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
B.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危:高
C.知不可乎得骤:突然,引申为轻易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扣舷歌之②吾尝跂望矣
B.①声呜呜然②今智乃反不能及
C.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②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客有吹洞箫者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月明星稀”句,是因为由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联想,表现曹操当年建功立业的雄心,又为后文写曹操失败伏笔,先扬后抑。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采用铺陈排比手法,作者描写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写想象,写古战场情景。
C.客人关于英雄不再、生命短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的议论,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另一个方面。
D.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因此,他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0 03:37: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学校

黄宗羲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以为非。薄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贬议。宋诸生伏阙挺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学校之人乎!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③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④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阎之细 闾阎:民间
B.则群以为非 摘:指摘
C.大狱讼则吏民   期:限期
D.而反学校之人乎 咎: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公卿避贬议   ②皆出于此乎
B.①天子所是未必是 ②作《师说》以贻
C.①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    ②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①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是黄宗羲认为学校应有功能与职责的一项是(   )
①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②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③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④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
⑤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
⑥危言深论,不隐豪强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事例的目的,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2)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石曼卿墓表(节选)
欧阳修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忻。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B.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C.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D.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墓表”指墓碑,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作为一种文体,与碑碣相同。
B.“博士”古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博士是掌典书籍文献、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期,博士成为执教于太学,传播孔孟学说的学官,东汉以后历代亦多有设置;后来,博士也成为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C.“服除”指守丧期满。中国封建社会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穿大功服的服期是九个月;穿小功服的服期是六个月。
D.“临朝”古代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称制”是指后妃掌权后代理皇帝之责,行使皇帝权力。两者合称为“临朝称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石曼卿年轻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真宗皇帝就广施恩惠,只要三次没考中进士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接受了职务。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2)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论次其文 次:顺序B.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C.厥有国语 厥:他D.退而深惟曰 深惟:著述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 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B.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D.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也相同
【小题3】下列对此段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昔圣先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以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立不朽业绩。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3)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①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吾梦云。”
②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③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④今去公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宪使陟:官名
B.以吾梦云志:记下、记录
C.周环以花果竹木艺:种植、栽种
D.犹其世世享德冀:期望、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孺允自言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公言事忤天子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C.①今去公殁,曾几何时②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①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②不能喻之怀
【小题3】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4分)
(2)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4分)
【小题4】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4分)

同类题5

学贵有恒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释】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驽马行弗间 (缓慢)B.他人莫也 (比得上)
C.其子往视之 (催促)D.自功效也 (夸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力疲气竭思不学则殆
B.灌溉时耳固怪之矣
C.凡人初植者张良曰:“长臣。”
D.苗槁矣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3分)
(2)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