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
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
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节选自苏洵的《六国论》)
(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丙)
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
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
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
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
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
而弱肉者,
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事:从事 |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
C.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纾:解除 |
D.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视:与……比较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
相同的一项是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 |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
C.其势弱于秦 未有能愈于秦者也 |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强食而弱肉者 |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借古讽今的典型,甲文着眼于一个“赂”,乙文着眼于一个“奢”。 |
B.乙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意思相同,第二个和这三个不同。 |
C.甲文第一段在全文论证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劝谏当朝统治者。 |
D.丙文中认为秦统一六国是得天助,这是一种天命论思想,这种思想宣扬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是不能靠自己来改变的,充分显示其思想的局限性。 |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
【小题5】用斜线(/)给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
向 使 有 擅 形 便 之 利 如 秦 者 而 又 得 天 助 焉 未 必 不 复 增 一 秦 也 惟 其 终 不 克 为 秦 之 所 为 是 以 卒 自 弱 而 取 夷 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