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剧相较于电视剧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注重用户体验。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剧的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而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就是已在欧美日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国家成为主流的“边拍边播”的周播模式。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好像只学到了皮毛,未学到精髓。当下的大部分国产网络剧虽然表面上采用国际流行的周播制,但相较于国外秉持的那种从拍摄、制作到播出一系列操作流程皆有别于日播的“周播”概念,中国的“周播剧”只在播出周期上做到了以周为单位上线新剧集。很多创作者完全按照传统的电视剧思维方式去创作,把作品拍成低配版的“电视剧”,着实令人遗憾。
为什么要在网络剧中推广周播模式?以美国电视剧产业为例,一部美剧在正式播出前,一般要先播出讲述整部剧人物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先导集,然后播出平台凭借先导集的观众反馈情况决定是否订购。如果被订购,创作者还要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以及喜欢原因,作为拍摄后面剧集时调整情节和风格的依据。这样可以预防一次性制作播出时遭遇收视率不理想、投资血本无归的情况。当然,先导集获得好口碑不代表受众一定会继续收看该剧。在制作播出中了解受众的意见,及时作出调整,成了美剧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边拍边播”还使剧目很难被盗版,无形中也保护了制片方的权益。
周播模式优点多,为何偏偏中国网络剧玩不转?首先,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形成了每晚连看两集电视剧的收视习惯,一时间很难调整得过来。其次,在过于看重商业利益的浮躁氛围影响下,制片方一时间很难适应“周播”模式。以往一部二十多集的网络剧只需两三个月即可完成拍摄制作。但若按照周播模式,则需要半年以上的周期,投入产出比急速下降,想要挣快钱的从业者根本没有那份耐心和情怀。最后,周播模式无形中缩短了剧本的创作周期,创业者需根据制作机构搜集的网民意见以“星期”为单位完成每集的创作拍摄任务。无论从经验、能力还是合作模式上,国内现有的影视人才队伍要实现这种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学习、磨合、提升的过程。
一些影视制作机构近两年仍在坚守,但更多地采取“边剪边播”的“曲线救国”模式,试图在“拍完再播”和“边拍边播”之间走出一条结合国内网络剧客观情况的平衡之路。这种做法无疑为今后网络剧对周播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信随着网络剧产业日趋成熟,更多积极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的创新和互动元素、注重受众观赏体验的精品力作将涌现出来。网络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播模式,指日可待。
(摘编自龚禹霖《网络剧也需精耕细作》,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剧最大的优点是注重用户体验,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与创作者互动,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B.当下国产网络剧虽然开始学习欧美日韩的“周播剧”,但只学到了周播剧的外在,其本身完全是在用传统的思维创作电视剧。
C.中国网络剧玩不转周播模式,与观众收视习惯难以调整、从业者没有精耕细作的耐心和情怀、创作者经验能力不足等不无关系。
D.只要积极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的创新和互动元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播模式,我们的网络剧产业就会成熟起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出问题,点明中国网络剧发展至今与当初的预想差距较大,令人遗憾。
B.文章以举例论证的方式,阐述网络剧推广国际流行的周播模式的原因及该模式的优点。
C.文章通过国内外网络剧制作流程方面的对比,论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对于中国网络剧,文章先交代现状,再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的改进方案。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国产网络剧的周播模式发展得不顺利有很多因素,我们可以积极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作新思路。
B.只有改掉用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创作网络剧的惯常制作模式,国产网络剧精品才有望大量涌现出来。
C.我们只要像美剧那样正式播出前先播出先导集,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及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并作出相应调整,就可以避免收视率低的情况。
D.国产网络剧的发展道阻且长,只有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剧模式的经验,注重受众的观赏体验,才能健康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1 04:0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钢笔都去了哪里

电影《美丽心灵》中有这样一幕:学生为学问高深、贡献巨大的教授献上自己的一支钢笔,以示敬意。笔者是“60后”,学生期间使用钢笔的经历还记忆犹新。在小学,在中学,一支钢笔犹如现在的手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个人的饰品,写字、赏玩、馈赠、珍存……它陪伴我们许多年,其包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书写的范围,代表太多的符号。

在市场产品无奇不有的今天,忽然间发现选购中意的钢笔变成了一件难事,取而代之的是五颜六色、林林总总的一次性笔,各个品种、各种花样,应有尽有。这些现代的笔的确更加简单方便,价格也很便宜,也可随手弃之,同时还能带来“物品极大丰富”的满足感。假如尝试更换笔芯,你会发现其塑料外壳的寿命和一支笔芯的寿命也差不了几天。如此,想使用钢笔的愿望忽然变得很强烈。然而市场实践发现,现在的钢笔也如月饼一般,通过精美的外包装,摇身变成高档奢侈品,普通钢笔已难觅踪影了;即便费尽千般力气淘得钢笔,墨水似乎也不那么方便购得。

