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淑宇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家人日:“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淑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辩。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已,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卫军临川王义庆雅好文章,请为谘议参军,顷之,
迁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
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日:“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①
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日:“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始兴王溶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溶书日:“弊室弱生,砥节清廉,好是洁直,以不邪之故,而贫闻天下。宁有昧夫嗟金者哉?”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日:“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日奉令。淑叱之日:“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劭愈怒因间日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整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
追赠太常,賜贈甚厚。
(节选自《宋书)卷七十,有刪改)
注:①检玉:古代封禅有金策、石雨、金泥、玉检之封。玉检有时也作检玉,这里用来代指封禅一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官员调动。在古代,“迁”有三种情况:平调;升迁;降职,如左迁等。 |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应离职守孝。 |
C.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名。因处东部又称东岳。 |
D.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于表扬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淑少有风度。他才几岁时.就被袁湛认为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时,他又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 |
B.袁淑为官有节。即使是表兄关系,他也没有依附刘湛;由于卫军临川王义庆好文学,他因此前往任其谘议参军。 |
C.袁淑能借机进言。北伐之际,他认为形势转好,封禅的时机成熟,于是建议太祖封禅泰山,并上呈一篇《封神书》。 |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刘劭要弑君篡位他直言劝告;受到威胁后,他婉言劝诫,后来因始终不愿帮助刘劲而被杀。 |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淑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溶尝送钱三万饷淑,一一宿复遗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