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我虽然怯懦,想苟且活下来,也大略懂得舍生就义的道理。
B.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平平庸庸地埋没于世,文章不能在今后发表。
C.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而世俗之人又不能和那些为坚持气节而死的人相比。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1-06 10:2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大阉乱,缙绅而能不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土封,列其姓名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而能不其志者   易:改变B.而又有剪发门    杜:杜绝
C.素不闻诗书之 训:教诲D.五人之死 视:比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阉乱 亦以明死生B.而五人亦得以加土封 则尽天年
C.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显荣身后D.是蓼洲周公 保其首领,老于户牖之下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不能容于远近B.大阉亦逡巡C.安能豪杰之流D.人皆得以使之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愈工。然则非诗之能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凡士之其所有蕴:藏B.犹从书辟:征召
C.为十卷次:依次D.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采取,择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盖愈穷愈工于其身也,耻师焉
B.辄抑有司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为文章皆出于此乎
D.索于其家坐法华西亭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D.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小题4】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假舟楫者,非能
A.然则非诗之能B.往往探其奇怪
C.出语已其长老D.辄而藏之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开篇提出世人的看法并加以分析,段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B.梅圣俞孩童时就显露出诗歌才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问后,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求取悦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却没有向朝廷推荐梅圣俞,使其得到任用。
D.这篇书序主要论述了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同时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菜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竞亦不能食矣。

后三年来归,侍太孺人,抚燮倍挚。又三十四年而卒,寿七十有六。方来归之明年,其子俊得操江堤塘官,屡迎养之,卒不去,以太孺人及燮故。燮成进士,乃喜曰:“吾抚幼主成名,儿子作八品官,复何恨!”遂以无疾终。

——清 郑燮《乳母诗序》

(注)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后他事   (________________) (2)有鱼飧瓜果    (___________________)
(3)见破床败几纵横(________________) (4)其子俊得江堤塘官(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育费氏 晋人御师必
B.又三十四年卒   岂得之难失之易欤
C.方来归明年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太孺人及燮故   臣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
(2)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
【小题4】作者“痛哭”、“竟亦不能食”,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叙事写人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味
C.吾民给足而无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记,见其名义B.使目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C.可不喜且幸欤D.则其心洒然
孰能讥之乎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3分)
②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3分)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