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武平产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彩,性驯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即悲鸣而下敛手就制必寝皮乃安甚者抱皮跳踯而死
(《警心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5-12 04:2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甘 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霁:(怒气)消除
B.不佞何以当之不佞:不才
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怿:高兴
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墨:错判官司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B.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史册所书,晨星落落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小题4】(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3分)
译文: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3分)
译文:
(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4分)
译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日:“我有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子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B.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本义是月圆,后也指望日,指农历的每月十六。
B.“斗”是古代盛酒的器具,《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的“玉斗”就是指玉制的酒器。
C.“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天帝就任命了河伯管理河川。
D.“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依教奉行,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赤壁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赤壁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赤壁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赤壁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赤壁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赤壁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2)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 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jui杙yi、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B.莫不病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4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分)
(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州韦使君1新堂记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2。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3,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4。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5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6

注:①韦使君:韦宙,公元812、813年(元和七、八年)间任永州刺史。②九疑: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③蛇虺(huí悔):一种毒蛇。蟠:盘屈而伏。④蠲(juān捐):清洁,使动用法。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⑤溶漾:水动荡的样子。纡(yū迂)余:曲折萦绕。⑥“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小题1】从上下文看,第③段韦使君眼中的“异”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小题2】第③段在描写景物上很有特色,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小题3】文章立意与《种树郭橐驼传》有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4】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文章开头气势不凡,有悬岩万仞之陡峻,寥寥数字,既写出了永州山水的诡奇,寓造之难;同时也暗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B.第②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此处为一伏笔,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的浚治和新堂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
C.文章绘景状物,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通过韦君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
D.第④段连用六个反句,层层深入,肯定了韦使君“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晓”的志向。
【小题5】分析文末柳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深谷 临:靠近
B.教使之也 然:这样
C.其之滫 渐:渐渐
D.乎动静 形:体现
【小题2】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的区别在于: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B.兰槐的跟叫作芷,芷虽然“质美而香”,但如果“渐之于潃”,君子就不愿接近他,百姓也不愿佩戴它。
C.第一段中,作者以“登山”“临谷”两个比喻来论证“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D.选文体现了荀子说理形象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喻体,通篇设喻,同时注重对比分析,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