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犹蒙育(怜惜)
B.不名节(自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别)
D.臣不犬马怖惧之情(尽)
【小题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译文:我想圣明的当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如此优厚,我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乌鸟还有感情,我希望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小题3】对上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的前面几段重在于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选文则重在于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时要尽忠,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选文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3-20 09:18: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历职:曾经任职
B.但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沉重
D.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州司临门,急星火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B.①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②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C.①但刘日薄西山②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日短也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水上封事
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教之风矣 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  根本:植物的根
C.为此也 良:的确
D.察安危之 机:机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功既难/吾还也
B.疮痍未复/倚柱
C.是古人譬之种树/臣供养无主
D.凡此数/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鞋袜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含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过即政,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5分)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盛孝章书①

孔 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据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

(注)①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汉末为吴郡太守。为人器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孙策平吴会后,因为妒忌盛孝章的名望,把他囚禁起来。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以救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B.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C.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D.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故吴越地。《滕王阁序》“目吴会于云间”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
B.传,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另一类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文中指的是第一类。
C.筑台,即建造游观之台。文中燕昭王筑台是招贤之意。
D.表,指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不悉,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
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勉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想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依曹操。
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
曾国藩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也。
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是也。蕙西常言:“‘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我两个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于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
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兄国藩手具。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制义:八股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未沸之汤:热水
B.我两个颇有此风味风味:美味
C.科名者,食禄之也阶:途径
D.万不可以兼营并骛:追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图自卫其身勇气闻于诸侯
B.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彼且奚适
C.然则特患业不精耳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吾掘井多无泉可饮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然而并没有趾高气扬,在他的书信中流露出浓浓的手足深情,有对兄弟的谆谆教诲,也有对兄弟的殷切期望。
B.曾国藩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得出治学方法,说自己“平生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话语中流露出的是自悔和惋惜,教给弟弟们的是教训更是经验。
C.作者认为自强自立莫过于求得生存,农工商靠力气生存,读书人靠智慧生存,只要业务精通,都可以生存下去。
D.作者引用朋友的话,用挖井来比喻治学,是说学习贵在专一,贵在有恒,并以此告诫弟弟们,只有彻底抛开其他事情,才能有所成就。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3分)  
(2)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4分)  
(3)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3+3+3+6)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溢:充满而流出来
B.天下之所恃以无忧恃:依仗、依靠
C.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打开、发送
D.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治:研究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对太尉韩琦的仰慕、敬佩之情的一组是(3分)①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③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④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
⑤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⑥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以为文章是作者气的外在表现,有其气必有其文,而专学为文,是写不出好文章的。B.苏辙十九岁时发现自己的交游甚窄,不利于文章的进步,所以决定离家出游。C.苏辙在书信中表达了欲拜谒韩太尉的深挚愿望和优游四方以有益于治文为政的打算。
D.文章援引司马迁言论和例举孟子游历天下、广为结交的事实,从外在阅历和内在修养两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3分)
⑵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