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面句中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刘病日(病重)告诉不许(告知)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B.臣郎中(授官)蒙国恩(寻求)侍东宫(充当、任)
C.奉圣朝(及、至)淋浴清化(蒙受)夙疾病(绕)
D.供养无(主人)不赴命(致辞)实为狼狈(难堪)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表闻。 ③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⑤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至今日。
⑦是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闻。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⑦D.②④⑧
【小题3】(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作者痛说自己童年的不幸遭遇,力陈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为不能做官着力铺垫,写得凄婉悱恻,令人同情。
B.第2段,作者陈述自己因官府逼迫,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从情、理两个方面陈说,写得诚挚恳切,让人感叹。
C.本文前两段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后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真情,成功地将记叙与抒情相结合,打动了晋武帝。
D.最后一段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3-13 11:3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险衅,夙遭闵凶介词,因为
B.而刘夙疾病被……缠绕
C.九岁不行不可以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
【小题2】(小题2)对《陈情表》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就被迫改嫁,李密是由祖母抚养成人的。
B.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C.李密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愿望,又表达了对晋武帝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忠心。
D.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召,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的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最终让君王收回成命。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用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B.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C.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D.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小题4】(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交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   徒:弟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皆天下之贤才     古之学者必有师
B.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小学而大遗
C.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非亲旧为之请属    窃为大王不取也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小题4】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对快乐的认识的一项是( )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⑥《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
B.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
C.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是认为它有孟子的风格,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
D.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表达了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的高度推崇。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②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③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同类题3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过蒙拔 擢:提拔
B.以刘日薄西山   但:只是
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微不足道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但以刘日薄西山
A.圣朝孝治天下B.谨拜表
C.臣险衅,夙遭闵凶D.猥微贱,当侍东宫
【小题3】这两段文字中,作者不应诏所用的“武器”是( )
A.圣朝以孝治天下
B.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报养刘之日短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小题1】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成人 俾:使
B.吾虽不及姑 事:侍奉
C.此死也   狱:监狱
D.屡而叹  废:停止、搁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B.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C.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D.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之父为官清廉,俸禄微薄,他不让俸禄有节余是因为他认为俸禄有节余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B.欧阳修的祖母去世后,无论“岁时祭祀”,还是“间御酒食”,欧阳修之父都会流泪,为不能好好奉养她而终身感到遗憾。
C.世间治狱的官吏每每想要置犯人于死地,欧阳修之父却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为的是不让被处死的人有遗恨。
D.欧阳修年幼丧父,太夫人以“汝父之志”教育他。告诫他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不必施与众人,有仁爱之心即可。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2)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清•陆继辂
君姓管氏,讳世铭,字缄若,所居曰韫山堂,门下士因称韫山先生,故韫山之字特著。曾祖枪,刑部郎中。祖高,雍正间举人,广东盐场大使。父基承,国子监生。祖、父俱赠朝议大夫、浙江道监察御史加二级。祖母徐、母王,赠恭人。君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四十三年进士,引见以主事用,分户部行走。旋补山东司,充军机章京。擢云南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六十年,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奏留军机处。嘉庆三年,转掌广西道。
故事,部郎充军机章京者,改官御史,即罢直;或经军机大臣奏留,其仪注仍如司官,不得专达封事。君少读史,慕汲黯、朱云之为人。及成进士,金坛于文襄公实为总裁。文襄好士,所援引,或数年至卿贰。君旅进旅退,未尝独求见以所能自异。文襄卒,和珅浸用事,君益忧愤,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和珅微有闻,而章佳文成公方倚君如左右手,猝未有以中伤君。君既擢御史,则大喜。夜起,彷徨中庭,构疏稿未成,而仍留军机处命下,俞文成公请也。君废然入谒文成公,自言愧负此官。文成知君意,慰之曰:“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盖文成期君大用,不欲君以击奸获谴,其用意至深。君亦感悟,稍自韫晦,而讽谕之意一以寓之于诗,今所传《韫山堂集》是也。后四年,朝廷行大赏罚。薄海臣民,欢呼相告语,而君已前殁,不及见。呜呼!可哀也已。
卒于嘉庆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春秋六十有一。配恭人张氏,以五年十一月日,合葬阳湖新塘乡之原。子学洛,候选知州,后君十一年卒。孙绳莱,慷慨尚气节, 习君者,以为酷似君。用形家言,于君既葬之十八年,始立石君墓而征文于继辂。继辂既与绳莱游处,有多获交于君及门弟子,熟闻君之志行,不可以不文辞。因系以辞曰:
君子小人,消长固有时耶?胡四凶之诛殛,必有待于重华?呜呼!君虽赍志以殁,而庆慰之意,当无间于死生。后之人尚读君之遗诗,而信余言之有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见以主事用:任用
B.文襄卒,和珅用事浸:渐渐
C.不可以不文辞:辞别
D.君虽志以殁赍:带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管世铭为人“慷慨”的一组是(   )(3分)
①分户部行走②慕汲黯、朱云之为人③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
④夜起,彷徨中庭,构疏稿 ⑤自言愧负此官 ⑥熟闻君之志行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世铭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中进士后,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皇帝才得以凭主事的身份到户部履职。
B.管世铭不满和珅,并上书抨击他,但在文成公的保护下,不但没有受到陷害,反而学会了韬光养晦。
C.管世铭勤勉尽责,嫉恶如仇,当听到升任御史时半夜跃跃欲试,又听到奏留军机不得上封事而沮丧。
D.管世铭去世后18年,他的孙子管绳莱邀请作者撰写墓表,以告慰壮志未酬,郁郁而终的忠臣英魂。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旅进旅退,未尝独求见以所能自异。(3分)
(2)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3分)
(3)君子小人,消长固有时耶?(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选自《世说新语 赏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