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梦亦同      (2)始指之     
踞而遨      (4)外与天际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2分)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小题3】作者描写了西山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0 02:4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陶征士诔序

南朝 颜延之

①夫璇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②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道路同尘,辍途殊轨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泛馀波?

③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④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⑤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注:①《韩诗外传》卷六记:晋平公游於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昆山,无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何患於无士乎?”②作者:这里指隐者。
【小题1】“诔”是一种文体,根据文本,推测“诔”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璇玉”和“桂椒”来作比喻,比喻那些思想深邃、追求高远,不愿迎合世俗之人。
B.“无足而至”和“随踵而立”运用了典故,表明统治者沉溺于喜好,轻视真正的人才。
C.当时的人们鄙薄的是没才学、靠阿谀奉承成功的人;欣赏的是坚守品行,不阿谀巴结的人。
D.“璇玉”和“桂椒”不是不能为“池隍之宝”、“园林之实”,而是有着自己更高远的目标。
【小题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做官富贵,让家人忘记什么是贫寒吧?
B.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
C.危险就是所谓的追求做官富贵,家人忘了贫寒的人了吧?
D.危险就是所谓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怎会忘却贫寒了呢?
【小题4】文章最后说“宜谥曰靖节征士”,结合文本分析,“靖节”具体体现在哪里?
【小题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史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練,穷方绝城,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阔,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问,有人持徐照《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帐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面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草。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处患困穷,而志不屈

(选自《古代散文选注》)

(简注)

①《金石录》是李清照亡夫赵明诚的一部关于金石收藏整理的学术著述。这本巨著倾注了李清照夫妇毕生的心血,著录了他们所收藏的夏、商、周三代至隋、唐、五代金石拓片二千种,为目录10卷、辩证20卷、跋102篇,因赵明诚自己生前已写了书的序文,列于书首,李清照又作了这篇“序”,附于书后,故称“后序”。当时夫亡已六载,李清照个人生活又几经曲折,故百感交集,情不能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后序”。②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归:嫁给。③先君:死去的父亲,指李格非。丞相: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④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传说葛天氏时代人们性情纯朴,生活悠闲。⑤徐熙:南唐著名画家,善画花鸟草虫。⑥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给。指各项收人。⑦以事铅椠(qiàn):用在校勘书籍上。铅,指铅粉笔,用以改字。椠,书写用的木板。

(阅读指要)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介绍了他们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这是一篇风格清新、词采俊逸的佳作,它的特点主要在一个“真”字,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穷方绝域(____________)
(2)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___________)
(3)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___________)
(4)字画完整,诸收书家(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已”与“不能自已”句中“已”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B.存者且愉生,死者长
C.可以大风、挛腕、瘘病D.君子日:学不可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谓葛天氏民也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后见古今名人书面 ②亲旧在馆阁
C.①无所出还之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D.①竭其俸入事铅椠 ②前辟四窗,垣堵周庭,当南日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描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过程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年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两人婚后过得很节俭。
C.有人拿来南唐徐熙的《牡丹图》,李清照夫妇把它留了两夜,终冈筹不到二十万钱,又还给了他,夫妇俩为此相对着惋惜惆怅了好几天。
D.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2)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从选材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赠丁掾序
清侯方域
丁掾治其室成,其僚若友相与贺焉,而请于侯子为之文。
曰:今吏治之所以不古者,以择其吏胥者轻也。若丁掾①者,可谓能佐其上矣。先是,太守徐公来莅是郡,洁清而威严,犂然②不可欺,于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徐公明而善知人,独谓丁掾循循者可用也。终徐公之治,掾自守廉,而事上官谨。徐公去,其所以事其后之太守者亦然。盖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无赫赫名,当世以此贤之。呜呼!掾者,郡邑所推择以佐其上者也,使尽若此,吏治其有不古哉!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弊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③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竭其力于文学,而又束之以律令,其于一切之章程,皆口能熟之,而手能习之,上呼则胥趋,上画则胥诺而已。行之百年,而其势积轻④,而杂于是,其中虽有杰异可自见者,亦遂不自爱惜,而消磨无余。故其政之得失不在吏。   
然则由今之俗而欲如昔者,用所不择之吏,未有不败者矣。何也?得非其独得,而失非其独失也,且天下殆未睹廉谨之效也。由今思之,果自守廉,则于人无多求;果其事上官者谨,则不依倚于非其道。无多求,则其俗安;不依倚于非其道,则其政肃。政肃而俗安,虽天下盛治,可想见也。故效于其职,无大小也,惟效其职则理。苟身实任其职,而以为小者不足为,则进而一邑之令,进而一郡之守,更进而天子之相,位愈尊则愈易旷,名愈高则愈易诿,又岂有绩用之可见耶
掾,敬勖矣!苟能守其廉谨而勿失,则所成就殆未可量也,区区以其居室长子孙已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丁掾(yuàn):其人不详。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②犂(lí)然:明察,明辨貌。③骫(wěi)法:枉法。④积轻:积久(或时间长了)而被轻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亦无政稗:不好的
B.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统一
C.皆口能熟之,而手能之 习:熟习
D.掾,敬矣勖:勤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僚若友相与贺焉若丁掾者,可谓能佐上矣
B.行百年,而其势积轻然则由今俗而欲如昔者
C.掾者,郡邑所推择佐其上者也竭其力于文学,而又束之律令
D.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果自守廉,则人无多求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盖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无赫赫名,当世以此贤之。(3分)
②位愈尊则愈易旷,名愈高则愈易诿,又岂有绩用之可见耶?(3分)
③苟能守其廉谨而勿失,则所成就殆未可量也,区区以其居室长子孙已哉?(4分)
【小题4】 关于整顿吏治,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