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徼(jiào):边界。②光禄:官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千钱买一石或:有人
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胜:超过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妄:随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
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
C.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D.任君不与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8-30 09:4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试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其同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小题1】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与:朋友,同伙
B.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善:好事。
C.为是者有本有原 原:探求根源,推究
D.得吾说而存之存:留心,牢记
【小题2】下列六句,编为四组,全部都能证明“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一组是(3分)
①举其一不计其十   ②以圣人望于人 ③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④强者必怒于言 ⑤则其所疏远不与其同利者也   ⑥懦者必怒于色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认为,现在的君子却不像古时候的君子那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B.作者认为,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他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国家就一定可以治理好了。
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毁”的根源在于“怠”与“忌”,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态度,又反映了当时的世风,证明了当时毁风猖獗。
D.作为古之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ǚ):脊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惧而诸医(商量)B.甚将乎肝膈(蔓延)
C.疾未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之(消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善药 徐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能伤身     焉置土石
C.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轻齐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指代“祸患”)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小题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21分。
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放纵、游荡)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měi己然,虽胡氏亦然。
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訾zī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覣然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
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中,而襮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治装而归。
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 ①覣(wēi)然:出众之貌。②弸(péng):充满。③襮(bó):显露。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年,朋试于有司居:过了
B.若将己然浼:沾染
C.捐重币,良先生教之逆:迎接
D.邑豪以为谚:谚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谨者务多辟田殖其家②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也。
B.① 彼贤者道弸中② 以慰夫贤而辱此者
C.① 邑人訾者半,窃笑者半② 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D.① 今舍道德而荣禄与位② 顾乐之,行歌相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让胡叔才走上追随圣贤的道路,胡叔才的父母舍得花费重金支助胡叔才外出求学,这是作者认为胡叔才父母贤明的根本原因。
B.胡叔才同乡之人遇到读书人往往指手画脚,远远避开,是因为他们认为读书只会耗费资财,无所成就。
C.胡叔才第一次落第回家,遭到乡人的非议讥笑;但他的父母教导他的诚心反倒更加坚定,再次拿出巨资资助他出去求学。
D.胡叔才第二次落第后,内心痛感愧对父母,无颜回家,后来在作者的一再劝说之后,坦然醒悟,这才准备行装回去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
(2)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3)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
【小题5】原文说“独叔才之父母不然”,“然”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