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0分)
蚊对
方孝孺(明)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
[注]①翣(shà):扇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蹴童子蹴:踢
B.今人乃自贵其贵贵:以……为贵
C.而尤天之太固也尤:怨恨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陵:超越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3分)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8-16 11:3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流光溯:逆流而上。
B.苏子然愀:指容色改变,这里有忧愁的意思。
C.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缭绕、盘绕。
D.举匏樽以相属:慰藉
【小题2】【小题3】下列句子,不属于客“托遗响于悲风”原因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4】【小题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调转到悲伤,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
C.客人借眼前之景引出曹操落败,又继以他横槊赋诗时志得意满进行对比,对曹操这个奸雄进行了抨击。
D.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的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凌虚台记

苏轼

①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③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抓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④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小题1】将下列文句断开并加上标点符号:
夫 台 犹 不 足 恃 以 长 久 而 况 于 人 事 之 得 丧 忽 往 而 忽 来 者 欤
【小题2】对“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B.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C.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D.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小题3】联系第①、第②段,说说太守在此筑台的原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小题4】“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作者是怎样阐释这一观点的?
【小题5】简析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叙议结合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赞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未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效:见效
B.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罪:责备
C.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同时:一致
D.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条:列举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间接表现陆贽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 ②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③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   ④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⑤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⑥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札子是臣下奏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文体,本文援引史实,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苏轼极度推崇陆贽的治国方略,与同僚共同请求校正唐代陆贽的奏议,直谏应借鉴陆贽的奏议内容作为治国之策。
C.作者以唐德宗采用陆贽的意见使国家中兴为例阐述道理,以期引起当时皇帝的高度重视,可谓用心良苦。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聚集了古往今来的精华,可以作为国家治乱的借鉴,只要反复熟读,就一定能够启迪智慧。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3分)
(2)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3分)
(3)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 藏 于 己 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 也 不 必 为 己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盗 窃 乱 贼 而 不 作 故 外 户 而 不 闭 是 谓 大 同

同类题5

送薛存义序

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子载肉于 俎:砧板
B.追而送之江之    浒:水中
C.存义令零陵二年矣 假:代理
D.故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赏:赏赐
【小题2】(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赠序鲜明地表达了柳宗元政治上的民主倾向,提出官吏乃是人民的仆人,他们拿了人民的钱就应认真为人民办事。
B.本文称赞薛存义为官勤谨,政绩优良,是个不白拿俸禄、明白人民可以黜罚懒官贪官的道理的人。
C.文章借送薛存义正面立论,又用正面立论来衬托薛存义的为人。其中立论开门见山,使所说道理更加显豁。
D.本文虽短,而结构严谨;语句转接自然,语意委婉含蓄,间接揭露了吏治的腐败,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3)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