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过广陵驿
萨都拉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
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小题1】诗歌中间两联怎样写景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10 02:5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街鼓
李 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①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唐代的一种报时的信号。②翠发,黑发,指年轻。
③中国,指京都长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三、四两句描绘了宫中图景,宫墙内,春天的柳枝由枯转荣,吐出鹅黄的嫩芽,宫中却传出美人死去的消息,极写时光飞逝。
B.千年人事灰飞烟灭,就像是被鼓点磓碎的,而“日长白”写出了宇宙永恒存在,与之相比“孝武秦皇”的生命是多么短促可悲。
C.“从君翠发芦花色”中的“君”指“孝武秦皇”,人日趋衰老,然而官街鼓永远不老,只有它“独共南山守中国”,这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
D.官街鼓报时是唐制,“孝武秦皇”当然“听不得”,而诗中却把鼓声写得自古已有之,而且永不消逝,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讴咏了官街鼓。
E. 诗歌最后两句突发异想:天上的神仙也会老死,不死的只有官街鼓,他的鼓声与漏声相继不断,万古长存,从根本上否定追求长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为。
【小题2】请赏析诗歌前两句叠词的作用。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小题1】(小题1)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
(2)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
【小题2】(小题2)《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小题3】(小题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