有种说法值得玩味:钢笔到“一次性笔”的转换,其实与我们真实需求并无太多关联,更多是生产公司和厂家的策略,也是支撑一切高度商品化的现代社会的计谋。据估算,在我们所购消费品中,能伴随自己6个月以上的只有1%,也就是说大多数商品在6个月之内即被废弃。在现代社会,我们不知不觉地被诱入了制造——消费——废弃——再制造——再消费一再废弃的加速循环之中,被无处不在的商品所包围和奴役。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顺理成章的过程,包括婴儿诞生、老者逝去,甚至是天灾人祸、生活方式、恋爱婚姻等都充满了商业化气息,失去了原有的品味。

我们是否彻底变成了商品的奴隶?考虑到这一逻辑,人类社会在经历一些大灾大难之后,受灾人口面对的大多不是如何寄托对逝者哀思的话语环境;相反,人们被告知的是:要使店面尽早开始营业,要使人们尽快出去购物……打着恢复受灾民众正常生活秩序的旗号,其实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为了继续保持这个社会的商业运转。

“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也许应该被“供给制造需求”取代。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肥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于是,商家发明并传播了体味和口臭的概念。这些正是隐藏在光鲜商品背后的经济学密码。其实,不只是商品需求,我们很多其他需求都是被创造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发展结果之一,便是我们越来越被投置于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需求掌控之下。在这样的时代,笔者越发怀念钢笔。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颜六色林林总总的一次性笔充斥市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优点很多,所以使得购买钢笔非常困难。
B.从钢笔到一次性笔的转换,并非是因为人们对笔的需要已经发生彻底转变,使用者已经完全废弃使用钢笔了。
C.在商品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顺理成章的过程,诸如天灾人祸的处理,生养婚恋等,都充满商业化气息。
D.在商品社会里,人们自身原本的需求,常被商品扭曲了,异化了,其生活就被那些“创造”出来的需求所掌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说在过去钢笔有很高的价值,被视为珍贵物品,受人喜爱,其意在为后文论说作铺垫,并以此引出对问题的评论。
B.“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肥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引用的这句话,论证了商家为利益扩大化制造需求掌控消费。
C.人们在大灾之后大多不是表现对逝者的哀思,相反,总是考虑店面尽早营业,文章以此例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我们已变成了商品的奴隶”。
D.列举消费品使用寿命的数字,在于论证人们总是不知不觉被陷入制造消费废弃的多次循环之中,被商品包围和奴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标题为“钢笔都去了哪里”,意在呼吁社会尊重文化传统,尊重人们正当的需求。
B.把钢笔包装成精美的高档奢侈品,是商家追逐商业利益扩大化的一个具体例证。
C.商家一面生产出商品,一面诱导民众消费,以求扩大利润,这就是“供给制造需求”的表现。
D.文未说“笔者越发怀念钢笔”,这是对现代存在的“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颠倒表达委婉的批判。

同类题2

材料三
如果我们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
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些人曾在20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不过,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人类往往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
(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
【小题1】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
B.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
C.16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
D.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小题2】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
B.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
C.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
D.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
【小题3】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被称作“新生代农民工”的他们,大多是背井离乡肩负帮助家庭脱贫责任的孩子,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除了满足他们劳动就业、权益保障、民生期待之外,还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有人说应满足“休闲”。其实,“休”是要有环境条件的,而“闲”则指心情不但足以放松,且较愉悦。此两方面,目前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奢望。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着脏、险、苦、累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和社会保障不健全,从经济、精力和体力上抑制了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意愿。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无闲”去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在全面商业化了的城市社会,如果一个劳动者,特别是做那种脏、累、挣钱又少的活儿的体力劳动者,如果仅仅被视为劳力,而不被当成必须友善而礼貌地对待的一个人,则他或她根本不能感受到劳动者的尊严,更何谈给他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这不应该是一个向他们自身提出的问题,而应是对城乡差别和社会平等的叩问。总而言之,“有尊严的劳动”也罢,“有尊严的生活”也罢,首先应立足于对政府对企业对社会的建言,而不是反过来“教化”需要关注和关怀的劳动者。启蒙他们的自我意识是必要的,启蒙社会良知则更必要
【小题1】为什么“休闲”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奢望?(4分)
【小题2】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5分)
【小题3】结合材料,谈谈当前之于“他们”我们应该怎么做?(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进一步扩张是消解文学传统的根本原因。詹姆逊曾经指出:“资本的势力在今天已伸延到许多此前未受到商品化的领域里去。”资本的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一切文化活动的决定因素,詹姆逊将这一过程称为“去差异化”,即:消除经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异,进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

正是这种现实,文学遭遇了两难选择:为了弘扬民族价值,文学必须强调民族特性,而且越鲜明越好;为了让其他民族认同并产生世界影响,文学又必须模糊或放弃某些民族性的因素而面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类世界。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几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典“化石”。我们有过“中国气派”的追求,喊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口号;也走过“俄国人的路”,甚至今天还在虔诚地膜拜着“世界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民族在中西文化上的摇摆状态。

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大体可分两个系统,其一,坚守民族的文学传统进行创作,如废名、汪曾褀的创作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去寻求突破,文辞简约幽深。其二,创作直取西方文学的样式,如李金发、王蒙的创作,前者以法国波徳莱尔的《恶之花》为师,走向象征主义的朦胧晦涩;后者模拟意识流,创作出大异其趣的作品,但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

