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正因为一切都“无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这三方面的意旨,所以最好、最切。
(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
B.《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
C.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
D.“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红楼梦》的五个书名,然后分别指出《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局限性。
B.文章详细阐述了《石头记》这个本名的优、缺点,并对“红”“楼”“梦”三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来论证曹雪芹为何最终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
C.文章用“色”“相”“幻”“无常”等佛家用语来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的好处在于,能体现出这部小说“时间”上的主题。
D.文章不止一处运用比较,将《红楼梦》与《镜花缘》《傲慢与偏见》进行比较,将《红楼梦》与《石头记》进行比较,最终论述了《红楼梦》这一名字是最好最切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可见这部小说有五个阅读角度,有五个主题,所以人们常说“读不尽的《红楼梦》”。
B.以宝玉和黛玉的恋爱为主,情有所求、求而不得、出家为僧,这是书名为《情僧录》的阅读角度。
C.很多人谈论这部小说,总会说“我喜欢史湘云”“我讨厌凤姐”等等,这是书名为《金陵十二钗》的阅读角度。
D.小说中的贾府极尽荣华富贵,这体现了“红楼”的含义;最后贾家败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体现了“梦”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6 07: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摘编自《统计局: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59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网财经版2018年6月14日)
材料二:“未来十年是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的新零售时代。”2016年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为探索新零售而创造的一种新型超市业态。”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说,“我们创造盒马,是希望探索中国的新零售之路。”按照设计构想,盒马鲜生的目的是通过数据驱动,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技术完全融合,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出30分钟极速送达的智能购物体验。
“传统的零售行业是以“贷’和‘场’为中心的,新零售的核心是真正回到以‘人’为中心的时代。未来会通过天猫,让电商和线下商业机构紧密合作,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的购物体验。”张勇说。
(摘編自于洋《“新零售”推动商业模式变苹》,《人民日报》2017年08月31日20版)
材料三:从百货,到连锁,到超市的前三次零售革命要么在成本,要么在效率,要么是在体验方面有根本性的变化,而第四次零售革命在这三个方面都会产生提升。消费的变更指引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方向,技术的升级为这种变革做了支撑。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成功的必要条件:一是大数据;二是要有跨界数据科学家;三是要有计算资源;四是应用场景和边界清晰,例如:京东的无人机场景应用。
未来的零售本质?我们认为还是成本、效率和客户体验。人工智能引领的新零售,在不断的优化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方面,供给端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需求端会是所见即所得,谁想谁得。人工智能会渗入到零售的方方面面,但是我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一种变革,而不是一种能力,它只能辅助人类,不能代替人类。
(摘编自京东集团副总裁杨平《人工智能和未来的零售》2017年9月深圳演讲实录)
材料四:2018年4月28日,位于广州天河曜一城的广州首家“盒马鲜生”正式开业,店内可边逛边吃,还可直接在APP下单,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生鲜最快30分钟可以送货上门。
无论是天猫,还是腾讯,已经入场新零售,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已然成为新零售的桥头堡,面对重构商业价值的浪潮,千古商都广州又将呈现怎样的商业新格局?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实体零售五年来首次回暖,社会零售进入黄金期。巨头纷纷布局新零售,或许正是看中了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随着盒马鲜生落地广州,其他零售新物种的陆续现身,新零售业态和广州将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
(摘编自《盒马模式重塑广州零售业态?》《南方日报》2018年05月0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虽然部分月份有小幅增加,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B.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月绝对量为149176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4819亿元,同比增长为30%,说明新零售发展迅猛。
C.2018年1-5月份,乡村与城镇相比,消费品零售额绝对量低,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高,这说明乡村消费品零售市场潜力大,是今后的主要消费地。
D.2018年5月份,按消费类型来分,在四种主要消费类型中,商品零售绝对量达到27038亿元,占据绝对优势,饮料类同比增长7.1%,同比增长率最低。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勇认为,电商会和线下商业机构紧密合作,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展以移动互联为核心的新零售,向顾客提供全新的购物体验。
B.从百货,到连锁,到超市的前三次零售革命分别在成本、效率、体验方面有根本性的变化,新零售就是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提升的零售。
C.京东集团副总裁杨平认为新零售成功的必要条件,除了大数据、跨界数据科学家、计算资源之外,还有应用场景和边界清晰。
D.面对重构商业价值的浪潮,广州虽然是千古商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但在新零售的尝试方面,落后于上海。
【小题3】关于新零售,材料二、三、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2

