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论慎终(节选)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魏征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今陛下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汉高祖,泗上一亭长耳,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
贞观九年,太宗谓公卿曰:“端拱无为,四夷咸服,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小题1】对于加点字下列各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感化,打动
B.何以之知:得出结论
C.朕端拱无为端拱:继承帝业
D.朕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观:阅读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小题4】【小题5】下列对于文言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始易,善终难。做一件事情,开头做好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B.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初期,往往能够励精图治;承平日久,便难免骄奢放纵,导致败亡。
C.唐太宗从汉高祖、汉惠帝等真正实例进行论述,进一步说明当权治国的人应该时刻居安思危。
D.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都臣服归顺了,不只是太宗一个人的能力,更加得益于各位大臣的辅佐。
【小题6】【小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2)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2-17 07:20: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冠者五六人D.唯求则非邦也与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D.因之以饥馑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A.吾一日长乎尔以B.非曰之能
C.吾点也与D.是故哂之是故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
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
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小题5】翻译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草而坐 披:拨开
B.始指之  异:以……为异
C.踞而遨  箕:像簸箕一样
D.颓然就醉  颓然:颓废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顺风
B.而不知所穷 皆出于此乎
C.悠悠与颢气俱 君子博学而日参
D.不知日入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小题4】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被历代读者称颂,清代学者浦起龙的《古文眉诠》这样评价:“‘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请从对比的角度探究本文是怎样表现出“始得”的“惊喜”“快足意”的。(分条表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放 鹤 亭 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夏之交,草木天  际:接近
B.鸣鹤在阴,其子之  和:和睦
C.以此其真而名后世  全:保全
D.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描写放鹤亭周围景物的一组是(    ) 
①彭城之山,冈岭四合 ②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③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④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⑤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A.②④⑥B.①③④C.①②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鹤亭建于熙宁十年秋,云龙山人在故居遭水灾后迁居时作此亭。
B.放鹤亭得名的原因是云龙山人养了两只驯良善飞能朝出夕归的鹤。
C.文章歌颂隐逸者的乐趣,寄寓了作者政治失意时向往清远闲放的情怀。
D.文章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显得轻松自由,读来饶有兴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⑵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史记•货殖列传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行乎利害之涂 涂:糊涂
B.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释:放弃
C.而文采表于后世表:显露
D.死生穷达,不易其操穷:不得志,不显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天之生是人也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C.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乃泣而书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将使任天下之重B.且庸人尚羞之
C.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D.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端擒题,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韩琦不以自己的功业自诩,不以未能恬退自馁,而是推求两人所同寄托自己的意向。
C.韩琦操劳一生,辅佐三帝,功勋卓著,任大责重,求去不得,但晚年羡慕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因此遭到世人的责怪。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而实近,似泛而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4分)
(2)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4分)

同类题5

课内阅读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然有怀,求之途 靡:无,没有
B.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
C.犹望一,当敛裳宵逝稔:事物酝酿成熟
D.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亦不城予赵农人告余春及
B.公田利,足以为酒悟已往不谏
C.舟已行矣,剑不行 门虽设常关
D.会西河外渑池将有事西畴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交代了写《归去来兮辞》的原因。
B.作者以极其坦诚的态度说明自己之所以就任彭泽令,是为生活所迫。
C.作者之所以辞职,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作者在序文中还告诉我们他任官职的时间及所取得的成就。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