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ǚ):脊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惧而诸医(商量)B.甚将乎肝膈(蔓延)
C.疾未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之(消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善药 徐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能伤身     焉置土石
C.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轻齐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指代“祸患”)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小题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7 08:3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试必其曹偶  雄:称雄
B.以馆选   酬:应酬
C.以留都山川 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   计:考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小题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同类题2

读《玉版居记》和链接材料,完成各题。

玉版居记

明 黄汝亨

钟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惟是苔衣树色相映,寺殿亦净敞可望,前令于此集父老或诸生五六辈,说约讲艺。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为松、为枥、为樟、为朴、为蜡、为柞、为枫,及巴蕉细草间之。四面墙不盈尺,野林山翠,葱茜苍霭,可攀而望。六月坐之可忘暑,清风白月,秋声夜色,摇摇堕竹树下。

以吏事稀少,独与往还,觉山阴道不远,亦自忘其吏之为俗。借境情,似于其中不无小胜。因出馀锾,命工筑小屋一座,围棂窗四周。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薙草砌石,可步可倚。最后隙地亦佳,覆树似屋,据而坐,亦近乎巢树凿坯之民。而总之以竹居胜,即榜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颜其居曰玉版。里父老诸生,未始不可与集。高客韵士与之俱,更益清远;间觅闲孤往,亦复自胜。

不佞令此地,无善状,庶几此袈裟此片居为政林下者云尔已矣。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则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欣然有悟,盖取此也。寺僧一二,每见多酒态,不知此味。子瞻亦不可多得。嗟乎!情境旷眎,雅俗都捐,亦乌知世无子瞻玉版其人也。列一石刻《玉版居约》,戒杀,戒演戏,戒多滋味,戒毁墙壁篱落,砍伐摧败诸竹木。愿后来者共呵护之。有三章者,不难现宰官身而说法。工竣,为壬寅秋九月。

注 ①薙(tì):除草。②淇园,殷纣之竹箭园。是我国第一座王家园林。③眎(shì):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吏事稀少 间:间或
B.借境情 汰:陶冶
C.盖取此也 诸:众多
D.有三章者 越:违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
大江大河、城里郊外大半萧条凄凉,没有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游赏
B.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
(福胜寺)距城一里多,通往那里的小路深远僻静,全然没有街市的喧嚣
C.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
这座寺庙后的一小块地方,有几百竿高高的竹子,十几棵古树
D.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
窗子外面,建有一尺多宽的长廊,并用朱漆栏杆连在一起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钟陵县城南的福胜寺环境幽美,前任县令喜欢在此与家里的长辈、晚辈一起研究学问。
B.在公务稀少的时候,作者会独自来福胜寺欣赏美景,可以暂时忘记世俗公务,放松心情。
C.作者认为借山水美景可以怡养性情,他出钱在寺后建起了一座小屋,并命名为“玉版居”。
D.寺僧好酒而不好笋,作者感叹世上像苏子瞻那样能够从竹笋中体悟禅意的人确实少有。
【小题4】用斜线(/)给链接材料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链接材料:
(东坡)又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欣然从之。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之大笑
【小题5】结合《玉版居记》和链接材料有关内容,简要说明黄汝亨命名小屋为“玉版”的理由。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送友人出塞(二首)
吴伟业
其一
鱼海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①吴伟业友人吴汉亭因罪流放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今江苏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吟成此两首送别诗。②鱼海:指内蒙古捕鱼儿海。③零支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是吴汉亭入关返乡的必经边塞。④木叶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⑤黑水:黑龙江。
【小题1】(小题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其一”一、二句写捕鱼儿海寂寞冷落万里都是白霜,开始吹响的西风能使人愁肠寸断。景中含情,将西风比喻为人,通过渲染西风的哭表现诗人内心的愁。
B.“劝君休望零支塞”一句准确地把握住了友人出塞时绝痛苦的心情,给予了一种真正的理解。“休望”的说法,看似不合情理,实则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意。
C.“其二”中“长虹亭外草连天”一句,通过对长虹亭外荒草连天的景象的描写,寄寓了对友人被放边到荒凉之地的深切同情。
D.“其二”最后两句写不知道黑龙江边西风吹拂的雪花中,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远处塞外的友人流徙生涯的牵挂与担忧。
E. 两首诗均触景生情,通过对现实中的萧条的鱼海、万里的霜天、断肠的西风、连天的荒草、风雪满天的黑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小题2】(小题2)这两首送别诗均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试结合文本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见,作揖曲躬之际,阔别致谢,寒温都尽。及其执茶对坐,别无可说,不过再理前词,往往重复。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为数句,以一字为数字,不死不活,希图延场;及其当唱之处,则又草草读过而已。噫!此所谓“时套”也。今之作揖不如是,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则无人击节赏音。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

②钱生伯庸,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其至金陵,以之初书谒见于予。予观其人,不为时俗所染,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①,予愧浅率,不足以答伯庸。伯庸归,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②。之初之作人,无时套者也,其论文亦如之。

注①汲汲:急于得到的意思。义理:文章的思想内容。②尔: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家于岳水部之初(_______________)    (2)以之初谒见于予(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认为,造成作文弊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用原文)
【小题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时套”在之中的具体表现。
【小题4】下列各项中的“序”,与《钱伯庸文序》的“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伶官传序》
B.《新序》
C.《白莽作<孩儿塔>序》
D.《<激流>总序》
【小题5】试比较本文中“钱生伯庸”与《师说》中“李氏子蟠”两人在求学背景与学习表现上的异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种植B.乃穷年口诵心惟    惟:思考
C.方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相比D.逮子华官翰林 逮: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考,他死去的父亲。考,去世的父亲;妣,去世的母亲。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甫冠,刚满二十岁。冠,就是弱冠,也叫加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男子十五岁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又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
C.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
D.竹轩先生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小题4】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