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每小题2分,共8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猥以微贱,当待东宫当:任,担任。
B.慈父见背背:背离、抛弃。
C.臣以供养无主主:主人。
D.门衰祚薄祚:福分。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刘夙婴疾病拔剑撞而破之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小题3】指出对下列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作状语,像孑孓一样。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D.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小题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7-13 09:10: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21分)
李君山房记
苏 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   弊:坏
B.然学者益以简,何哉苟:马虎
C.公择既已其流,探其源涉:渡过
D.将以来者,供其无穷之求遗:赠给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适于用,用之则弊②秦有余力制其弊
B.①季札聘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②不求闻达诸侯
C.①贤不肖之所得,各其才②相如持璧却立
D.①公择已涉其流 ②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B.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C.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D.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②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③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释】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围棋以待之
B.与二客疾驰观焉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洲故垤然隆起   故忽起奋笔
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乃令车马从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俯仰间万物都不能改变它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小题5】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______________之兴,______________之兴和______________之兴。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呢题。(19分)
与杨德祖①书
(魏)曹植
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②独步于汉南,孔璋③鹰扬于河朔,伟长④擅名于青土,公干⑤振藻于海隅,德琏⑥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鶱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遂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选自《昭明文选》卷四十二)
(注)①杨修,字德祖。②王粲,字仲宣。③陈琳,字孔璋。④徐干,字伟长。⑤刘桢,字公干。⑥应玚,字德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该:网罗
B.不闲于辞赋闲:同“娴”,娴熟,擅长
C.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逮:及,比得上
D.使终身杜口杜:拒绝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仆常好人讥弹文缙绅而能不易志者
B.可以论于淑媛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C.吾常叹此达言,为美谈奉宣室何年
D.想同也为声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在文中以自身及丁敬礼正反设例指出,著述不能无病,作家当精益求精,不惮修改,文人之间应客观地开展相互批评,而不是一味专事互相吹捧。
B.对于当时才庸却随意抵苛他人的文坛时弊,曹植强调应以才能为基础——即唯有自身具备创作地才华和能力,方有资格对他人文章一论长短高下。
C.曹植认为,“人各有好尚”,批评者在评论文章时,不可以一己之偏好,强求他人认同迁就。同时肯定了民间俗文学所独有的价值,见地高远。
D.全文骈散兼行,自然流畅而又富于文采,流露出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曹植早年积极奋进、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在文章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遂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3分)
(2)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呜呼!予之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予之于死者及:碰到、濒临
B.大酋当死诋:辱骂
C.真州之城门外逐:追逐
D.海安、如皋道:经过、取道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
B.而幸生何为 / 死生,昼夜事
C.将请罪君 / 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D.死而死矣,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不终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3分)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将请罪于君 ③死生,昼夜事也 
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⑤恐年岁之不吾与 ⑥洎牧以谗诛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
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D.“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
【小题5】(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3分)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分)
译文:
(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4分)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西:___________ ②先妣:__________ ③过:__________ ④比:____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客逾庖宴 ②某所,母立于兹
③儿成,则可待乎    ④先妣抚甚厚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3】翻译
①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