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合者也。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困穷:贫穷
B.其为文抑扬感激感激:感动
C.而独韬藏抑郁抑郁:忧郁
D.亦自负其所有者自负:自恃
【小题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
A.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
B.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
C.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
D.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小题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4分)
(2)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4分)
【小题4】从文中看,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4 04:20: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川泽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B.云销雨霁:雨过天晴
C.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D.飞阁流丹,下无地临:靠近
【小题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小题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愤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2分)
译文: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4分)
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吾妻来归( )③殆有神护者(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鸡栖于厅 而母立于兹
B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母立于兹     久不见若影
D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同类题4

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小题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0分)
儒者可与守成论
苏轼
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焉。虽欲辞之,岂可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为司徒,而五教行,弃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不能免者也。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
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至秦之乱,则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虽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是以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谋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故陆贾讥之曰:“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叔孙通亦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于是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一代之法。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
夫武夫谋臣,譬之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宋襄公争诸侯,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此以五谷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洮,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此以药石养生者。善夫,贾生之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夫世俗不察,直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东坡文集卷四十》)
【注】①契: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任司徒,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②弃:周族的始祖,被尊为“百谷之神”,所以叫“后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麟凤,鸟兽焉萃:聚集
B.虽辅以仁义稍:稍微
C.于是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酌:斟酌,考虑
D.身夷而国蹙:窘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逃之不能免者也惜其用武不终也
B.然所用之人,常先智勇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
C.此以药石养生者其下圣人远矣
D.直攻守为二道时予方讨贼督师桂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上古三代以杰出贡献和文德教化而赢得天下从而安守天下,继而阐明刘邦凭借武力取得天下却缺乏文士治理天下。
B.文章最后用精当的比喻,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论证武夫和文士在攻守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而总结了文人用于守成的观点。
C.作为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策论,从多个角度雄辩地阐释了儒者对于守成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思想。
D.本文多用结构对应的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既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更体现了论说文雄辩的色彩,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于 是 益 修 其 政 明 其 教 因 其 民 不 易 其 俗 以 是 得 之 以 是 守 之 传
数 十 世 而 民 不 叛 岂 有 二 道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4分)
(2)此以五谷伐病者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