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

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而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则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于诗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的《紫薇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洪刍的《洪驹父诗话》、范温的《潜溪诗眼》、周紫芝的《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的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

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主张“学诗以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这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宋代诗话还辑录了记述类和评论类的诗,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时有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显示出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

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

(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
B.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
C.《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面超越了前代作品。
D.诗话著作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诗话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指出了各家诗话的共性。
B.文章第二段回顾了诗话的初步发展历程,指出了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
C.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浪诗话》中确立了“以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到诗话中,主张以“识”辨“体”,进入悟境。
B.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
C.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0 10:4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年12月0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小题3】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健雄:“中国的居里夫人”
在浩渺的星空,有一颗小行星,它的名字叫“吴健雄星”,是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名字命名的。吴健雄女士以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也为自己赢得了“中国的居里夫人”的桂冠,并最终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永恒的星空。
1929年,吴健雄出生在今天的苏州市太仓市,太仓文化底蕴厚实,历代人才辈出,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十分重视教育,还创建了明德学校,让家乡的子弟接受现代教育。不仅如此,他更是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规,让女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吴健雄幼年的成长和发展,无疑受到了她父亲巨大的影响。她成年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那是一段“美好而快乐的生活”,她和她的兄弟三人看了许多书,而这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吴仲裔还不时将当时上海《申报》上刊载的一些科学趣闻,念给识字不多的吴健雄听,在吴健雄的心田上种上了第一颗科学种子。
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的吴健雄便远走他乡了。她怀揣梦想前往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向诺贝尔获得者劳伦斯学习原子物理。跨出国门、远在异乡的半个多世纪里,吴健雄全身心投入物理实验,对现代核物理学,特别是在原子核β衰变实验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首次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不过当时属于推论,还未经过实验证明。在看到杨李二人的论文量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实验,在极低温下用强磁场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从而观察钴60原子核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吴健雄几乎日日夜夜都钻在实验室里,饿了啃个面包,渴了喝杯牛奶,每天睡眠只有4个小时。经过几个月复杂、紧张的实验,她领导的小组惊奇地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过去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是错的。报告发表后曾在国际物理界引起轰动,产生了极   为深近的影响,也促使杨振宁、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而吴键雄也于1958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后来还在1975年出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
“少小离家老大回”,1 973年,吴健雄和老伴袁家骝博士第一次回到了阔别37年的家乡,因为在那里有一所由她父亲吴仲裔和母亲樊复华创办的明德学校,她自己也曾经在那里接受过启蒙教育。据原明德高中几位老教师回忆,吴健雄当时心情无比激动,两位老人走进校门,迫不及待地巡视教室……从这以后,吴健雄不顾年届高龄,先后6次回到母校,为母校题词,设立以其父亲命名的吴仲裔奖学金,建造吴健雄实验室,还把一生节约下来的500多万元捐给了母校,而他们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原明德高中的教务主任焦桐说:“在我面前,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袁家骝博士噙着泪花在明德计算机中心捐赠仪式上宣读吴健雄教授的致词:一张是袁博士请乔国瑜女士拼接的旧睡裤。我凝视眼前两张照片,视线模糊了。”
1980年,吴健雄退休了。绚烂的生活趋于平淡,但她的炎黄情结却更浓烈。她非常关心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多次回国访问讲学。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台湾同步辐射加速器等大型物理实验设备关怀备至,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并亲自参与筹建工作。
1997年,吴健雄在纽约病逝,老伴袁家骝根据她的遗愿。将其骨灰迎回太仓安葬。2003年,袁家骝先生去世。现在太仓的明德学校有吴健雄、袁家骝墓,墓园不大,但令人惊叹的是,园名由杨振宁题写,吴健雄的墓文出自李政道之手,而李远哲为袁家骝墓碑题字,丁肇中则为其撰写碑文。正如何学良先生在《海国学志》中所说的那样,四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的题字、撰文齐聚一墓园,这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潭江《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①在美国的这些日子里,吴健雄从来没有忘记她的中国根源,外在形式上都是中国的,内在精神上更是中国的,旗袍装束的她始终坚持着中国的饮食习惯,这些已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吴健雄,行事为人处处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摘自江才健所著的《吴健雄》
②做学问就得认真学习,认准目标,坚决向前走,没有捷径,也不能遇难而退,半途而废。
——吴健雄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父亲的启蒙教育对吴健雄影响深远,不仅在幼年的吴健雄心中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还为吴健雄日后能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础。
B.吴健雄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科学性,虽然她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但其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却并不比杨、李二人逊色。
