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B.“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外乡,但仍能忍受。
C.“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D.“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E. 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小题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24 12:5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萊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也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游八毛公大人争廷致而听其琴有愿丛而学者虽善然终墓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笫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居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焚琴子”,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注)①寇莱公: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B.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C.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D.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主司,有科举的主试官之意。“主司”在唐代李白《送杨少府赴选》“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和本文中都是主试官之意。
C.刺史,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D.康熙,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蒙语“平和宁静”之意。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焚琴子毎遇伤心事容易放声痛哭。他北望京城,放声痛哭;想到寇莱公被贬也痛哭。
C.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焚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D.焚琴子有经世济民的才能,却不被官员礼遇。他喝酒后常把琴摔在地上,大发议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
(2)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读经之书,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B.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C.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D.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将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容甫爱好学习,过目不忘。因为贫穷不能买书,帮助书商在市场卖书,于是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看过就能背诵。
B.汪容甫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都有阅读,还写了《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
C.汪容甫性格正直,不拘小节。遇到好的文句,却不吝啬地称赞。对于当时的阴阳邪说、释老的神怪之说,则不遗余力地批判它们。
D.汪容甫以孝顺闻名,忠实厚道。家贫就卖文供养母亲,听闻老友旧交家道不济,就关心慰问。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黔中儿
(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一人屦,遂为七口累,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继而妻病瘵死,遂鳏。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永即应。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万、永至,俟于嵎。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虎大怒,腾而奔。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B.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C.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D.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龆龀”指儿童换牙,文中指的是进入童年时期。古人常用生理特征来代指年龄,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
B.“鳏”是对无妻或丧妻者的称谓,文中指的是丧妻。古代有“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的说法。
C.“昆弟”即“兄弟。”“昆”指哥哥。“昆弟之好”指兄弟般的情谊。
D.“七十岁”被称为“古稀”,“六十岁”被称为“花甲”,“八十岁”被称为“期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国瑞家境贫寒。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五个孩子。冬天看日色早晚,抱孩子们晒太阳取暖。太阳在东边,就把孩子们排列在西边墙根下,反之亦然。
B.万清兄弟相互友爱。在城西坪除虎患时,长清、庆清想帮助哥哥,想一起前往,万清出于安全考虑,呵斥他们,叫他们回去。
C.万清兄弟作战勇敢。每次出战,兄弟五人同时上阵,那情势就像一字长蛇阵,而他们的弓箭依旧百发百中。
D.万清兄弟很孝顺。在父亲晚年时,把他接进官府供养。江国瑞年轻时未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妻着败絮,五子裸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
(2)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