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凌虚台记
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危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岂特:岂止。
B.台犹不足恃以长久     恃:依靠。
C.退而为之记  退:后退。
D.方其未筑也  方:当,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各句直接说明凌虚台命名原因的一项是
A.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B.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C.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D.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本文中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自有其安身立命的凭借,并不在修建什么工程上面。
B.太守把自己建造凌虚台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从事,从事又把这事告诉了苏轼,并请苏轼来为凌虚台作记。
C.苏轼对太守陈公想通过建凌虚台来居功扬名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现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
D.本文通过写祈年宫、橐泉宫、五柞宫、仁寿宫等数世后,即使破瓦颓垣也无复存者,指出凌虚台将来也定会化为破瓦颓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
(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9 06:0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酒客(劝人饮酒)
万顷之茫然(凌驾)
③击空明兮流光(顺流而下)
④苏子愀然,正襟坐(端正)
⑤山川相,郁乎苍苍(盘绕)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滤酒,这里指斟酒)
⑦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应)
A.①②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⑦⑧D.①④⑤⑥⑦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D.月出于东山之上
【小题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B.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既望,是指农历十六日。
C.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