(二)阅读下文,完成 下列小题。
谁在惦记着你   刘继荣
①快下班的时候,我无缘无故地喷嚏连连,同事说,谁在惦记着你呢?
②窗外没有阳光,天空是制服般的冷灰,连微笑也是公式化的,谁在惦记着我呢?
③谁会惦记着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气温,谁会惦记着你很久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谁会惦记你是不是不 开心,又 是谁惦记着你在深夜里发一个短信给你?
④想起一个人,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她曾经说过我不美丽,也不勤劳,也不勇敢,可是我善良,我是 她从任何搜索引擎上也搜索不到的好友人选。
⑤上大学时,她在我的下铺,不爱说话,每次我感冒都会从下面缓缓升起一个杯子,是我最讨厌的温吞白开水, 然后是更令我厌恶的各种颜色的药片,喝光水,把药就顺手夹在床头一本同药一样枯燥的书里。后 来我偶尔打开那 本书,里面黄黄白白的小药片那么精致而玲珑,那些经年的药片,像是当时没有认真看后来才读懂的留言,整本都
有清淡的药香,一下子,鼻子酸,眼睛也酸,忽然就有了感冒的症状,才知道,感冒实在是一种幸福的滋味。
⑥日子如流水一样地过,奔波在烟火红尘里,永远地忙忙碌碌,不知不 间,我们在人海里走散了,失去 了彼此的消息,可是我仍然牵挂着她,相信她也一定会惦记着我,那些曾经从心底开出的花儿,在匆匆的流年里会老去, 所有的花瓣都飘零之后,却留下了一粒粒晶莹的种子在某一个不能预见的日子,繁花会开满光阴的两岸。
⑦窗外已经开始飘雪,细碎的沙粒一般的雪,满天满地无处不在。
⑧也许惦记着我的是年迈的双亲吧?他们打电话来永远是那几句:家里都好,你很忙,不要惦记我们。 可是他们却一直一直地惦记着我。
⑨雪大起来了,大片的雪花旋转着飘飞着,落下来,落下来,纤巧的落花,厚厚地堆积着……
⑩“刘继荣,刘继荣!”谁在大雪里锐声叫我的名字,我连忙答应着,随即一个小小的身影冲了过来,我 的儿 子已经泣不成声:“你的手机怎么总是联系不上?预报今天有寒流,有大雪。以为你跌倒在雪地里,你怎么会这样? 刚才我喊妈妈,那么多妈妈都跑过来,我只好叫你的名字。”自从我生一场大病之后,他常常是 天气预报的热心小 观众,关照我添减衣服,而且关照好自己不要感冒,有时候他絮絮叨叨地告诫我的时候,我真的会怀疑他是不是只 有十岁。
⑪“要过马路了’小心车!”那么熟悉的声音。我过马路的时候,永远都是让人担忧的心不在焉,最早是父母
无数次地叮嘱我,并且不辞辛苦地送我去学校,后来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总是好朋友挽住我的臂,和我一起过去。再后来是老公紧抓住我的一只手,现在他到外地了,我的孩子又抓住我的手,他第一次焦灼地喊 的是:汽车,小心 啊,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
⑫仿佛我是一辆坦克,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车撞坏。他喊得那么响,匆匆过往的行人,淡漠的脸上都 有了明亮的笑意。
【小题1】文章开头三个问句,连用三个问号,表达效果强烈,请加以分析。
【小题2】对画线句“感冒实在是一种幸福的滋味”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引出了作者对失去消息的朋友的牵挂。
B.流露了作者为当时没能及时表达感谢的遗憾。
C.暗含了作者将美好的回忆化作抵抗病毒的勇气。
D.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感恩。
【小题3】简析第11 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本文为抒情散文,故事发生在雪天。请分析环境 写对推动情节的作用。
【小题5】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叫“对写法”,又叫“一笔两面”。或是“对面落笔”。即明明主人公对对方有所思念,但并不直接叙述。而是从对方下笔。请从此角度,对本文的写作构思进行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窗帘
迟子建
一进腊月,火车就拥挤得要爆棚了,盥洗室也被无座的乘客占满。天已黑了,列车的玻璃窗上蒙着霜花。有淘气的小孩子为了看窗外的风景,就不停地用手指甲刮着霜花,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给鱼剐鳞的声音。
一个女列车员召唤旅客换卧铺票。她在车厢的过道里一遍一遍地吆喝:“还有没有没换票的?”见再没有旅客回答,就走了。
