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赞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未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效:见效
B.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罪:责备
C.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同时:一致
D.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条:列举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间接表现陆贽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 ②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③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   ④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⑤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⑥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札子是臣下奏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文体,本文援引史实,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苏轼极度推崇陆贽的治国方略,与同僚共同请求校正唐代陆贽的奏议,直谏应借鉴陆贽的奏议内容作为治国之策。
C.作者以唐德宗采用陆贽的意见使国家中兴为例阐述道理,以期引起当时皇帝的高度重视,可谓用心良苦。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聚集了古往今来的精华,可以作为国家治乱的借鉴,只要反复熟读,就一定能够启迪智慧。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3分)
(2)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3分)
(3)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 藏 于 己 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 也 不 必 为 己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盗 窃 乱 贼 而 不 作 故 外 户 而 不 闭 是 谓 大 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1-11 09:00: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9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一国者     征:信
B.而御六气之  辩:同“辨”,分辨
C.愿以境内矣  累:使……劳累
D.惠子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
B.庄子往见    及其所既倦
C.彼致福者    而母立
D.王巾笱而藏之庙堂之上     教慎于接物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起前四种人,宋荣子和列子能够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辨别荣誉和耻辱的界限,但都没有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愿望。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的散文往往通过多个寓言故事,阐述深刻的哲理,文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善:友好B.项伯乃夜之沛公军驰:投奔
C.毋诸侯内:通“纳”,接纳D.君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B.臣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戮没
C.孰君少长失其所,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