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矣!惑:糊涂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方面学习山之高而止穷:穷尽
C.不相师耻: 以…为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界,边际。
D.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久矣是岁,元和四年
B.则群聚笑之攀援而登,箕踞
C.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D.句读不知,惑之不解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小题3】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 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4 09:59: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欧阳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兵食,慎敕有司谨之。”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民言水旱,一农田敕限,甚者笞绝之。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出,是三者,物之易见也。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仁人之心易恻也。以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告易之仁,然吏一之,几不得达。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心不得达于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尔。可胜叹哉!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
(选自《欧阳修文选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兵食亏:短少
B.皆望风民言水旱恶:凶狠
C.告易之仁恻:同情
D.然吏一之壅:堵塞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农田敕限而吏徒畏约束苟自免尔
B.甚者笞绝之仁人之心易恻也
C.诉于开封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
D.与赤日出使上有恻之心不得达于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4分)
(2)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3分)
(3)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3分)
【小题4】作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的目的是什么?(3分)

同类题2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矜节 名:名声
B.宠命优    渥:厚
C.相为命 更:更加
D.保余年 卒:终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育 ②本图宦达,不名节
B.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C.①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②但刘日薄西山
D.①报养刘日短也   ②非独蜀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所希冀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题4】以下对选文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头就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不仅合情,而且合理合法。
B.文中自陈宦历部分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感情至为恳切。
C.这两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文中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过秦论(中)
贾 谊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 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 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小题1】对下列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称帝,以四海  养:养育
B.强侵弱,众寡 暴:暴利
C.建国立君以天下  礼:礼待
D.既元元之民得安其性命   冀:希望
【小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斐然乡风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C.是以诸侯力政D.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小题3】下列加粗字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意。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2)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
(3)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选自《报任安书》)
【小题1】(原创)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胜记     胜:尽,全
B.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察,考证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责罚
D.垢弥甚耳     弥:更加
【小题2】(原创)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项是
例:重为乡党所戮笑
A.屈原放逐
B.虽万被戮
C.下流多谤议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小题3】(原创)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在教育方面,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倡“有教无类”。
B.左丘,即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太史。《春秋左氏传》《国语》的体例分别为编年体和国别体。
C.《史记》体例通常是,“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历法等,“表”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D.《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一封回信,信中叙述了众多前人的不幸与自己所受的不公待遇,主要目的是安慰友人。
【小题4】(原创)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