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愈工。然则非诗之能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凡士之其所有蕴:藏B.犹从书辟:征召
C.为十卷次:依次D.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采取,择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盖愈穷愈工于其身也,耻师焉
B.辄抑有司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为文章皆出于此乎
D.索于其家坐法华西亭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D.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小题4】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假舟楫者,非能
A.然则非诗之能B.往往探其奇怪
C.出语已其长老D.辄而藏之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开篇提出世人的看法并加以分析,段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B.梅圣俞孩童时就显露出诗歌才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问后,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求取悦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却没有向朝廷推荐梅圣俞,使其得到任用。
D.这篇书序主要论述了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同时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2 10:2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小题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 篡:夺取
B.然则察此害亦何生哉  用:作用
C.是以不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惮:忌惮
D.贵必贱,诈必欺愚    敖:轻视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若国之国之相攻    失其所,不知
B.今诸侯独知爱孰能讥之乎
C.兄弟不相爱不和调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天下人皆不相爱 不爱人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说明为天下人兴办好事、除去有害的事是仁人的事业。
B.墨子认为诸侯之间互相攻打、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都是对天下有害的方面。
C.墨子认为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都是由人们不相爱而产生的。
D.由于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互爱,出现“强必执弱,贵必敖贱”的事情,因此墨子不主张“自爱”。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⑵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蕲:通“祈”,求。
B.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俨:庄重。
C.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肖:仿效。
D.用与舍属诸人     舍:不用。
【小题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B.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C.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其观于人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⑵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⑶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小题4】对于著书立说(立言)韩愈提出了哪些观点?请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察品类之  盛:热闹
B.列坐其    次:序次
C.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D.亦将有感于文 斯:此,这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B.第二段先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
C.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D.作者感慨时光易逝,往昔不再,人的生命的长短都由造化的安排,最后都会消失。所以作者才发出“岂不痛哉”的感叹。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嶾①,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②,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③,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 ②蒏(y6nɡ):酗酒。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喻人生梦幻。
【小题1】完成下列填空和解释加点字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高中阶段学过的“记”有     
(2)既束带谒事 ( )
【小题2】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我飞登而上,但吏卒守护着我,不让我动身。
B.让我悠然想飞登而上,但官职在身,不能动身。
C.让我想象自己生出了双翼,但吏卒都无动于衷。
D.使我轻盈得仿佛生出双翼,但吏卒守着不能动。
【小题3】 赏析第②段“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一句的意境。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5】简述文章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记游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