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复鲁絜非书 
姚鼐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注:①镠(liú):上等的黄金。②漻(liáo):清深悠长。③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山峻崖崇:高大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孺子:读书人
C.必有一当:适当D.近于二公焉殆:大概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阴阳刚柔,本二端奚以知然也
B.品次亿万险以远,至者少
C.文之多变晋,何厌之有
D.文之至者,通神明相与枕藉舟中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B.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C.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D.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小题4】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18 05:4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项脊轩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10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先妣抚(抚摸)之甚厚
B.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以手阖(关闭)门
C.迨(等到)诸父异爨往往(到处)而是
D.风移影动,珊珊(缓慢的样子)可爱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顷之,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
C.而庭阶寂寂呱呱而泣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而母立于兹
【小题3】 最后一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B.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C.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小题4】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题2分)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曾巩

公钱氏也,故为王家,有吴越之地。公幼孤,家贫母嫁,既长,还依其族之大人,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于书无所不,已通其大旨。至于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无不究尽。其见于文辞,闳放隽伟,故出而天下之士,挟其所有,较于有司,常出众上,以其故名动一时。

其为尉,及为秀、婺、邓州,皆有治行。秀州击奸仆强,果于力行。婺、邓更革弛坏,理具设张。为直讲,以能教诱,学者归之。为校理,英宗之初,慈圣光献皇后听政,公三上书请还政天子。为吏部,谨绳墨,选者称其平。为开封,以慈恕简静为体,不求智名,以投世取显。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士以此公。而为公属者,后卒亦心服也。公于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疏。至于利势之际,人所竞逐,公方隤然,迹与众远,故虽有夸者,亦不以公为可忌也。公之为判官也,府尝有狱,或探大臣意,谓欲有所附致,公不为动,徐论其意而已。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类如此也。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公之先,既藉疆土归天子,其后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卒。诏葬和州,子孙因焉。至公,始葬其母于苏州吴县龙冈村之天平山,故今又为苏州人。公讳藻,字纯老,封仁和县开国伯,赐服金紫,年六十有一,元丰五年正月庚寅卒于位。公卒,上驰使临视其家,知其贫,特赐钱五十万,而官其弟及子孙凡三人。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

注:①隤然:无职家居。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书无所不  治:研究
B.故出而天下之士 与:和,跟
C.士以此公    多:称赞
D.子孙因焉    家:安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越:地名,即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等一带的地区。
B.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校理:职官名。文中指专门掌管校勘整理宫廷藏书的官职。
D.绳墨:木工用来打直线的墨线。文中比喻性格端庄正直。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
(2)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小题4】结合第二段,概括钱公为政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与否,请作出判断( )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 )
②夫人之本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  )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
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 )
【小题2】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小题3】用课文原句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
【小题4】最后一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