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险衅,夙遭闵凶介词,因为
B.而刘夙疾病被……缠绕
C.九岁不行不可以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
【小题2】(小题2)对《陈情表》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就被迫改嫁,李密是由祖母抚养成人的。
B.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C.李密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愿望,又表达了对晋武帝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忠心。
D.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召,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的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最终让君王收回成命。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用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B.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C.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D.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小题4】(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0 04:0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以闻。

(李密《陈情表》)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供养无,辞不赴命     主持、做
B.本图宦达,不名节     自夸
C.日西山,气息奄奄     迫近
D.矜悯愚诚,臣微志     听信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外无期功强近亲 臣进退,实为狼狈
B.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之进退,实狼狈     况臣孤苦,特尤甚
D.州司临门,急星火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
B.古代任命官职叫“除”,文中出现的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还有“授”“征”“迁”“领”等等。
C.“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D.“表”即“奏表”,是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水上封事
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教之风矣 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  根本:植物的根
C.为此也 良:的确
D.察安危之 机:机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功既难/吾还也
B.疮痍未复/倚柱
C.是古人譬之种树/臣供养无主
D.凡此数/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鞋袜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含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过即政,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5分)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5分)

同类题3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指出各句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育。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更加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够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    )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5分)
②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这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节选自《与高司谏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   忤:违背
B.亦将闵足下不能 闵:怜悯
C.此君子之贼也  贼:盗贼
D.庶乎饰已不言这过 庶:希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B.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C.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D.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宰相,是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与丞相是同一个官职,各个朝代的称谓是相同的。
C.黜,本义是“黑暗”,在文中引申为“废,贬退”之义,指官员被降职或被罢免官位。
D.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在信中称赞范希文刚正好学、有政绩,指出高司谏顾惜官位利禄,不敢主持公道忤逆宰相。
B.高司谏之卑鄙在于干了“毁贤”的勾当后,还要装作“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作者生动地写出了他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
C.作者对范希文品质、学识和为政才干的赏识与推重,目的在于衬托出高司谏卑鄙小人的丑恶面目。
D.作者在信中既表达了对高司谏为老母亲着想的理解,又对他的行为表示愤慨,这说明作者内心是充满矛盾和无奈的。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2)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这不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⑥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谄媚,卑屈。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戚施:驼背,腰直不起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ī):诽谤非议。⑥梧,梧桐。槚,即楸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崖县: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将:助长
D.于是诽谤之兴焉狱:监狱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能言上人能诗者欲人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诗闻于杭之人矣不赂者赂者丧
C.莫不有裨世教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不师古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入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小题4】(小题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