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节选)
李向阳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适应当时客观条件的一面,也有不完善、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互联网治理、反恐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但全球治理的提供者通常并不能独享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缺乏供给的积极性。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这种失衡被称为“全球治理赤字”。消除这种赤字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全球治理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规则的非中性。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例,倘若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承受。而且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加工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而且全球治理又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因而,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是全球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全球治理还存在一个“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不能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群体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根源。而这种浪潮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当各国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时,全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
其二,在国际层面,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大国作出更多努力,然而,个别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严重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那么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国正在失去应对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众多小国则缺乏应对能力。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就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最佳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8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能适应客观条件,但不完善、不合理。
B.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导致了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问题。
C.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逆全球化浪潮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
D.全球治理规则的非中性特征,是指国际规则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中间三段分述,末段总结上文,指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
B.第二段点明了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特征后,接着又指出了全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
C.第三段举温室气体减排的例子,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
D.文章挖掘了逆全球化浪潮出现的主要根源,并分析了它给全球化治理带来的新挑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设2008年没有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如今全球治理的难题就不会这么多而严重。
B.全球治理供给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提供者往往不能独享它带来的收益,积极性不足。
C.全球治理如果总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不公平。
D.要想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必须大小国一起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3:3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世界杯揭幕战开始,中国足球队缺席,但中国媒体并不缺席。为了利益,中国一些媒体人成为戏精段子手。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而之所以段子和戏精能在世界杯期间 ,以及对冰岛足球真正崛起原因的漠视,恐怕也不难看出中国足球水平之所以落后的根本所在,不难找出中国足球土壤之所以贫瘠的源头。
因为爱所以爱,没有   的辉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 )。就像当点击量和有态度产生分歧时,点击量能带来短暂的狂欢,但有态度却能在 。媒体如此,冰岛足球如此,我想中国足球也不可能例外。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B.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C.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D.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B.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C.需要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D.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行其道   一挥而就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B.盛行一时   一挥而就   耳濡目染   积羽沉舟
C.大行其道   一蹴而就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D.盛行一时   一蹴而就   耳濡目染   积羽沉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古村古镇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喜爱。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
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成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景区专门开设30余个展馆、工场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续百年传统的老作坊,亲自参与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遥远而古老的年代。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书场戏台等分布于景区的不同节点,游客可以驻足观看,也可以参与体验。拳船表演、堂会表演、打更体验等,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保留复制,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创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材料二
浙江省是中国民宿业发展的先行者,截至2017年年底,该省民宿达16233家,参与就业创业农民近10万人。“国家级生态县”丽水市云和县民宿业日渐崛起,散发着“磁吸魅力”。从2013年政府主推,到近两年村民主动要求,云和县以为“本”,兴起民宿产业。
以闲置农房为底色,2013年,云和县开始鼓励乡村发展民宿业;至2016年,云和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使闲置农房有了“换颜”的条件。人们善用空闲农房,将山水之间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还原为天然憩息之所。在云和,带有当地特色的民宿大量出现,如雨后春笋(过江之鲫)。据调查,中国农村约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处于闲置状态,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使老房子有依托,湖光山色更有活力。
伴随民宿热浪,民宿粗放式管理、同质化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在“千店一面”的背景下,2018年7月,云和正式发布《云和云居•六头民宿要求与评价》团体标准,这是全国首例民宿团体标准。该标准对民宿的基本要求、等级划分、品牌使用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六头”指门头、灶头、床头、木头、石头、田头。“六头民宿”与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在于植入了地方文化,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民宿体系。在海拔300米的赤石村,18幢风格迥异的独栋木屋——“云栖木屋”依山而建,与之浑然一体(浑然天成)。其建设灵感源于云和本地的木玩文化。此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等诸多本土文化也与木玩文化交相辉映。
坐拥山光水色、“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云和县的生态画卷,而这画卷只是“浙江绿谷”丽水市的缩影:莲都区复活古村落兴起民宿业;青田县以华侨特色推动民宿业;景宁县以畲族风情带动民宿业……多年来,丽水市立足生态禀赋,以本土特色为根基,“争奇斗艳”地发展民宿产业。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农家乐民宿4000余家,从业人员4.7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1%。
(取材于项菁的文章)
材料三
尽管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拥有760多年历史的南浔古镇历史风貌仍得以完整保护。其保护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目前仍有约7300户、20000名原住民枕水而居,实现了传统文化生态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其积淀的传统文化也历久弥新,滋养后人。
千年古桥、百年民居,以一镇之规模,坐拥超过2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是南浔古镇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懿德堂、尊德堂、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众多大气宅第和典雅园林有序分布,当年名门大族的气势犹可窥见一斑。古镇北部富有江南特色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依河岸分布,骑楼的进深、界墙的设置、石库门的规模、门额的装饰以及河埠的样式等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又互通一脉。骑楼建在路面上方作居室,下方地面留出供路人行走,体现的正是当地人“让了一尺地,借得一方天”的大度气质。
对古镇的保护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80年代开始,各方主动保护意识逐渐增强。2011年,南浔区成立古镇管理委员会,并于2016年启动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当地还展开区域整体水系与生态修复,还原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特色。通过建筑保护与开放,古镇名人崇文重商、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早晨,浔溪中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读书声,学生朗诵的正是《礼记》中的《大学》片段。学校深入挖掘南浔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开设拓展性课程,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得以更好地亲近历史,传承古人思想精髓。
静水流深(上善若水),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在南浔正无声传递,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南林花园,家风长廊前经常有社区居民驻足观看。“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信做人”等平实的话语在长廊内集中展示,这些都是小区内居民的家风家训。
国务院参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认为,古镇保护不应背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要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与历史、国家、他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建立在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
暮色四合,小镇逐渐结束了一天的喧闹,重归静谧。骑楼下,连绵亮起的灯笼延伸向远方,在灯影的流转中,偶有行人悠然踱过,低声细说着水乡古镇的变迁……适度开发的南浔古镇保留了原汁原味,江南“大家闺秀”的优雅风姿犹在眼前,人文积淀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因为保护与发展得力,南浔古镇近年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荣誉,并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取材于何玲玲、魏一骏等人的文章)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村古镇成为旅游热点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旅游地有文化底蕴
C.建筑风格古色古香D.古村镇可持续发展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A.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B.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
C.拳船表演、堂会表演D.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
【小题3】根据材料二内容,为第1段横线①②③处分别填入恰当词语。
【小题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木玩文化在云和县民宿业的发展中一枝独秀。
B.丽水民宿业蓬勃发展印证了云和的“磁吸魅力”。
C.合理利用闲置农房就是将湖光山色转化为资本。
D.系统、规范的民宿要符合“六头民宿”的标准。
【小题5】下列四个加点词语,在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处是
A.雨后春笋(过江之鲫)B.浑然一体(浑然天成)
C.静水流深(上善若水)D.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小题6】材料三中南浔古镇的保护重视“以人为本”。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做法均与此相近的一组是
①始建于明代的北京皇家粮仓如今成为一座文化会所,承办多种商务活动。
②介休张壁古堡深入挖掘军事文化、星象文化、可汗崇拜文化、宗教文化。
③地处汉魏故城遗址的河南洛阳平乐村发展起农民牡丹画产业,闻名全国。
④云南团山村将部分民居第一进院落对外开放,第二进院落保留居住功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7】“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述振兴乡村的可行途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枕上诗书闲处好

