最终父亲很满足地咽下那口麦面,说:“村长,我再打开一袋你看看吧。”

“不必了。你呀,就跟这麦粒一样瓷实。”村长点点头,说,“村里最过硬的,就是老陆了。”

“用这样的麦子交公粮,没问题吧?”父亲胸有成竹地问道。

“交啥公粮?”村长笑道,“呵呵,你交公粮交上瘾了吧?你不知道公粮免征了吗?”

父亲呆若木鸡。无疑,村长的一番话在父亲看来显得惊天动地。

“老陆,不交皇粮就违法的时代过去啦!”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村长,你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呀!”父亲盯着村长,小心地说。

“连我的话你也不信?电视上都播放了呢!”村长拍拍父亲的瘦肩膀,一本正经地说,“老陆,对去年交公粮的事还放不下吧?”

“我真咽不下这口气。”父亲说,“我的麦子粒粒嘎嘣嘎嘣⑤脆响,交恁些年公粮了,从没有过二样的。”

“老陆,别恁较真了,都过去了。”村长安慰道。

“看看我的麦子哪粒不嘎嘣嘎嘣⑥脆响?”父亲执拗地说,“那袋土坷垃秕子麦,打人的脸呀!”

“好了,别伤心了。”村长再次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就用这车麦子卖了钱买辆三轮车吧,也一把年纪了,该省点儿力气了。”

“听村长的,买辆三轮车吧。”我娘忙说。我娘望村长一眼,继续说:“没见过恁一根筋的,弄啥事就怕別人吃了亏。”

“呵呵,谁不知道老陆!”村长笑说,“我说老陆呀,这就是变迁,可不能坐在福中不知福。”

父亲一屁股坐在了车尾的麦袋子上,右手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鼓鼓的麦袋子

半夜里,父亲的高声喊叫把我惊醒。父亲喊道:“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如今,年迈的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我就再也听不到父亲嚼麦粒时发出的嘎嘣嘎嘣⑦的响声了。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那嘴就成了舌头的天下。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

【小题1】画直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小题2】“嘎嘣嘠嘣”在文中出现了七次,试简析如此处理的作用。
【小题3】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
②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小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妄想:躺在床上,好玩的玩具会自动飞到你身边;天气热了,电风扇会自动对着你吹;厨房里的水烧开了,煤气会自动关掉……可惜,你不是孙悟空,也不是哈利·波特,意念只能待在头脑里,一切还是要靠你的行动来完成。

②而如今,科学家也准备把人的意念转化成电脑程序,你只要想一想要做的事情,电脑就会“心领神会”,自动帮你完成。

③这里说的意念指的是脑电波。我们的大脑皮层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电信号,这些信号就是脑电波。脑电波是一种有规律的神经电的活动,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孩子,你感觉紧张还是轻松,脑电波的信号都不一样。智力不成熟的婴幼儿和沉睡中的成年人,脑电波的频率比较小,每秒钟1~3次;当你成为少年,脑电波的信号也随之增强,每秒钟4~7次,成年人在忧愁、沮丧或者睡眠较浅的时候,脑电波的频率也在这一范围;如果你长大成人了,你的脑电波就比较恒定了。在你精神放松时,脑电波的频率在每秒钟8~13次;一般状态下,脑电波的频率在每秒钟14~30次;而当你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你的脑电波活动也会加快。

④现在,科学家还试着破译了脑电波,把大脑里的具体想法直接输给电脑和其他的设备,达到“意念操纵”。人们先在猴子身上做了试验。首先科学家对3只猴子进行了训练,让它们学会利用手柄来控制电脑的光标;然后,在猴子大脑的皮层里植入微小的电极,看看猴子在控制手柄时脑电波是如何变化的;接着把手柄拿走,将猴子的脑电波转化成相应的操作命令输给电脑,电脑光标果然又有了反应。

⑤人要想利用脑电波来操纵电脑,在大脑里装个电极就不太好了。好好的要割开头颅,这恐怕要吓跑好多人。现在科学家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只需要佩戴一个“思维帽”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意念移物”。首先你要戴上一个像头套一样的“思维帽”,而帽子里面有很多个微小的电极。当大脑活动的时候,这些电极可以捕捉到脑电波。戴上这个“思维帽”之后,你除了用大脑想之外什么都不用做,这时候脑电波会通过电极传给特定的程序,经过计算分析,你想象中的动作就能转化成信号。接着再把这些信号变成电脑能够识别的命令,电脑就可以根据这些命令来行动了。

