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之论备矣备:完备
B.人君又安能安:怎么
C.要在以势驱之耳要:关键
D.不亦鲜矣鲜:新鲜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B.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遂与之俱出
C.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D.宜乎臣之噤口卷舌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A.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
况忠直者乎!
B.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C.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
忠直者乎!
D.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
忠直者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4分)
译文:  
⑵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5分)
译文:     
⑶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3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12 10:3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宠命优渥——优渥:优厚B.朝不夕——虑:保证
C.日西山——薄:迫近D.更相为命——更相:交互
【小题2】【小题3】下面四个句子中,“之”作代词的一项是(  )
A.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之二虫又何知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小题4】【小题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矜”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在故老,犹蒙育 ②本图宦达,不名节 ③愿陛下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B.①与③相同C.②与③相同D.①②③都不相同
【小题6】【小题7】对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把我的心情愿望传达给您。
B.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当备犬马以酬谢陛下的知遇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能听到您的心声。
C.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能听到您的心声。
D.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当备犬马以酬谢陛下的知遇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希望把我的心情愿望传达给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
予见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善。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补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鸣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
公生十年,而先君宣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
虽禁军,宜为我尽力。”早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提成,水至提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愚皆咨嗟出涕 无:无论
B.秋七月病   被:遭受
C.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安  乃:才
D.以水之再至 虞:盼望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有很高的声望,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吴越的百姓,当地的君子,还有太学生,都纷纷表达悲痛之情。
B.苏轼自小聪明且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教授他诗书,他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C.苏轼知道欧阳修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于是写了《论刑赏》一文,欧阳修看后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
D.苏轼爱憎分明,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且见义勇为,但也因此一生常常困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2)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3)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辨 奸 论
苏 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利害夺其外也夺:改变
B.亦容有未必然也容:容许
C.好贤之相好: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被: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读书,作者说,凡是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重用。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 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 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本文作者______,根据以下释义“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可填写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小题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求木之(________)者  (______)恶
【小题3】解释加点字词
(1)百元首(________)    (2)承天命(________)
(3)终者盖寡(________)  (4)能而任之(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B.帝王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当他产生骄傲自满时,就应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样宽广低下,有能容纳百川的胸怀。
C.帝王担心自己偏信谗言邪说,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恶,将要施恩奖赏人时,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爱而赏错。
D.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
【小题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求木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
③人君当神器
④岂取易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
苏颂
中书舍人新淦孔公,讳文仲,字经父。其先出鲁曲阜苗裔宣圣之后,公之六世祖绩为唐吉州衙推卒官,因家新淦,新淦今升为军,号临江。尚书后部郎中,赠正议大夫,讳延之,公之父也。公世儒者,少禀义训,知自刻苦,经、史、子、集,无不识于心而诵于口。其议论泱洽,讲解精辨,诸宿儒往往不能出其右。嘉佑六年,廷试擢进士丙科。公以文名振场屋。满岁,用荐举升出风口州军事推官。
熙宁三年,诏举贤良方正之士。龙图阁学士元公绛以公应诏。召试秘阁,论在第一,对制策入三等上。是时朝廷方大有为,辅臣建议以谓祖宗法度至此已敝,当悉更改。而公之策不以为便,故执政疑之,奏黜不收,趣还本任。
未几,公丁内艰。服除,除充国子监直讲。时学才方用五荆公经义进取,以公不习是学,换三班院主簿。后改著作佐郎,通判保德军。军城依山居,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又艰于出郭,公奏展城围其泉郭内。元丰八年夏,上覃恩转承议郎。
今上初纂嗣,太皇太后同听政,相司马文正公,稍复故事,擢用旧人。元祐元年,擢公为礼部员外郎。神宗庙配享功臣,众意多在王荆公。公曰:“精忠贯天地,功利及社稷,赠太师郑国公富弼乃其人也。”众不能夺,卒用郑公配享。
二年,自朝奉郎起居舍人拜左谏议大夫。前后陈数十事于上,或用或不用,义之所在,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未几,迁中书舍人。偶寒疾,未拜命,犹谓所言未尽,惓惓不已。
明年春,同知贡举。尝谓士之挟艺以干进,升黜当否,系有司之勤惰。于是昼则据案以稽参程衡,夜则篝灯以点定朱墨。前日之病犹未间,而治事不废。同僚觉其剿瘵,因语以法有疾许先出,不尔且就枕,毋宜自苦如此。公曰:“居其官则任其责,岂敢以疾自便。”其勤如初,卒至于大病。及事毕,奏牓归第,未旬朔,三月二十一日以不起闻。两宫览奏恻然,下诏厚恤其家。及丧归,又命其季弟集贤校理平仲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士大夫识与不识,闻之皆失声嗟悼,以为朝廷丧一直臣。
公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与人交不为苟合,久乃见其情至。其接物以诚无外饰,多此类也。性喜饮酒,饮益多而色益庄,其中皞皞然若有所得。享年五十有六。死之日家无余贮,惟有书五千卷,皆手自校缉者,遗文若干。
予摭众人之言及尝所闻见者以为之铭。
(选自《苏魏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苏颂,北宋哲宗朝左宰相。②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③辅臣:和下文的“执政”,都指宰相。④配享:合祭,祔祀。指功臣附祭于帝王宗庙。享,通“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举升台州军事推官   用:因为
B.是时朝廷方大有为 方:正
C.稍复故事 故事:旧例
D.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   誉诽:赞誉,毁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仲的造福是孔圣人的后代,他的六世祖孔绩做过吉州衙推卒官,后在新淦县安家了。孔文仲的父亲被追赠为正议大夫。
B.嘉佑六年,孔文仲在廷试中被拔擢为进士丙科。他的评论言论透彻贯通,讲解深入明晰,素有声望的儒士都不能超过他。
C.孔文仲受皇上特派主持进士考试。他日夜辛劳,批阅考卷,以致积劳成疾。同事让他去求医,他不愿意,最终大病一场,不久去世。
D.孔文仲喜欢喝酒,喝得越多,脸色就越庄重严肃,脸上还一副自得的样子。五十六岁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只有五千卷书籍和他遗留的若干篇文章。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又艰于出郭。
(2)公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请简要概括孔文仲的才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