孙守名

我抱着一摞书走下台阶,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熟识的学长。三两句寒暄后,他便指着刚与我擦肩而过的老者说,那位便是宋学大师刘乃昌先生。我颇为诧异,转过头去,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灰呢子大衣,鸭舌帽,还有不疾不徐的步履。

这大概是二十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的刘乃昌先生早已是颇有名气的学问大家,专攻两宋文学,尤致力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研究。只可惜,造化弄人,我竟没能亲耳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对于刘乃昌先生,我是只闻其名而未识其人。

第一次与先生接触是在一个春光融融的午后,我有些冒昧地轻轻地敲了三下门,然后双手交叉忐忑不安地立于楼梯旁,紧张兮兮地望着不断下楼行色匆匆的一些陌生老师。朋友筹划出一本有关中学诗文的课外读物,很想找一位全国知名诗词研究专家来写序文,自然就想到了先生。这样的事情最终落在我身上,义不容辞却又心中惶恐,担心先生会一口回绝。正当我大汗淋漓之时,门开处,温文尔雅的刘先生走了出来。先生将我让至家中,落座后,便仔细询问来访的缘由。待我语无伦次地讲明来意,先生竟满口答应,并约定一周为限。我转身告辞,温和的,满脸微笑着的刘先生一直将我送至楼下,才慢慢转身上楼。