C.吴健雄生活简朴,却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给了母校,退休后意识到祖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落后,就多次回国访问讲学,并积极参与筹建大型物理实验设备。
D.吴健雄处处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在跨出国门、远在异乡的半个多世纪里,不管是外在形式上,还是内在精神上,她都是中国的,哪怕是遗愿,也要求“落叶归根”。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吴健雄对物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广泛赞誉,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为了纪念和缅怀她,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吴健雄星”
B.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杨振宁和李政道经过实验分析,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吴健雄在看到二人论文后,进行了大量复杂、紧张的实验,证明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正确。
C.吴健雄曾在其父母创办的明德学校接受了启蒙教育,解放后她多次回到明德学校进行访问、题词,并设立奖学金,建造实验室,这体现了她心系故土、造福乡梓的情怀。
D.本文完整详细地记叙了吴健雄的一生,重点刻画了她的成长、求学、科研以及回国建设等片段,突出了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小题3】吴健雄为什么能赢得“中国的居里夫人”的赞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先秦儒家还是汉代儒家,都积极肯定“现世”生活的正面价值,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格局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总的来说,此两阶段儒学关注的重心皆在社会的政治伦理方面,而非个人的心性修养方面。
众所周知,源于印度的佛教本是一种“出世型”宗教,其思想性格与儒学强烈的“入世”倾向是格格不入的。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在中国已很发达且根深蒂固,这使得佛教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性格调适”,否则很难在中国扎根立足。印度的大乘佛教本有中观、瑜伽行和如来藏三大学派,后来只有如来藏一系在中国生根并被发扬光大,正是因为如来藏强调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人皆可为尧舜”等说法较为接近。而由唐代高僧慧能创立的禅宗,宣扬“心即是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把大乘佛教不舍世间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佛教的这种中国化,拉近了它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禅宗也因此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
然而,佛教与儒学毕竟有着无法逾越的价值鸿沟:宋代的“尚文”政治,大大促进了士大夫经世精神的复苏,加之异族欺凌所激起的民族意识高涨,一批儒者举起唐朝曾上书《论佛骨表》的韩愈之“辟佛”旗帜,掀起了新一轮的排佛浪潮。文坛领袖欧阳修称佛教为“魔教”,呼吁儒者要“修其本而胜之”。儒家的批判使得一些禅门大师极力弥缝儒、释二教之异,为佛教辩诬。如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认为儒、佛二教皆出自“圣人之心”。他以佛教的“五戒”“十善”比附儒家的“五常”,强调僧人必须对父母尽孝,力陈佛教符合“王道”,在“正人心”、“兴善止恶”等方面可辅助儒教治理天下。诚如学者所言,《中庸》《大学》等著作之所以恰恰在宋代被“发掘”出来,并一跃成为承载“道德性命”奥义的儒家经典,主要不是新儒家“返之六经而后得之”的结果,而是契嵩等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的结果。
“熙宁变法”之前,宋儒大体上还保持着内圣外王的义理格局。但到了南宋,新儒学已经逐步占据思想界的主流地位,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神面貌。这一变异的突出特征是儒家的“内圣”压倒了“外王”。尽管“得君行道”仍是后来大多数儒者高悬的人生理想,但从思想重心看,如何安顿身心性命则成了他们关切的焦点。这一变异,对于儒家道德人格的挺立、审美意境的提升、生命体验的深化,乃至“了生死”都有重大意义,但儒学原来强烈的经世致用品格反而因此有所减弱。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这一趋向更加明显,其修养工夫论尤其到了“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的地步。儒学至此,可算在思想战场上对禅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这一“胜利” ,恰恰是以对禅宗心性智慧的深度吸纳为前提的。
(摘编自孙海燕《儒学与禅宗的思想史“恩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和汉代两个阶段的儒学都特别关注社会的政治伦理,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
B.慧能创立的禅宗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这样就拉近了佛教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因此能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
C.如来藏强调的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学说思想相对接近,因而如来藏系得以在中国生根并发扬光大。
D.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已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佛教要想跻身中国需要将“出世”转化为“入世”思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社会崇尚文治,再加上受到异族的欺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大批儒者掀起了排佛浪潮。
B.南宋时期,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使得他们越来越关注修身齐家、安顿身心,并将之作为他们的人生理想。
C.《中庸》、《大学》等著作能够在宋代成为儒家经典,与这一时期一些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极力弥合佛教与儒学之间的鸿沟有密切关系。
D.为了弥合儒佛二教之间的差别,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寻求儒佛二教之间的共同之处,认为佛教可帮助儒教治理天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南宋,由于儒学原来强调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有所减弱,所以,儒家将关注的思想重心转移到内在品德的自我提升上。
B.韩愈上书《论佛骨表》高举排佛旗帜,体现了儒学与佛教的价值鸿沟,这种排佛思想直到宋代仍被一些儒者所接续。
C.儒学与禅宗的渊源,是在排斥中又彼此吸纳的思想史。比如佛教吸收儒家的人间伦理,再如儒家开拓出“援禅入儒”的宋明新儒学。
D.南宋很多儒者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佛道心性理论而阐发出新儒学,这一过程也是多种思想合流的一种体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

①   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因此很容易诱发车祸。

②   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娱乐场所的多种光源造成的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能罹患多种疾病,甚至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频繁地出入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就会罹患白血病和其它癌变。
B.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我国,越是大城市,就越是光污染的重灾区。
C.美国纽约对非商业区的霓虹灯设施在面积和亮度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D.面对光污染的现状,作者无奈地认同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论调。
【小题2】依照第四段段首画线处的表述形式,在文章①②横线处分别填入相应内容,说出该段所写的光污染类型及其成因。(每处不超过20字)
【小题3】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针对如何尽量减少光污染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