坐在下铺靠窗位置的是一个老女人,她大约是不常出门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指甲刮开车窗上的霜花,不停地朝外张望着。
一个胖乎乎、醉醺醺的中年男人说他要睡觉,让老女人赶快让开。 
老女人说:“这是我的铺,你咋让我走呢?” 胖男人说:“这是我的铺,我刚刚补的铺!”一个吸着烟的男人提醒老女人:“你再看看你的票,是不是这个铺的?” 
还有的人说:“你是不是从票贩子手里买的假票啊?” 
老女人很委屈地说:“这票是我闺女早晨四点钟上火车站排队给我买的。”说着,从裤兜里掏出票来。她的票是这张铺位的,可是,她没有跟列车员换票,所以她的铺被当作空铺卖给了别人!大家把她犯的过失说给她听时,她几乎要急哭了。
酒气熏天的胖男人用轻蔑的语气说:“连火车都不会坐,出的什么门呢?”那个吸烟的男人对新来的铺位主人胖男人说:“哎,跟老太太说话客气点,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出趟门容易吗?” 
“你想当雷锋是不是?那行啊,你把自己的铺让给老太婆睡不就行了么!”胖男人咄咄逼人。“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呀?”吸烟者掐灭了烟,跃跃欲试地朝胖男人挥舞了一下胳膊。“怎么着?是不是过年回家没什么带的,想挂点彩回去呀?!”胖男人挑衅地说:“过来呀,老子成全你!” 
“你们可别因为我打架啊,这大过年的,把谁打了都不好。”老女人起身拉住胖男人的毛衣袖口说。   
那个女列车员过来了。她对老女人说:“这事情怪不了别人,我喊让乘客换票,嗓子都要喊破了,大家都能证明吧?你不换票,火车开出半小时后,就等于放弃了对这铺的权利。这铺属于人家的了。” 
老女人可怜巴巴地说: “那我这票就等于作废了?”“作废倒不至于,不过现在卧铺都满员了,你只能坐着了。”“那我上哪里坐着呀?”她颤着声问。“坐边座上吧。”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它立着我可怎么坐呀?” 老女人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女列车员一伸手把那弹簧座拉了下来,说:“这是可以活动的座,你要是一起身,它就自动立起来了!”
胖男人一头钻进了被窝,人们都对他投以鄙夷的目光。   先前与胖男人险些大打出手的那个吸烟男人很同情地看了老女人一眼,说:“唉,可惜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去睡得了。” 
老女人说:“不用,你们年轻人觉大,你去睡吧。” 
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说:“我是下铺的,我能爬到上铺去,你让老太太睡我的铺,我睡你的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那个吸烟男人连连摆着手说:“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不能让你到上铺去!” “别说爬个上铺了,就是让我上树都没问题!”老人拍着胸脯保证着。“哎,那可不行,万一你有个闪失,我可负担不起!”那人的脸涨红了,他急忙说自己拉肚子,得赶快上厕所,逃之夭夭……
天逐渐地亮了,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所以即使它没有挂窗帘,却仿佛挂了似的,那是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
(有删改)
【小题1】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2】请概括“吸烟男人”的形象特点。
【小题3】请分析小说标题“雪窗帘”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有人说,迟子建的小说在寒冷中总会让人体会到一种温暖,给人以希望、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来表现“温暖”的?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浮着一些微尘。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如果试图挡住它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这天,他百无聊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道!火热的生活,自己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该拥抱它才是!

