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小题1】【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介绍,推荐
D.车骑数十人从:带领,使……随从
【小题3】【小题4】【小题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1)夫天下虽不能容,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2)使闾巷小民,聚观赞叹之
(3)夫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4)而欧阳公亦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B.(1)和(2)相同,( 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小题6】【小题7】【小题8】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3分)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小题9】【小题10】【小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小题12】【小题13】【小题14】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4分)
(2)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2分)
(3)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5 12:18: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一日之变也。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4分)
(2)    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3分)
(3)    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皇既,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既   没:通“殁”,死
B.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    起:起事,起义
C.非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相当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长絜大  度:揣度,估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余威震殊俗 不拘
B.迁徙之徒也 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C.然后六合为家   引为流觞曲水
D.天下笑者 吾属今之虏矣
【小题3】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做对比?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题4】翻译句子。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香山雪游记

王衡

余以前岁游真觉寺,订雪盟,比连日雪,乃鼓舞周季良,同客尤伯固等游焉。

甫出门,雪又弥甚,遂遣童子归,将幞被来,而止饭真觉寺。饭已,循堤行,则黄日已云影中。远近诸山黛白错,而东一山受晡1日,色独烂如丹霞,惊睨者良久。比到香山,且昏夜矣,赖夹道积雪奕奕余行。

俄而,星见天井,山僧报晓霁。急起,则千峰一雪,冻云颓倚山头,如醉玉人。乃将诸子涉环翠亭,雪径深二尺许,从者几以双趺2印之。觞数行,转而憩于碧云,余公墓平台,坐林峦中,眺雪颇胜。已,乃从旧道归,则昨日之丝者茧,环者化为玦矣。

因相与错叙其今雪氆毸3款舞,且倦且骄;旧雪晶明,灏溔4积矣。试从卑望高,仰面不见山;若登高临远,则如身在净界,视大千沙砾,皆净土也。其封谷完,其揣树密,其印沙如鸟篆,其附城郭若鱼丽5。其幕红寺,衬落叶,俄浅绛,俄又淡黄,种种作态可喜。至于寒雁空横,素凫旅坐,暗泉界响,老松低枝,枯芦有声,村火斜岀,于是间更有深致。吾曹戴高檐帽,披貂衫,奔车鞭蹇,争相指盼,以为山林入吾画图,而亦知吾曹山林画图中人耶?

季良叫曰:“此致佳,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余曰:“噫嘻!子欲得雪之不消,则为玉,为盐,为絮,为练,种有几似矣,实非。”傍一客应曰:¨然。雪则何必不消,顾吾辈雅善消雪,彼热肺肠子封帘守户者,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余曰:“毋!人各有适。子以徽之舟为矣乎?则风不出、雨不出之叟亦能笑人。”顾谓伯固子弟图之,余姑为之记。时万历庚寅阳月六日也。

(取材于《明文海》)

注释:(1)晡(bū):申时。(2)趺(fū):脚。(3)氆氇(péi sāi):形容鸟羽张开的样子。(4)灏溔( hào yǎo):形容水无边际的样子。(5)鱼丽:古代战阵名。
【小题1】文中“徽之舟”是指“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囚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黄日已云影中 逗:停留
B.赖夹道积雪奕奕余行   道:引导
C.因相与错叙其胜:美景
D.子以徽之舟为矣乎    至:到达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公墓平台    二虫又何知
B.而亦知吾曹山林画图中人耶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子欲得雪之不消 异乎三子之撰
D.种有几似矣,实非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雪氆毸款舞,且倦且骄
今日大雪翩翩飘落,我们在雪中走得疲倦又感到满足
B.其封谷完,其揣树密
那雪把整个山谷完全覆盖了,把树包裹得严严实实
C.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
不过哪里能得到永不消融的雪来赏玩呢
D.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
我们还能凭借这片刻观赏所得来傲视那些在雪中闭门不出的人
【小题5】文中“于是间更有深致”,意思是种种景象在雪中更富情趣。请结合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具体景象,谈谈对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