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 彘:是指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  妻适市来 适:到;往
B  妻止之曰 止:制止;劝阻
C  特与婴儿戏耳    特:只是
D  顾反为女杀彘    反:反而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2分)
A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匪女之为美
B 今子欺之 其家逼之
C 为诗云尔 顾反为女杀彘
D 其家逼之 子而不信其母
【小题3】对文段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2分)
A文段(一)交代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婚姻不幸经过以及殉情的原因,同时也告诉人们这篇《孔雀东南飞》的由来。
B文段(二)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要孩子跟自己去集市,对儿子说:“我从街上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C曾子等妻子从街上回来,便准备把猪抓来杀给儿子吃。
D曾子认为“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也就是说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和老师(学者)那里学来,需要父母和学者们的教导。
【小题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⑴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译文:
⑵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0-25 04:5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乐趣,兴趣
B.望西山,始指之 异:认为……奇特
C.紫青缭白,外与天   际:交会
D.心凝形,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坐 犹且从师问焉
B.则凡数州土壤    师道不复可知矣
C.游是乎始 不拘时,学于余
D.更相枕有尺寸之地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恒惴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第一段末尾“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局,在写作者领略了西山“怪特”的同时,又从正面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承上启下,自然引出下文。
C.第二段从多个角度写游西山,先是远望西山,继而登到西山的最高处俯瞰,通过比喻对比突出西山的高峻,为后面的感慨作铺垫。
D.作者寄情于景、托物喻志,文中的西山,不类小丘,超尘拔俗,卓立不群,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

(韩愈《争臣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1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2,而无以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丧,哀有过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听理,至则平反。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注释】1德清君:柳镇父亲。2箦:竹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以求食间:从小道
B.人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焉夺:夺取
D.群冤获宥:赦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诬陷正士,校私仇上命先君总三司听理
B.少文悍哀有过礼不逾
C.居德清君丧至则平反
D.表晋州录事参军吾知其不子营私矣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B.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C.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D.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镇因战乱带领家人逃难期间,有一次独自骑驴外出,希望讨得一些食物,路经山涧时遇到洪水,全身又脏又湿,但他并不因此而恼怒。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后来又升任他为大理评事,但他议论事情确切直接,世人不能容纳他的意见。
C.柳镇在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哀痛异常行为却不失礼节,为人所佩服,鉴于此,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
D.柳镇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公正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最终因他事遭人中伤,被贬官为夔州司马。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4分)
②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3分)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柳镇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人?(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
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
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
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纳正确的是(3分)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南取百越之地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以愚黔首 ⑤以弱天下之民 ⑥天下云合而响应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⑥/②③⑤/④
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②④/③⑥/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焚百家之言聚之咸阳
C.振长策而御宇内天下云合而响应
D.践华为城斩木为兵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委命(于)下吏B.于是(始皇)废先王之道
C.(才能)非有仲尼、墨翟之贤D.(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小题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表明始皇继承前几代的基础,然后文段采用了排比句式极言始皇之强,形象地表达了始皇威震四海的局面。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说明始皇对内实行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金人十二”写其弱民政策,为文末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
C.选段中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极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强盛,行文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
D.“天下已定”总结上文,“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自以为”讽刺始皇的妄想,表明在贾谊看来“愚民”、“弱民”和镇压政策非败不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媚笔泉记

姚 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余里, 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 ①崭横:山势高峻绵长。  ②巂(xī):杜鹃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1)连山数百里( )(2)有鸣巂( )(3)山风起( )(4)游者焉(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县治迤平 / 涵淡澎湃为此也
B.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 / 云霞明灭可睹
C.日,姜坞先生与往 / 方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D.使鼐之记 / 身死国灭,天下笑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2)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小题4】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鹤轩记

广昌司训羊城李先生明之:笃学而好修者也。尝辟一轩,以为燕休之所。轩之前种竹数十个,庭中养二鹤,荫翠条而啄石苔。每烟雨之晨、风月之夕,静坐轩中,玩苍雪之纷霏,招缟衣而起舞,辄欣然会于心,歌绿漪之《诗》,鼓《鸣皋》之曲,超然若出人世而立乎埃土之表者,乃名其曰“竹鹤”,因以自号“云间”。语予求记之。予惟植物之中,若松、若桧、若梅、若桂,皆可以供玩好,而先生独取于竹;飞物之中,鹏也,鹭也,孔雀之于黄鹂也,皆可以娱耳目,而先生独取于鹤,是盖有深意焉。非嗜好锁锁者可比也。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鹤之为物,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君子比德焉。先生取二物以名轩者,得不以是哉!夫人灵之万物者也,世之人于富贵贫贱、进退用舍之际,亦有不以炎凉而变其态如竹者乎?亦有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如鹤者乎?宜乎先生有取于竹鹤而以自况也。先生曰:“是固然矣。然吾于竹鹤不徙嘉其节、尚其德而已。盍为吾更思之?”予曰:“我知之矣。《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盖兴君子有文也。先生有取于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鹤鸣》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言诚之不可掩也。先生有取于鹤,非欲慎独存诚以究圣贤之心学耶?先生尝学《诗》矣,因观感以进德托兴,喻以示戒,是固诗人之旨也,然则名轩之义盖出于此乎?”先生谢曰:“得之矣。”乃书以记其轩。

【小题1】文中表现“君子”的“德”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小题2】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
B.不要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吧?
C.不是有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文化在那个(的用意)吧?
D.不是要把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吧?
【小题3】从全文看,划线句“是盖有深意焉”中的“深意”指:_______
【小题4】请对文中画曲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小题5】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均是记“轩”之文,但内容上有不同。请写出其不同处。
《竹鹤轩记》_____________
《项脊轩志》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