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田者,皆毕食以出,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清•吴敏树《说钓》)
注:①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钓而下之饵:鱼饵
B.思其动而之掣:牵引、拉
C.注意以取之注意:集中精力
D.如前之鱼率:大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而大之上有大置杯则胶
B.倚竿于岸,游目视之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
C.收竿持鱼以归见犯死,重负国
D.见村人田者悟已往不谏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5分)
(2)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5分)
【小题4】上面的文言文中哪些行为表现了作者的“喜钓”?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15 02:5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于是夸毗戚施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原文有删改)
(注)①武库:收藏兵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戚施:指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ǐ):诽谤。⑥梧槚:梧桐与山楸树,两者皆良木。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
A.莫之先也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C.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
D.故为序其端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运使孙司谏①书
王安石
伏见阁下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窃以为过矣。海旁之盐,虽日杀人而禁之,势不止也。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无赖奸人将乘此势,于海旁渔业之地搔动艚户,使不得成其业。艚户失业,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此不可不以为虑也。
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方今田桑之家,尤不可时得者,钱也。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鞭械吏民,使之出钱,以应捕盐之购,又非所以为政也。
且吏治宜何所师法也?必曰古之君子。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以失百姓之心,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然者也。购将安出哉?出于吏之家而已,吏固多贫而无有也;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安有仁人在上,而令下有失职之民乎?在上之仁人有所为,则世辄指以为师,故不可不慎也。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窃独为阁下惜此也。循今之法而无所变,有何不可,而必欲重之乎?今阁下为之,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虽然,阁下亦过矣,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今之时,士之在下者,浸渍成俗,苟以顺从为得,而上之人亦往往憎人之言,言有忤己者,辄怒而不听之。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而上不得闻其过,恣所欲为。伏惟留思而幸听之。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孙司谏:指两浙转运使孙甫,当时他正担任右司谏一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重诱之使相辅告,则州县之狱必 蕃:繁多,众多。
B.则必有合而为盗,杀以相仇者 贼:伤害,杀害。
C.又其间必有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 扞:触犯,抵触。
D.其势不得不事势而为此 权:权变,变通。
【小题2】下列“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
B.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
C.而民日以穷而怨
D.以纾一切之急也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
(2)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
(3) 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指出的“购人捕盐”的弊端。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甚善,名我固当
(2)勖尔植,督尔获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A.伤害B.妒忌C.妨碍D.祸害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故病且怠
A.生病B.困苦C.贫困D.怨恨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旦暮吏来而呼曰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B.故乡人号之“驼”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C.以致其性焉尔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题6】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为什么还写到了她植者和长人者?请作简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丑问日:“敢问夫子恶乎长?”
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心,则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有不慊于心,则矣   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揠,拔起
C.今日矣!予助苗长矣   病:生病
D.不苗者也    耘:除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 木欣欣向荣
B.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C.其子趋往视之虽才高于世,    无骄尚之情
D.行有不慊心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C.“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