⑥这对那些失去手脚的残疾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就好像给他们配备了一个和自己完全“心有灵犀”的贴身保姆。科学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让两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和两个健康的人戴上这种意念装置,面对计算机屏幕,试着用意念来控制计算机光标的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四个人都能让光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移动。科学家还发现,两个残疾人在试验中比健康人做得更好,他们能让光标移动得更快、更准确,这可能是因为残疾人由于身体行动不便,思考的时候更加聚精会神,意志力更强的缘故。

⑦科学家还开发了一些利用意念装置的游戏。比如,人们可以戴着“思维帽”打桥牌,结果比赛不仅成了牌技的较量,也成了心理因素的考验。落后的选手要是心里一紧张,脑电波信号就变得复杂了,有时候把电脑都搞得迷迷糊糊,不知道到底要出哪张牌;而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全神贯注地思考比赛,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脑电波。最后的胜负真的就在“一念之间”!

⑧现在,意念装置还不是十分完善。比如,如果你戴上“思维帽”,旁边就最好不要有冰箱、电视等大型电器,因为它们会对脑电波的捕捉造成干扰,影响分析的准确性。比方说你正用脑电波控制着遥控器,你想看介绍飞碟和外星人的节目,结果由于干扰,电视里放出来的不是新闻就是广告。恐怕这时你只好摘下“思维帽”,自己动手换台了。另外,你应用意念装置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视觉刺激。例如,你想用意念拨个电话,你的眼前就需要有一部电话,这时你大脑里想你要拨打的号码,意念装置才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视觉的刺激能增强脑电波的信号。

⑨当然,随着人们不断的改进,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而且,未来的“意念装置”使用起来将会更加方便。脑电波接收和分析设备或许可以做成一个别致的小玩意,就像一个漂亮发卡或者精美的耳机,而且还可以无线的形式远程遥控,这样人们就不需要戴着满是电线的头套了。

⑩当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啼哭的婴儿轻声呵护时,她还能井井有条地布置好午餐,迎接丈夫下班;当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安闲地靠在躺椅上时,他不必再起身去门口取报纸……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轻松、惬意。

【小题1】第①段中的“妄想”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脑电波”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意念在大脑中以脑电波的形式存在。
B.脑电波表现为一种有规律的神经电信号。
C.情绪和身体状态对脑电波频率影响很大。
D.脑电波频率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小题3】简析第⑤段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4】第⑥段作者把“思维帽”比作残疾人的“贴身保姆”的原因是: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思维帽”里有很多个微小电极用来捕捉人脑电波,因而人们什么都不用做。
B.残疾人对光标控制得更快更好是因为他们对待实验的态度比普通人更加认真。
C.戴“思维帽”打桥牌要比用意念控制光标移动复杂得多,所以更易受到干扰。
D.随着意念操纵技术的进步,“思维帽”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同时完成多项任务。
【小题6】根据文意,你认为科学家还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强对“意念操纵”的研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三
在以往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的目标。
在2016年中国首届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专家指出:北京无论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多高,交通拥堵与雾霾两大问题不解决,没有人会感觉是“智慧”的。然而要彻底解决这两大问题,单纯靠信息技术手段,单独就城市医“城市病”是没有出路的,北京的“奥运蓝”
“APEC蓝”是短暂的成功试验,“限车、限人,限产(污染企业)”揭示了“城市病”的根本原因所在。城市解决“浮肿”问题,根本出路是城市“瘦身”减肉、乡村“健身”长肉。所以,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把新型城镇化、智慧乡村及智慧农业等纳入统筹规划。
和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虽然仍需要以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但更为注重的是城市各类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构建和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打通传统智慧城市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统一的城市大数据运营平台,有效发挥大数据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同时,随着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重视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各类信息和大数据安全。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人”服务,是促进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因此,要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統工程,这也决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由单一的政府或企业来完成,需要政府、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将培育出一些创新性的企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竟争力的产业;同时新技术应用,也自然催生了新产业的创新发展。
【小题1】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限人限产,限制污染B.数据共享,重视应用
C.关注民生,以人为本D.政企联合,共同推进
【小题2】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城市协同管理和社会服务将会越来越普遍。
B.重视各类信息基确设施的建设,依靠高科技手段,就能够解决城市病。
C.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D.企业将深度介入城市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促使新型的产业链逐步形成。
【小题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