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掖今世说业序》)
【小题1】用斜线“/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5分)
【小题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摇银摇。(1分)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4 04:1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A)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D)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E)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F)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G)亦去之。
【小题1】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A(   ) B(   ) C(   ) D(   ) E(   ) F(   ) G(    )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远(以……为边邑)
B.晋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言,道)又欲其西封(扩张)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缒而出,见秦伯B.济而夕设版焉
C.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小题4】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小题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用亡郑以陪邻B.若不阙秦,将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D.且置土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意者夫子未仁与?人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也,吾语汝。汝以仁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1)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

(取材于《孔子家语·在厄》)

注释:(1)伯夷、叔齐:与下文中的比干、关龙逢、伍子胥均为古代贤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讥皆中诸侯之病   刺:指责
B.君子无所   困:贫困
C.由未之也   识:懂得
D.吾为尔   宰:管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路出陈蔡 且芝兰生深林
B.乃召子路问焉 夫子推行之
C.人弗吾信也 行久矣
D.汝以仁为必信也   为善天报之以福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使徒兵距孔子
于是派兵阻拦孔子
B.外无所通,藜羹不充
无法和外边取得联系,连粗劣的食物也吃不上
C.奚居之穷也
怎么处境如此困穷呢
D.夫子何病焉
先生有什么病呢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 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
②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蔡的大臣害怕孔子帮助楚国,所以派兵阻止,不让孔子到楚国去。
B.孔子在陈蔡陷入困境,但他还在给弟子讲授学问,并不停地弹琴唱歌。
C.孔子用伯夷、叔齐等人的事例告诉弟子应坚持理想,不要被困难吓倒。
D.通过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之间的问答,可看出颜回更受孔子赞赏。
【小题6】被困陈蔡时,孔子提出了“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这个问题,与三位弟子探讨儒家学说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以致于到了现在的地步。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三位弟子对此问题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②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③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④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 ②咒:祷告。
【小题1】第①段交代了龙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3】翻译句子
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小题4】本文第②段在表现手法运用上很有特色,请选一角度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报孙会宗书 

杨恽

①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②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③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有删改)

注西河:孙会宗的家乡。
【小题1】杨恽认为孙会宗写给他的书信表面上看是“殷勤甚厚”,实则□□□□□□。
【小题2】第③段中作者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全文看,孙会宗在信中指出杨恽的“所不及”具体可能有哪些内容?
【小题4】下列对“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品行高雅并且懂得我的人,仍会被世俗之风所击到,又能有什么可以称颂的呢?
B.哪怕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世风而倒来讥刺我,怎么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
C.即使是一向了解我的人,仍然会顺随世风而侈靡,哪里还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呢?
D.哪怕是很懂得我的人,还是会被世俗之风所裹胁,还能拿什么来称颂我呢?
【小题5】清人余诚评此文道:“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试举文中一例,说明你对“平直处皆曲折”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