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韩愈论史官书①
柳宗元
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
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稿,私心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非也。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
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为史亦盲,不可以是为戒。
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可准,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②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
(选自《柳河东集》第三十一卷,有删改)
(注)①史官:修史之官。元和八年(813年),韩愈将任史官编撰,他写信给刘轲和柳宗元,担心“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表示自己不愿意担任史官。柳宗元此文就是对韩愈来信的答复。②行行(hàng)焉:刚强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又扬扬入台府 扬扬:得意的样子 |
B.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 诚:确实 |
C.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 庶几:也许 |
D.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 惑:疑惑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志于道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 吾其还也 |
C.明者所不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D.今人当为而不为 渔父莞尔而笑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针对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而写,韩愈在信中提出了修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的说法,柳宗元不同意他的看法,就写信与他辩论如何看待史官的问题。 |
B.开头是总驳韩愈的观点,然后分段逐条痛斥他避人祸、避天刑、推诿同列和惑信鬼神而不肯作史,最后收尾,勉励之,激发之,切责之,似疾风骤雨,令人不可躲避。 |
C.柳宗元在文中批评韩愈在《答刘秀才论史书》流露出的躲避刑祸,背离中道的想法,其实表达了柳宗元本人“守中道,不忘其直”,有所作为,至死不悔的人生信念。 |
D.作者为批驳对方,阐明己见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是对比和举例这两种,因此本文的风格是表达激烈,逻辑顺畅,气势磅礴,读起来有辞锋犀利、锐不可当的语言魅力。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2)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