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理解。
吾尝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日而思矣最后;末了
B.吾尝而望矣垫高
C.故而闻者表彰
D.用心也浮躁,不专心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朝济而夕设版焉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范增数目项王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句子为文言定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此天子气也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0 05:4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静者居记(明)高启
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余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③余谓客曰:“子何言之戾邪?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埋怨堨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
④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余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矣 B乎 C耶    D也
【小题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3】对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
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
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
D.作者觉得要和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吾知其所勉
②居不静而静者
③居静而非静者
④吾知其所警
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
【小题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种世衡初营清涧城,有紫山寺僧法崧,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世衡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遇之愈厚。留岁余,崧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崧终不伏,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毅然不顾。世衡审其不可屈,为解缚沐浴,复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尔无,聊相试耳。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设虏人以此见穷,能不相负否?”崧默然曰:“试为公为之。”
世衡厚遗遣之,以军机密事数条与崧曰:“可以此藉手,仍伪报西羌。”临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胡地苦寒,此以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遇乞,虏人之谋臣也。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疑遇乞,舍崧,迁与北境。久之,遇乞终以疑死。崧邂逅得亡归,尽得虏中事以报。崧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元昊之臣野利,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岁除日,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以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悉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认罪。自此君臣猜,以至不能军。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选自《梦溪笔谈·权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衡置门下延:邀请
B.尔无过:责怪
C.虏人疑遇乞因:于是
D.自此君臣猜贰:有二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种世衡巧施“反间计”的一组是
①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 ②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
③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    ④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
⑤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     ⑥设祭境上,为祭文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世衡用一年多时间厚待法崧,目的是让法崧能帮助他实施破敌计策,这可见种世衡的谋事长远。
B.遇乞最终因为种世衡的反间计而死。法崧回国后,因入羌有功而被授予诸司使的官职,被人称为“王和尚”。
C.天都大王野利在除夕那天带领军队巡察边境,并深入汉境,停留了几天,这成为他被君王怀疑的诱因。
D.种世衡在平定西夏的过程中出力较多,但是当时的人并不太了解他的功劳,直到他死后,他的功劳才被记录。
【小题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4分)
②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3分)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安 徽 巡 抚 赵 公 国 麟 闻 其 名 招 之 试 才 之 以 博 学 鸿 词 荐 竟 不 赴延 试 亦 自 此 不 应 乡 举 而 家 益 以 贫。  (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与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柴火
B.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稿:枯槁
C.而能不溺乎其中溺:沉溺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随意地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光禄植竹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   )
①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②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
④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⑤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⑥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A.①⑤⑥     B.②③⑤ ②③⑥ 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南人不但不认为竹可贵,还嘲笑京师人把他们当柴火用的竹子当成珍宝。
B.京师人与江南人都喜欢奇花异石,而产奇花异石地方的人看待这些奇花异石,跟江人看待竹子一样。
C.任光禄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去追风收集奇花异石,而是种植江南人都看不起的竹子。
D.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对比,作者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比,将任光禄的嗜好与其他富贵者相对比。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2)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桥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岸,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含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郡学,东顾草树郁然。过:经过
B.东数百步,有弃地。趋:快走
C.亭北岸,号“沧浪”焉。构:构筑,建造
D.沃然有得,笑万古。闵:同“悯”,悲悯
【小题2】【小题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舒所怀,不可得也。 ②至□洒然忘其归。③尚未能忘□所寓目。
A.①且②者③之B.①且②则③其
C.①以②则③其D.①以②者③之
【小题4】【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2分)
②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2分)