再后来,似乎熟识了许多。一周后,将取来的序言以快件方式寄出后,我长长舒了一口气,为这件事做得圆满而暗自庆幸。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刘乃昌先生竟找到西联教室来,着急地告诉我需要更动的三处,其中一处竟是标点。我暗自吃惊,不禁为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肃然起敬。

近年来,我顺着文学发展脉络写过几篇人物散文,几次想动笔描绘一下那位“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的才女李清照,但又踌躇再三,总是无法落笔。个中原因,似乎很多。脑海深处,还是怕看到李清照“寻寻觅觅”的戚容,“凄凄惨惨”的眼神,如若不将心沉入无底的暗夜,沉入到巨大的国破家亡的苦痛中,要想靠近她,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于是我又翻捡出刘乃昌先生的研究文章,从中苦苦品味那位让有宋一代大放异彩的才女的人生轨迹。也许,我想,刘先生的笔下,这位有着悲剧命运的旷世女神比我写出来的还要鲜活。

刘乃昌先生离开曲园转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后,与我有过大概两次通信。其中一次是写毕业论文时,我先是选定了南宋词人辛弃疾,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感觉思路似有若无,断断续续,于是决定给刘先生写信。只是,刘先生的通信地址我是不清楚的,查阅了邮政编码后,冒昧写了封现在看来不知所云的信件,投入邮箱后,便苦苦等待起来。一周,两周,三周,再也等不得,只好转入现当代文学。待论文结构框架大致成形,先生的那封信却如雁般飞来,既惊喜,又苦涩,论文的事难以再向先生启齿,信也似乎不必再回。每每想到先生的鼓励之语,心里总是感到酸楚。

刘乃昌先生已然作古,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思之让人悲哽。先生一世,为人低调。有关他的生平材料公开发表的少之又少,这位师承夏承焘的文学研究大家,对于名,对于利,如同浮云一般。他只知道研究、教学和笔耕不辍,即便是晚年身患阿尔兹海默症,唯一的记忆还是宋词。

“谁把西风移画扇,淡了胭脂,冷了凝香腕”,宋词之美,美得让人心醉。重回青衫长袖、羽扇纶巾的古宋时代,思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叹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吟着哀愤的诗,听着古雅的曲,那是怎样的一种荡气回肠啊!无怪乎刘乃昌先生超凡脱俗,清古洒脱,那是他读透了宋词的精髓。

因编辑各类图书,自然会引用到刘先生一些有关宋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内心时常感到愧疚不已。总想当面再次聆听他的教诲,又怕打扰先生晚年的清修生活。先生驾鹤,令人痛心。感恩之情,时时萦怀。

想到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的一句词,“枕上诗书闲处好”,破其意而解之,先生正是将诗书学问做到“闲处”,做到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所以他成了一位令世人景仰的宋代文学研究泰斗。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刘乃昌:山东滕县人,原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词学家、宋代文学研究家。先后出版《辛弃疾论丛》《苏轼选集》《苏轼文学论集》《姜夔诗词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词校注》等专著十余部。
刘乃昌先生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B.《红楼梦》中所涉服饰虽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孩子缺什么
刘彦好
在第28届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高期望有关。
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l3.8%。
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
长久的不快乐会导致抑郁症。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对此,专家的解释依然与家长的高期望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
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成正比关系。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l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雷雳说。
有趣的是,美国密歇根洲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l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
在上网的问题上,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之后是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小题1】“中国孩子缺什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中国孩子缺乏自制能力、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识能力。
B.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的高期望以及家长在面对孩子时的不良情绪使得中国孩子缺乏快乐,缺乏健康的情绪。
C.父母对孩子过度关注和宠爱使得中国孩子缺少足够的自我空间,缺少父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缺少积极的暗示。
D.社会因素中诸如网络、重现实享乐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孩子缺乏豁达开朗的性格、自制力和自觉性。
【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琳达·杰克逊的调查表明美国的孩子经常有父母和朋友交流,他们不经常以网上聊天的方式同陌生人交谈。
B.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不安、攻击心理强、抑郁、恐惧、胆小等。
C.美国心理学专家卡姆拉斯研究认为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
D.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造成了孩子人际交流能力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浅尝辄让。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注重现实享乐的孩子,容易沉迷网络,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
B.孩子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和父母悲观、失望、自卑等有关。
C.有父母、老师、朋友常跟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就不会沉迷网络,孩子沉迷网络引导得当,也不会再上网。
D.只要父母对孩子的大包大揽、高期望的现状改变了,孩子的微笑多了,孩子就会健康成长,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