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养 晦 堂 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势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余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①翘然:翘,音qiáo,翘然,意气饱满的样子。②厮役贱卒、污行贾竖:现犹称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贫而富觊:希望。
B.率常终身幽默幽默:沉寂。
C.自以为材智人万万加:多。
D.余为陈所以备:详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翘然思有以上人B.彼岂人异性
缇骑按剑赢而不助五国也
C.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D.故为书戒人暗默自藏
虽无丝竹管弦盛 虽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乃“世人之恒情”,又言及君子的不同作为,在对比叙写中突出了对后者的肯定。
B.作者引用扬雄的话,意在说明“湛于势利,汩于毁誉”之人容易被富贵名誉所累,甚至因此而招来毁灭,只有“高明之家”才能获得神灵的护佑。
C.文章采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阐发了人生不应汲汲于当世之富贵、名誉,而应追求内心的恬淡、安然的哲理。
D.本文虽是为养晦堂作记,但作者实是借机发表观点并勉励友人。文章许多关键语句使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语言上有参差错落之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3分)
(2)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4分)
【小题5】用“/”给下面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音平慎始
(刘蓉《习惯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04 07:2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千里能   ②张元怪,随犬出门
B.①安求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
C.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②若而不收养
D.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横线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寓逆旅,主人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当是时,妇拍儿声
C.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题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③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小题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夏梅说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欲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①,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②,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③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也。
(注释)
①朱夏:《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故称夏季为“朱夏”。
②“廷尉董崇相”二名:董崇相,名应举,福建人,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这廷尉。廷尉,汉时为九卿之一,掌刑狱。南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南都。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③属:通“嘱”,嘱托
【小题1】纵观全文,第一节中的“冷”“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冷:  ;热:    
【小题2】“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原因是
【小题3】对“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一句理解错误的是()
A.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奸巧的人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
B.作者批评那些表面上“趋梅”,实质上是“附热”;表象上是“趋同”,实质上是“附势”;表面上是“趋时”,实际上是怀有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人。
C.作者指出,这些人趋炎附势却不被人察觉,这是因为他善于制造假象,而把本质掩盖起来。
D.作者感叹那些能不计前途而附和处于低谷时的权贵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小题4】本文与《病梅馆记》都采用了  表现手法,都以梅说事,但主旨不同,本文主旨是 《病梅馆记》的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趋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浓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 ,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烬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
坐少选,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土中。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古画囊:从囊中
B.露室宇细:略微
C.视其意况意况:内容
D.坐少选少选:一会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鸾青衿天之苍苍,正色邪?
B.岸北酌贪泉觉爽
C.油而生瞻之在前,忽在后
D.叶君自珍重尔言过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对根据《桃花源记》的文章而绘制的古画的描述文章,文中生动再现了画中奇特的山水、草木、动物、和人物形象。
B.本文境界神奇,色彩绚烂,人物相衬,画面灵动,较好体现了绘画者在画中所渗透的仙风道骨和道家的神秘色彩。
C.本文从开头道士展画入仙境,到结尾道士卷画,自己“若身形却落尘土中”,结构完整,对比鲜明,给人如临仙境的感觉。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画面介绍以描写和记叙为主,总写表达自己的观感以议论和抒情为主。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3分)
(2)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凶  闵:同“悯”,忧伤。
B.既无伯叔,鲜兄弟  终:又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渺小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后土:土地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刘夙婴疾病 吾尝终日思矣
B.臣供养无主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臣进退,实为狼狈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岂敢盘桓,有希冀 若属皆且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不幸和与祖母相依为命,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B.作者强调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既是热切称颂朝廷褒扬孝行,更是为“愿乞终养”设置根据。
C.文末以一个降臣的口吻表达了格外恭谨的想法,“犬马”“怖惧”“不胜”等语,适合一个新朝君主所希望听到的降臣的语言。
D.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李密把对祖母的孝情作了大肆渲染,这种“孝”首先是出于政治的考量,并不真诚。
【小题4】用“/”给下面这句文言文断句。
赏 疑 从 与 所 以 广 恩 也 罚 疑 从 去 所 以 慎 刑 也 当 尧 之 时 皋 陶 三 曰 杀 之 而尧 三 曰 宥 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有改动)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