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革除了右丞相,而兼任枢密使。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贾余庆等人请求朝廷把他派到元京大都去。
C.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奔走在草野间,歇宿于露天,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而没有互相遇见。
D.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实在是没料想到他们能够归还我的衣帽,让我能重新见到太阳与月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9-15 01:0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一)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学.科.网
(张溥《五人墓碑记》节选)
(二)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赵继鼎《明史·周顺昌》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B.抶而之仆:倒地
C.曲为解谕:解释,告知
D.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国门:京城之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犹记周公被逮师道不传也久矣
B.则噪相逐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手掷锒铛地月出东山之上
D.顺昌自诣吏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都极力渲染了苏州市民反抗的激烈以及魏忠贤走狗们的狼狈相,表现了市民们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B.《五人墓碑记》中张溥认为:“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作用,这是非常可贵的。
C.《明史·周顺昌》把斗争细节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样写既交代清楚了人物事迹和斗争场面,又能把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来,以达到表彰英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D.为义而生,为义而争,为义而献身。周顺昌和五位义士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孟子的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2)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 弥: 更加
B.不见于言可也 言: 著作
C.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D.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 摧:  挫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草木鸟兽之为物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可知“立言”是不能依靠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自我修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2)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3)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人君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②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B.①承天命(景:大)②能终者盖寡(克:能够)
C.①夫在忧(殷:深切)②能见可欲(诚:如果真的,表假设)
D.①则思谦冲以自(牧:放牧)②能而任之(简:选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罚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②秋毫不敢有
B.①择善从之②终苟免不怀仁
C.①震之威怒②既得志,则纵情傲物
D.①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人才实在繁多,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ZXXK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阡,墓道,泛指坟墓。②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葬日皆卜筮决定,若吉,方能行事。③矧,况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离骚》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古人常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
B.戌,地支之一。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纪时。
C.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父亲为吏清廉,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同时居官仁厚,竭力为死囚谋生路。
B.欧阳修的母亲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作者列出所得封赠名号和官名,表明自己并未辜负父母的期望,呼应开篇“有待”。
D.全文构思巧妙,一碑双表,叙写父母往事,甸甸人情,表达了孝敬父母的主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2)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同类题5

文学文阅读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荚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课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
B.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讳:忌讳
C.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D.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岸:高傲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颇以远大相期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欲归为弟畅言 公为我献之
D.谏而不从,遂薄其人  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小题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