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②无羞之心,非人也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今夫平居闻一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②于有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待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
B.①既正,油然退②环而攻之不胜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也②鸡鸣而起,孳孳善者
D.①而绳之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其存心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29 04:2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然后驱而B.民归仁也
C.兽走圹也D.桀纣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小题2】下列划线的词使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A.之以桑B.七十者帛食肉
C.然而不者,未之有也D.无其时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与其它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何以报德 B.沛公安在
C.得天下有道 D.不患人之不己知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文成即位,赐爵渔阳男。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及城溃,白曜将坑之。麒麟谏曰:“今方图进趣,宜示宽厚,勍敌在前,而便坑其众,恐三齐未易图也。”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后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为冀州刺史。
孝文时,拜齐州刺史,假魏昌侯。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明公仗节方夏,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须斩断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退。麒麟以亲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请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朝议从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 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伏惟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其制,长吏不恤其本。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饥寒之本,实在于斯。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卒官,遗敕其子,殡以素棺,事从俭约。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于坐傍。临终之日,唯有俸绢数十疋,其清贫如此。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谥曰康。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B.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C.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D.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是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B.“拜”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拔、除、擢、迁等。
C.“守宰”指地方长官,史书中有记载“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D.“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麒麟跟随征南将军慕容白曜征讨升城,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韩麒麟劝谏其应显示宽厚仁爱,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
B.韩麒麟任齐州刺史时很少用刑罚,朝廷使者刘普庆劝他用杀戮来树立威信,他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对其严厉驳斥,刘普庆十分惭愧。
C.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
D.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他为官清廉,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
(2)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老:文中指年德俱高的僧人。如白居易《闲意》诗“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中的“长老”即为此意。
B.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的两种礼器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C.世家:《史记》中把用来记述王侯的传记称为世家。文中指世代显贵的家族或大家。
D.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1)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宝。楚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用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取材于《国语·楚语》)

(2)范宣子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貳,则子家坏。何没没也!将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貳尔心’,有令名也夫!恕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取材于《左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道其恶 欲:喜好
B.有不之备 虞:预料
C.夫诸侯之贿 贿:贿赂
D.无亦是乎 务:致力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宝   范宣子政下
B.楚所宝者 则子家坏
C.叙百物   恕思明德
D.何宝之   将用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简子鸣玉以相
赵简子主持礼仪,他的佩玉叮当作响
B.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
因成天阿谀奉承而失信于敝国国君
C.是以远至迩安
因此远方诸侯来归附,近邻诸侯能安心
D.而谓子‘浚我以生’乎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
②宣子说,乃轻币
【小题5】下列与子产“德,国家之基也”一句所体现的思想,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B.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C.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D.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小题6】请分别概括王孙圉与子产的观点,并选取其中一人的观点,结合现实,谈谈对当今社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