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0分)
蚊对
方孝孺(明)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
[注]①翣(shà):扇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蹴童子蹴:踢
B.今人乃自贵其贵贵:以……为贵
C.而尤天之太固也尤:怨恨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陵:超越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3分)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8-16 11:3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nú):儿女。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竹所者   造:拜访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
D.多愧悔,为敦睦之行   更:更改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复推其半赡弟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   入前为寿
C.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乡   以其无礼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小题4】翻译:
(1)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2)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1)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2)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3)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4)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5)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段中懋修“忽染一种狂气”,这“狂气”具体含义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吾言止此矣,汝思之!
B.乃不俯寻吾所得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
C.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D.所谓之楚北行    蹈吾之所失
【小题3】归纳第三段段段意。
【小题4】作者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因是:
【小题5】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儿子的家书,在信中张居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结合文章从“情”与“理”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同类题3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有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兴于怨刺怨刺:怨愤讥刺
B.不求苟于世说:通“悦”,取悦
C.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择
D.辄而藏之序:次序
【小题2】(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困州县不得奋见事业
B.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圣俞疾卒于京师
C.世既知之矣,未有荐于上者不知其穷之久将老也
D.家宛陵得遗稿千余篇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不得奋见于事业D.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小题4】(小题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选古文小品序廖燕
①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
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
③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
④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①小品: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②大块:大自然。 ③照乘:能照亮车辆的宝珠。
【小题1】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B.哉C.耳D.矣
【小题2】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个“耳”字,显示了作者对“照乘”和“匕首”的轻视。
B.两个“而”字,这里表转折,引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和发现。
C.两个“而已”,干脆坚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追求。
D.这句话与第②段中的“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相呼应。
【小题4】本文说理多用比喻,请以第④段为例做简要赏析。
【小题5】请分析这篇序文是否做到了“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