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然瓶粟屡罄:净尽B.今日此果报罹:遭到
C.不岁月,异年谱也次:次序D.自其臂曰啮:咬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想余生平叹慧业文人
B.駴駴野人昔有西陵脚夫人担酒
C.笠报颅,以蒉报踵犹思摹榻二王,流传后世
D.又唯恐是梦吾无意于人世矣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石报枕,仇温柔B.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C.恍然犹意非真D.其为痴人则一也
【小题4】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愕窒不敢与接
A.视为止,行为迟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汝殁以六月二日
【小题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B.作者批评西陵脚夫“破其瓮”,而“得其梦便好”的想法,又揭示了寒士中试的不易。
C.作者自比“痴人”,犹喜说梦。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
D.本篇写出了作者的生活变迁、心路历程,透露出自嘲、自悔的情绪,可谓言约而意丰。
【小题6】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的句子。(6分)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分)
译:
(2)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3分)
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21 04:0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B.山川相(缭、盘绕)
C.酾酒临江 (斟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合适)
【小题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
C.客有吹洞箫者D.何为其然也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望美人兮天一方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4】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幽壑之潜蛟B.鱼虾而友麋鹿
C.方其荆州D.匏樽以相属
【小题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舟中 浩浩如冯虚御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今是溪独见辱愚,何哉
C.挟飞仙遨游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D.不知东方既白 目遇而成色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⑶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也远矣  出:超过
B.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C.或师焉,或焉  不:通“否”
D.士大夫之 族:一类
【小题2】与“师道不传也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惑不解B.彼童子
C.土大夫D.欲人无惑也难
【小题3】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D.而今安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类,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连,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镉体,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橡,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废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圈。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摽掠皆出于此乎
B.千万人心也    蚓无爪牙
C.多周身之帛缕  游是乎始
D.不敢言敢怒    小学大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一旦不能有
B.瓦缝参差
C.日益骄固
D.可怜焦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②戍卒叫,函谷举
A.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粮仓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举兵而响应
B.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田野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顿时被攻破
C.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粮仓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顿时被攻破
D.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田野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举兵而响应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六组排比兼有对比,既是“秦爱纷奢”的具体化描写,又隐含秦的奢华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剥削之上的内涵,反映了秦的残暴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认为秦末的农民起义是导致强秦统治走向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C.“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文章通过极力铺排、渲染秦奢靡的行为来蓄势,为下文议论秦亡的教训作了有力的铺垫。
D.本文借古讽今,讽谏唐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仁政,戒奢爱人,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视野阔大,警戒唐朝之后的统治者勿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