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对下面句中括号内的词的解说错误的是(  )
A.(睢园)绿竹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小题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相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4】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9.C   C项中“曹丕”应为“曹植”。10.A 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11.B(无恨主之意。)12.D(虚实结合。)
三、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15 04:1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小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彼童子之师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虚词的表达作用。
【小题4】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2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①?” 
——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
① 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明子而论学过:拜访
B.目无改观,耳无改听改观:改善
C.外是荆棘之蹊:小路
D.岂哉?易:容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字字求焉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B.文词技能于是乎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公卿之不讲学久矣意北亦尚以口舌动
D.毋老耄而弃予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学 弈 则 谓 之 学 学 文 则 谓 之 学 学 道 则 谓 之 学 然 而 其 归 远 也 道 大路 也 外 是 荆 棘 之 蹊 鲜 克 达 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3分)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发为文章,遂以雄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而抄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呜呼!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畜:积聚
B.知之深而信之笃者笃:厚道
C.余假而抄之假:借
D.宗后学钧衡谨识识: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余乃共取编之
B.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余假而抄之
C.遂以雄于天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⑵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小题4】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也。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予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獾然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獾(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客悠然,喜怒不   形:表现
B.如是者再三,局乃   竟:终了
C.有不之如仇雠者欤   嫉:嫉妒
D.夫弈,小也 数:技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   积土成山,风雨兴
B.如是者再三,局竟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敛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使六国各爱
D.人事后之见处事前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2)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

同类题5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
A.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小题2】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3分)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小题3】《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分)
译文: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