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大指自喜所长,不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亦皆之,无以为意者易:惊讶、觉得奇怪
B.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诚恳、恳切
C.大指自喜所长,不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
D.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区区:小、少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朱碧潭对诗歌痴迷的一项是
①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②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
③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
⑤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⑥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碧潭年轻时曾登临匡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启发,于是学习做诗。
B.朱碧潭在吏人带领下前去见知府时,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碧潭虽然没觉得有什么不敢接受的,但是还是很有礼貌的行礼之后才坐到上宾之座。
C.朱碧潭以一介布衣同知府相交,导致大家的毁谤妒忌,虽然知府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与他交往,但朱碧潭的诗因此逐渐被人们知晓看重也是事实。
D.朱碧潭刻苦专心地做诗,死后作者为其诗作序。作者说并不希望因此使朱君的诗歌流传后世,这是作者谦虚的说法。
【小题4】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2分)
②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12 11:57: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有删改)
①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②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韩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划线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遭闵凶  夙:早时 请归取其    孥:家眷
B.门衰薄  祚:福分 久远者 图:考虑
C.沐浴清  化:教化 宜其家者    业:继承
D.犹蒙育  矜:持重 无涯之 戚:忧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指汉代以来荐举人才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B.“期功”中的“期”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是指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
C.“东野”,即孟郊的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则称名,字一般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斗斛”,古代容量单位。唐朝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就是指微薄的俸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陈情表》的①②两段内容是从侧重叙述祖孙之情从而推进到君臣之义上,在第②段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B.选文《陈情表》的第③段李密首先称赞晋武帝以孝为先的治国之策,然后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明作为先朝旧臣不能在新朝为官的原因和苦衷,最后以祖母供养无主、年老待奉来婉辞征召。
C.选文《祭十二郎文》的第②段“吾年未四十……而齿牙动摇”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起转接作用的“而”字,意思是说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过早地就衰象毕露。
D.选文《祭十二郎文》采取韵散结合,以散为主的形式来表达内容。作者联系自己的身世,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析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慈父背见:看见。B.舅母志夺:改变。
C.臣洗马 除:除去。D.责臣慢逋:逃脱。
【小题2】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臣险衅,夙遭闵凶。B.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表闻,辞不就职。D.是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3】以下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分)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3分)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纯实不   欺:欺骗B.不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其意 申:施展D.召君其制 问:询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小题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情表 ·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矜名节 矜:自夸
B.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尽
【小题2】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御史的一种,隋朝设置。监察御史不仅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行政官员之权力,并对府州县道等衙门进行实质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范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权益,或者是成为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B.“孝廉” 本意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指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又称《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枢密院是古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主要掌管军政。
【小题3】下列对最后两段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前面几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这两段则重在陈情晓之以大义。
B.这两段在陈情中既表述了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应该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这两段文字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①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②而东,如是者数矣。
注①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②挈挈:急迫的样子。ZXXK
(二)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B.乃见取幸:幸亏
C.不相师耻:以……为耻
D.仆道不笃:深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故圣益圣,愚
不事师
B.由魏、晋氏
是得狂名
C.爱其子,择而教之
环顾其中,未见可
D.辄哗笑,以为狂人
患在好为人师
【小题3】 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柳两文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象立论。
B.韩文侧重批判“不屑从师”,柳文侧重论证“师道之衰”
C.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对处于逆境中的韩愈进行声援。
D.柳文主要使用例证法,韩文则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法。
【小题4】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3分)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