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了太阳照耀的乡下。

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头顶着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里劳作。也许是累了,老农民慢慢地吆喝耕牛停下,然后,楗出一支烟,坐下来休息。香烟从老农民的鼻孔中袅袅冒出,景象美极了。他看得发呆,忘记了时间。

老农民没有搭理他,在老农民的心中,他是不存在的。老农民吸完了烟,缓缓地站起了身子,重新吆喝耕牛犁地。

他昂头走了,去寻找乡村新的风景。他边走边想,自己也就是一粒微尘,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别说舞动起来了,恐怕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灵魂啊,需要阳光!

回到生存的城市,他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微生”论坛。每晚,坐在电脑前,发表自己的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伴随着妙语连珠,洒向广袤的宇宙。以往,他几乎是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落落寡合。从乡下回来后,他像变了个人,生命中总有使不完的热情。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不说出来,灵魂无从安放!

人们悄悄地打量着他,议论着他。

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夹着公文包或拎着手提电脑,行走在路上。

又后来,他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安康和谐的幸福家庭。

只是,一个人孤静的时候,他会回忆从前的日子。这时候,他就打开博尔赫斯的诗集《里科莱塔》,为自己读上一段。然后,对着灿烂的银河遐想,把神秘的夜空瞭望。

他依旧在“微尘”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都是他对人生的观察、体悟。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断地要求他更新论坛里的帖子,把精辟的论断展现给大众。

他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想做的一切。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老黄牛,他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有一天,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老黄牛呢?”

他若有所思地说:“在乡下,有一位老农民。扶着老黄牛身后的犁铧在犁地。”

妻子又说:“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低调。”

他温厚地笑道:“我看见了光束里的微尘,只有阳光照射它,它才会舞动。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黄牛就是这种品格——需要阳光!”

接下来,他和妻子同声朗读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妻子陶醉地说:“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老吧。”

他笑道:“还是让我先死吧,死在你前头!”

妻子捶了他一下,充满诗意地说:“想得美,谁先死谁有福,还是你送我吧。”

他揽住妻子的肩头,幸福地笑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农头顶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劳作与休息的情景,及其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为下文写“他”的思想转变作了铺垫。
B.小说叙事中穿插精警的议论,如“灵魂啊,需要阳光”“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等,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故事更加完整。
C.小说中“老黄牛”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既是主人公“他”品格的投射,也起到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的作用,增添了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D.水说写人们对“他”的打量、评议,从侧面衬托“他”从乡下返城后生活态度变化之大;写妻子对“他”的称道,从侧面表现“他”谦卑、朴实的个性。
【小题2】小说中前后两次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光束里的微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中国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分步骤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百度网《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 2016.6.16)

材料二:

2018 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呈”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十七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 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 “关键一步”。

2017年11月以来,我国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进入高密度期,在工程全线的团结努力下,仅1年时间, 先后圆满完成11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1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特别是2018 年7月份以来,已执行7次任务、发射12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发射最短间隔仅 17 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节选自北斗网《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8.11.19)

材料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空间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加速发展。中国工程院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5年内将发展到万亿规模,但是卫星的应用效益还不够充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洋就加强北斗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荣洋在《关于加强北斗应用的建议》中提到,北斗高精度应用已在城市燃气、城市水务、智慧冬奥、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结合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北斗深化应用急需加强。

荣洋建议,应在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深北斗应用,继续挖掘北斗在市政领域的潜力,加强北斗应用普及广度与深度,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化发展,显著提高行业应用效能。

(节选自中国太空网《政协委员荣洋:建议加强北斗应用》,2019.03.13)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处于“三步走” 战略的第三步,目标是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建设完善综合时空体系。
B.材料二报道,发射的两颗卫星编号为第十八、十九,因为此前已发射了十七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
C.仅 1 年时间,我国先后圆满完成 ll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 20 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D.北斗系统具有高精度的特点,目前已在城市燃气、城市水务、智慧冬奥、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应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北斗系统,要分步骤推进发展、持续提升服务性能,要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B.第18、19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已经能够向 “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导航服务。
C.“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空间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为卫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D.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化发展,要在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深北斗应用,继续挖掘北斗在市政领域的潜力。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