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城郎玉柱,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产,积书盈屋。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父在时,曾书“劝学篇”粘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非为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昼夜研读,无问寒暑。年二十余不求婚配,冀卷中丽人自至。见宾亲,不知温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客逡巡自去。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一日方读,忽大风飘卷去。急逐之,踏地陷足;探之,穴有腐草;掘之,乃古人窖粟,朽败已成粪土。虽不可食,而益信“千锺”之说不妄,读益力。一日,梯登高架,于乱卷中得金辇径尺,大喜,以为“金屋”之验。出以示人,则镀金而非真金。心窃怨古人之诳己也。居无何,有父同年观察是道,性好佛。或劝郎献辇为佛龛。观察大悦,赠金三百、马二匹。郎喜,以为金屋、车马皆有验,因益刻苦。然行年已三十矣。或劝其娶,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又读二三年,迄无效,人咸揶揄之。时民间讹言:天上织女私逃。或戏郎:“天孙窃奔,盖为君也。”郎知其戏,置不辩。
一夕,读《汉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剪美人夹藏其中。骇曰:“书中颜如玉,其以此验之耶?”心怅然自失。而细视美人,眉目如生;背隐隐有细字云:“织女。”大异之。日置卷上,反复瞻玩,至忘食寝。一日方注目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郎惊绝,伏拜案下。既起,已盈尺矣。益骇,又之。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姝。拜问:“何神?”美人笑曰:“妾颜氏,字如玉,君固相知已久。日垂青盼,脱不一至,恐千载下无复有笃信古人者。”郎喜,每读必使女坐其侧。女戒勿读,不听;女曰:“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试观春秋榜上,读如君者几人?若不听,妾行去矣。”郎暂之。少顷忘其教,吟诵复起。逾刻索女,不知所在。神志丧失,嘱而祷之,殊无影迹。
选自《聊斋志异·书痴》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非为禄求取
B.又读二三年,无效最终
C.益骇,又之磕头
D.郎暂之跟从
【小题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书痴之“痴”的一组是(3分)( )
①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   ②而益信“千锺”之说不妄   ③以为金屋、车马皆有验,因益刻苦
④天孙窃奔,盖为君也 ⑤我何忧无美妻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痴爱书如命,家里穷,可以卖任何东西,但舍不得不卖一本书。他读书时一律大声朗诵,“织女”认为这是他不能中举的原因。
B.书痴读书不分昼夜,不论寒暑,专心致志以致年届三十尚未婚娶,但他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考取功名,绝不成亲。
C.有一次大风吹走了书痴的书,书痴在追书时,陷入一个地洞,挖掘后发现是古人的地下粮仓,由此他对“书中自有千钟粟”深信不疑。
D.有一次他把在书架上找到的一个金辇,献出作为佛龛,与他父亲同榜及第的道员赐给他金银马车,他越发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22 04:1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 族:类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道:风气
C.炊不暇熟 暇:空闲D.被南越中数州 被:披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患在好为人师    辍耕垄上
B.今其智反不能及    断其喉,尽其肉,
C.召闹取怒乎 不以物喜,不己悲
D.可怪也欤  真无马邪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B.乙文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
C.乙文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乙文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同类题3

根据《逍遥游》和《陈情表》,回答下面小题。

(一)逍遥游

庄 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陈情表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亦飞之也  至:到,到达
B.众人之 匹:比
C.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夸耀、自夸
D.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察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15篇,外篇7篇,杂篇11篇。
B.“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C.晦朔:月末和月初。朔,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历舜、禹、夏、商、周,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什么人才达到了逍遥的境界呢?只有无名、无功、无己的人,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者。
B.作者紧紧扣住小与大的相对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外界的凭借,都“有待者”,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C.《陈情表》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
D.李密在《陈情表》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B.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C.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D.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尚,况他人乎病:认为是毛病。
B.文章为时而著合:应当,应该。
C.知吾吾,率以诗也罪:怪罪,谴责文章。
D.小则以诗相勉穷:家里没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得罪了权贵豪强,但是妻子儿女依然理解、支持他。
B.白居易自幼聪慧,十五六岁就立志苦学,后因勤学苦读而未老先衰。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了诗歌的社会功效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既专注于科举考试,也酷爱写诗,他写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常常受到朋友的称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
⑵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说  琴
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游者戴仲鹖,取()绳以弦,进而求操()。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自混而欲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梁,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其音,莫知病端徐:仔细
B.吾将夫攻之者也尤:责备
C.赞实出伏,民洁物畅:使通畅
D.自混而欲物别:其它的
【小题2】(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之、焉B.其、而、焉
C.而、而、矣D.之、而、矣
【小题3】(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B.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C.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D.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说琴》既是一篇关于制琴、弹曲的音乐论说文,又是一篇借喻制琴弹曲的规定、要求,并从琴论及为人,来阐述人生经验的哲理文。
B.文章开头写的是面对琴声不扬原因的一场讨论。戴仲鶡认为是琴的材质不好,何子认为不是材质的问题,是制作的问题。
C.作者认为弹琴则出手要轻柔,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收势要有容量。轻柔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
D.作者最后有感: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信用作为做人的根本,智慧用来指导行为,仁义作为日常言行的制约,谦虚用来保全自身的品行。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3分)
(2)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3分)
(3)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