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欧阳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兵食,慎敕有司谨之。”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民言水旱,一农田敕限,甚者笞绝之。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出,是三者,物之易见也。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仁人之心易恻也。以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告易之仁,然吏一之,几不得达。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心不得达于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尔。可胜叹哉!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
(选自《欧阳修文选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兵食亏:短少
B.皆望风民言水旱恶:凶狠
C.告易之仁恻:同情
D.然吏一之壅:堵塞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农田敕限而吏徒畏约束苟自免尔
B.甚者笞绝之仁人之心易恻也
C.诉于开封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
D.与赤日出使上有恻之心不得达于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4分)
(2)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3分)
(3)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3分)
【小题4】作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9-28 06:08: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任烦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式样
C.因公解职累:积累
D.为相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3分)
⑵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3分)
⑶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 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ó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3】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小题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小题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  余嘉其能行古
【小题6】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C.而耻学于师 拘于时,学于余
D.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小题7】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B.而耻学于师
C.吾从而师之D.小学而大遗
【小题8】填空
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____”,作品集有 《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9】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注】①报罢:科举落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试以《铜鼓赋》,立就:完成
B.君必能其词举:推荐
C.尤才力所至纵:充分发挥
D.后绝不欲人述其吏云治:治事的成绩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都直接表明袁随园君有才气功力的一组是(3分)
①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③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④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
⑤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⑥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枚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但被排挤外放做知县,于是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能创作诗歌。
B.尹文端任总督时,最了解袁枚的才能。袁枚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C.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袁枚的游踪。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全都表现在袁枚的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
D.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3分)

(2)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3分)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6处)(3分)
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故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
(节选自顾炎武《初刻<日知录>自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姚姬传①南归序
(清)刘大櫆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丈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②王文成: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死后谥号文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闻姬传已举于而来乡:乡试
B.余甚之畏:畏惧
C.谓之天漫:欺骗
D.遂之以为臣传赠书: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世父则南青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B.父携至京师吾还也
C.归姬传相见孰君少长
D.诸贵人皆大惭于是项王悲歌慷慨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A.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B.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C.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D.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写于姚鼐离京准备南归之际,作者在文中热情赞扬了姚鼐的诗文才华,并借用孟子的话表达对姚鼐的厚望。
B.作者忆及与姚鼐伯父交往的情景,既有时光流逝、情谊尚在的感喟,又在与姚鼐的对比中,透露出自己老而无成的慨叹。
C.文章举王守仁为例,说明第一流人才不应当只想做大官,或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建立功业,而应努力成为有道德的圣贤。
D.文章以勉励姚鼐志当存高远为中心,用议论开篇,中间夹叙夹议,尾段点明写作缘起,全篇文辞简约,感情真挚恳切。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4分)
(2)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3分)
(3)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