西方内部也曾发生过文化趋同性与民族求异性之间的矛盾,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但它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参照系,成功地完成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德国的狂飚突进运动受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推崇天才的创造性力量,而它的参照系是德意志民族自己的传统。这两次与文艺紧密相关的思想运动都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既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要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

当下,中国正在拓展开放的宽度,加强与世界融合的深度,中国民族文学当然要与世界文学交流对话,需要引进“他者视野”,给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激励与竞争的机制,以利于优化本民族文学。对于民族传统的文学书写,也不必注重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这些外在标识,时代已经重塑了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的独特心态、思维方式、精神品格正以新的样式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观照世界,接续传统的灵魂,才能让本民族文学真正以“民族”的姿态“走向世界”。

(根据网上资料摘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的势力在逐渐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消解文学传统。
B.如果中国文学加强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进一步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就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C.在现今阶段下,文学艺术只有回归自己的民族传统,才能使民族文学得到创新和发展。
D.历史上的中国文学曾努力守护自己的民族特性,也曾努力地模仿西方文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揭示了文学传统被消解的根本原因,而后引用詹姆逊的理论加以论证与阐释。
B.文章通过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我们没有赢得世界文学地位的结论。
C.文章以文化“去差异化”为前提,推出了文学的两难,又进而论述了中国文学的摇摆历史。
D.文章以文艺复兴与狂飚突进运动两个成功实例为启发,论述了当下中国民族文学应走之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废名、汪曾祺的创作证明,坚守中国民族文化、民族文学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
B.中国文学曾走过“俄国人的路”,使得文学史上出现了类似俄国风格的世界级文学作品。
C.因资本的势力在世界占据了支配地位,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也都被经济化了。
D.中国拓展改革宽度、深度与世界融合的背景,为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实关注提升中国电影品质

赵防卫

国产电影已经走过了粗犷式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提升艺术质量的时期。“新主流大片”以丰富的类型、扎实的叙事、充沛的人文含量、多样的艺术探索获得了较高的艺术质量,为提升当下国产电影艺术质量提供了重要启示。

由主旋律电影进行美学升级而成的“新主流大片”中有历史题材影片,但更多作品如《湄公河行动》《救火英雄》《空天猎》《中国推销员》《拆弹专家》《红海行动》《战狼2》等为现实题材影片。这些影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盈的艺术成就。

首先,这些影片延续了主旋律电影中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更对其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如《红海行动》用三个层次诠释了爱国主义,探究其多元化和深刻性。第一层次表现的是蛟龙突击队对集体同胞的解救,这与大量同类题材影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并无区别。第二个层次则突出了对个体同胞的解救。影片以这种表现,凸显了国家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对每位同胞生命的尊重,其以人文厚度获得的国家层面价值远远超过表层的人员损失,是至高无上的。而影片的爱国主义表现也因此被赋予了人文的高度,超越了第一个层面的普通爱国主义。在第三个层次中,蛟龙突击队的任务已不再是解救人质,而是和恐怖分子抢夺制造脏弹的原料,把蛟龙行动升级到反恐、反战争和拯救人类的高度。影片的爱国主义表现,在这个层次中也超越了前面两个层次,获得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

其次,这些影片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影片中的人物,摒弃了之前平面化的塑造,被赋予了具体、生动、可感的立体性格,比起以往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如《战狼2》中的冷锋绝非“高大全”,《红海行动》中的众多人物,并未被淹没在“爱国主义”的海洋中,也未被淹没在群像和类型之中。片中大部分人物都有较为鲜活的个性和立体的人性,影片也以此再塑了中国当代军人所拥有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

再次,这些影片将主流价值观和商业类型充分对接,在提升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确保了其传播价值。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均营造出了战争、动作、悬疑等类型元素。在营造类型时,影片也努力避开常规,求变求新,如《湄公河行动》中的商业突袭、《战狼2》中的水下打斗以及坦克大战、《红海行动》中的狙击手对决等都体现出了类型新意。

当下现实题材影片创作,弥补了国产电影的短板,使中国影坛出现多元化创作格局,特别是在国产电影价值观广受诟病的当下,这些影片展现主流价值观、宣扬正能量、表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特别有启示意义。这是电影人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现实题材电影是“新主流大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B.《红海行动》《战狼2》等现实题材影片延续了主旋律电影中的主流价值观,但没有对其进行深化和拓展。
C.《红海行动》以个性鲜活和人性立体的人物,再塑了我国当代军人所拥有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
D.《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影片在营造类型时求变求新,故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肯定了“新主流大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并列举其中的优秀作品。
B.文章多处使用举例的方式阐述观点,并深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说服力。
C.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了“新主流大片”品质较高的原因,层次清晰。
D.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新主流大片”因关注中国当下现实而提升了质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主流大片”由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艺术质量较高,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B.如果《红海行动》中没有突出对个体同胞的解救,那么影片的爱国主义就只能在普通爱国主义的层面停留。
C.《红海行动》《战狼2》等现实题材影片中的人物被赋予了生动可感的立体性格,和以往相比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
D.《红海行动》《战狼2》等现实题材影片表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是电影人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